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关灯
可。

    ”这句话最有意思,说了半天,孔子说我不一定。

    既然跟他们都不一样,说他们干什么呢?老年痴呆症状。

     【现实解说】老妈对孩子们说:“西红柿很好,维生素丰富,西红柿炒鸡蛋很好吃;胡萝卜也很好,维生素丰富,胡萝卜丝炒肉丝也很好吃。

    孩子们,今天中午咱们吃干煸四季豆。

    ”得,所有铺垫都等于没说。

     16.37(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骐。

     【译文】周代有八个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骐。

     【解析】关于这八个人,历来的解释其实都是牵强附会,谁也不知道这几个人究竟是谁,有些什么事迹。

    不过单从名字看,应该都是周人。

    有趣的是,伯仲叔季各有两人。

     【现实解说】周有八士,今有八婆。

     16.38(18.10)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

    无求备于一人。

    ”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

    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 【解析】周朝初期,周公在周朝中央服务,大儿子伯禽被封在鲁国。

    赴任之前,周公给儿子讲了很多治国理念和方法,这是其中的一部分。

     鲁国治国的基础是周礼,但是人事原则是“亲亲上恩”,就是亲近亲人,提拔故旧。

    总的来说,就是任人唯亲,靠宗族血缘来统治国家。

    所以,周公要对伯禽这样交待。

     从当时的情况看,鲁地属于东夷的地盘,伯禽率领周族征服这里,人生地不熟,确实需要一个超强的凝聚力。

    但是,这样的做法固然提升了国家的统治力,同时也损害了国家的生产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没有好处。

    相比较是齐国,姜太公的方式是主动融入当地,与当地人成为一家。

    历史上对两种方式褒贬不一,但是现在看来,都是形势所迫。

    对于伯禽来说,保持高压是不得已;而对姜太公来说,他能带来的周族的兵力有限,高压很难实施;另一方面,姜太公本身就是东夷人,懂得怎样与当地人打交道。

     后来的发展是齐国强大而鲁国落后,但是,姜太公的后代在春秋末期就被外姓取代,而伯禽的鲁国直到战国末期才被灭掉。

    从家族利益来说,鲁国的方式是正确的;从国家利益来说,齐国的做法更好。

     鲁国人重亲情的传统后来成为整个中国的习俗,几千年来,这种习俗让一个个家族轮流坐庄,却让整个中国没有进步。

     显然,孔子认同鲁国的理念。

     【现实解说】注重亲情,很好。

    但是,把亲情凌驾于法律和正义之上,就大大地不好。

    在公平和亲情之间,我们宁可要公平。

     16.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