第57章
关灯
小
中
大
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 【解析】传说古公??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父死,泰伯回来奔丧之后又去了吴地,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泰伯和仲雍是吴国的开国君主,也是吴姓的祖先。
无得,就是实在是找不到恰当的词汇。
太伟大了,现有的词汇都不够用了。
【现实解说】只见过不称职的官员死皮赖脸不肯辞职的,没见过主动让贤的。
16.35(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
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解析】商纣王无道,于是弟弟箕子进谏,被贬为奴隶,叔叔比干进谏,被杀。
另一个弟弟微子知道这个国家要完蛋,于是远走东北而去。
箕子的后人后来被周武王封在宋国,所以箕子是孔子的祖先。
微子逃到了辽东,后来的朝鲜就是他的后代。
基本上,这三个人是三种选择:第一是离开,第二是进谏被贬为奴隶,第三种是进谏而被杀。
与前面“邦无道”的三种选择相比,不知道孔子得出怎样的结论来。
【现实解说】仁不仁的,为了商纣王这样的暴君,不值。
16.36(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译文】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
”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
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
“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 【解析】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与这些人是一类。
伯夷、叔齐属于不投降不屈服,绝食抗议的那种,最为高尚;柳下惠、少连属于不同流合污,但是也不直接对抗的那种,次一等;虞仲、夷逸属于逃避现实,闲云野鹤那种,又次一等。
朱张呢?是孔子没说还是弟子们忘了记,倒也不重要。
说来说去,还是在说“邦无道”时候的选择,与卫国三君子相同,伯夷、叔齐相当于史鱼,柳下惠、少连相当于宁俞,虞仲、夷逸相当于蘧伯玉。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
” 【解析】传说古公??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父死,泰伯回来奔丧之后又去了吴地,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泰伯和仲雍是吴国的开国君主,也是吴姓的祖先。
无得,就是实在是找不到恰当的词汇。
太伟大了,现有的词汇都不够用了。
【现实解说】只见过不称职的官员死皮赖脸不肯辞职的,没见过主动让贤的。
16.35(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
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解析】商纣王无道,于是弟弟箕子进谏,被贬为奴隶,叔叔比干进谏,被杀。
另一个弟弟微子知道这个国家要完蛋,于是远走东北而去。
箕子的后人后来被周武王封在宋国,所以箕子是孔子的祖先。
微子逃到了辽东,后来的朝鲜就是他的后代。
基本上,这三个人是三种选择:第一是离开,第二是进谏被贬为奴隶,第三种是进谏而被杀。
与前面“邦无道”的三种选择相比,不知道孔子得出怎样的结论来。
【现实解说】仁不仁的,为了商纣王这样的暴君,不值。
16.36(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译文】被遗落的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意志,不屈辱自己的身份,这是伯夷叔齐吧。
”说柳下惠、少连是“被迫降低自己的意志,屈辱自己的身份,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合乎人心”。
说虞仲、夷逸“过着隐居的生活,说话很随便,能洁身自爱,离开官位合乎权宜”。
“我却同这些人不同,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
” 【解析】孔子的意思是,自己与这些人是一类。
伯夷、叔齐属于不投降不屈服,绝食抗议的那种,最为高尚;柳下惠、少连属于不同流合污,但是也不直接对抗的那种,次一等;虞仲、夷逸属于逃避现实,闲云野鹤那种,又次一等。
朱张呢?是孔子没说还是弟子们忘了记,倒也不重要。
说来说去,还是在说“邦无道”时候的选择,与卫国三君子相同,伯夷、叔齐相当于史鱼,柳下惠、少连相当于宁俞,虞仲、夷逸相当于蘧伯玉。
“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