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关灯
小
中
大
的事,而傅文钰则和傅大石一起,去衙门将地契换成傅文钰的名字,所以他们很早就出门了。
等地契换完,两人又去了城外卖砖块、瓦片的地方,按照那位老师傅给的图纸,定下了足够的青砖和瓦片。
接下来的一个月,傅文钰都在忙建房的事。
在古代,建房并不容易。
饶是傅家有二十几个青壮帮忙,也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时刻把关,依然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那近十间屋子以及最外面的围墙建起来。
当然了,这和傅文钰的高要求不无关系,如果他的要求简单些,十天前就能建好。
但傅文钰并不后悔。
因为现在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四合院。
白墙黑瓦,青砖铺地,处处都透着古朴及雅致。
当然了,这一个月,他也花钱如流水。
最开始的预算是五十两银子,但最后却花了八十二两。
再加上房子建好之后要买的家具、书架、桌椅板凳、果树、花木等,不但将家里的积蓄用尽,还将唐家给的银裸子用去了大半。
粗略估算下来,一共花了一百四十两。
周氏看着账本,心疼极了。
“文钰啊……” “咱们以后可得省着点花了,如今家里只剩下不到二十两银子。
好在我们家人少,又正在守孝,倒也不用太铺张。
” 因为守孝期间不能大肆宴请的关系,他们家连暖房饭都没有办,今天搬进来之后就割了一点肉,再准备了四色点心果子,给亲朋好友以及来帮忙的人家都送了一份。
听到这话,傅文钰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最开始他没打算花这么多的,但随着房子一天天建成,越来越像他在现代看见的那些精巧的苏式四合院,他就很难抑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身为现代人,又没有父母管束的他花起钱来的确是没什么节制。
好在他能花,也能赚啊! 于是傅文钰马上道:“娘你放心,张二和唐管家今天来送暖房礼的时候,跟我说我的那个话本已经印好了,很快就能开始卖。
” “张二明天会拿样书过来。
” “等那一千套书一卖,我就又有钱了。
” “而且唐员外给的那些地,娘你不是去看过了吗?到了年底那些佃农会把下半年的租子交过来,那时候把粮食一卖,又是一笔钱。
” 听到这话,周氏眉头一松,“那倒也是,不过粮食也不能全卖了,前阵子建房把家里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得多留些,预防万一。
” 傅文钰表示自己知道。
“还有卖绒花的钱,”傅蓉也道:“歆姐姐说我们这次做出了很多的绒花,陆陆续续已经有人定下了,有个人打算卖到京城去呢。
” “这我也听李娘子提起过,”周氏想了想道:“好像是说京城那边有钱的人多,愿意花钱的也多,所以那人才想着去京城。
” “但我瞧着,李娘子好像不太愿意。
” 傅蓉不解,“为什么不愿意啊?” 周氏摇头,“我也不知道。
” 傅文钰没参与她们的话题,而是满意地看着新房。
晚上,他躺在自己的旧床上,再看着比之前大了一倍的干净卧室,还有衣柜等,一夜无梦地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一早,张二就来了。
他是来送样书的。
“文钰,你家的这个奶茶,可真好喝!” “那等你回去的时候,带些回去。
”傅文钰一边翻阅着张二带来的样书一边回答。
他们现在在傅家新建房子的前院书房。
前院的三间正房,一间被布置成了待客的堂屋,另外一间则是傅文钰的书房,至于剩下的那间也没有浪费,摆放了一套桌椅板凳,如果有客人来的话可以在这里招待人吃饭。
书房里,傅文钰已经把外祖父、傅青山以及原主留下的书都整理了出来,在书架上摆放整齐。
墙上的空余地方,还被他挂上了几幅画。
这些画不是什么名家之作,是傅文钰从外祖父和傅青山以前的画作里面挑选的,有山水也有人物。
虽然它们没什么艺术价值,但挂上去之后整间屋子就增添了几分书香气,让人看着心情都好了几分。
光线最好的地方,则摆了一张长桌。
长桌上有书、有砚台,还有笔墨及纸张。
傅文钰如今就端正地坐在桌前,一张张地翻看着样书,眉头不自觉地紧皱了起来。
“这就是样书?” “是啊,”张二放下了喝空的杯子,把头凑了过来,“印房今天一早才送过来的,你也知道你的那篇话本足有十三万余字,印房的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印好,听说字都临时烧刻了好些,要不是东家下了令,还没这么快呢。
” “怎么了,可是有哪里不妥?” 傅文钰没说具体哪里不妥,而是指着上面的插画道:“这些插画,就是张叔说的那个印房书生画的?” “是啊,就是他画的。
” 说到此处,张二一拍脑袋,“对了,我记得之前我叔好像提到过,你想请慕容柏先生帮忙画是吧?可惜我们把书送过去之后,他虽然感兴趣,但却说最近几个月都比较忙,没有空闲做这件事,让我们另请高明。
” “我叔想着若是等慕容先生,怕是得等到年后了,所以就让印房的书生画了。
怎么,你觉得画得不好吗?” 傅文钰放下了书,有些发愁。
“不是不好,是不够好。
” 平心而论,印房请的这位书生,并不是画得不好,从某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他还是很认真细致的。
但怎么说呢,在看见过更好的傅文钰看来,也就那样吧。
张二听明白了。
他为难地挠了挠头,“可是慕容先生没有空闲啊……” 傅文钰也为难,“是啊……” 如果是对方不喜欢这篇小说,或者是不愿意接,那他还不会如此失望。
但偏偏人家愿意只是没有空闲,这就很让人为难了。
等吧,等不起。
不等吧,又不甘心。
正当他犹豫的时候,张二说了一句:“文钰,算了吧。
” 他略微压低了声音,小声道:“你知道吗?唐员外的儿子被家里的奶娘换了的事,最近一个月已经传遍了整个柳州。
不但柳州十二县知道了,就连临近的江州、安州那些地方都有所耳闻,大家都很惊讶。
” “而且听说真相和你的话本差不多,柳州小报也跟着火了!” 张二伸出了三根手指,“现在它的印量,翻了三番。
” “还有江州那边的商人赶来买呢。
” “这么多?”傅文钰惊讶了。
据他所知,柳州小报因为便宜的缘故,之前的印量并不算太低,若是翻了三番的话,等于是柳州近半的读书人都看过了。
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数目,因为肯定还有些人不买,只是借看的。
换句话说,全柳州的读书人都知道了他的话本。
“可不是!” 张二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你最近都待在家里建房子,怕是还不知道吧。
” “我叔说原本说好的一千套,已经订出去一些了。
大部分都是下面的其他县,以及江州、安州等地方的商人定的,唐员外家的事在我们这儿说完了,但在他们那边正传得热火朝天。
” “那可是唐员外啊!” “到处都有他的铺子,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家,所以对他们家的事也好奇得很,你的话本他们拉回去,根本就不愁销路。
” 张二拍了拍傅文钰的肩膀,又道:“我叔还说,若是第一次印的一千套都卖完,那他就让印房再印两千套。
不但要卖去江州、安州,还可以卖到京城,衙门那边已经把这个案子报到京城的大理寺去了。
” “所以你这时候换画,怕是来不及啊。
” 傅文钰明白了张二的意思,唐员外家的事,因为够离奇,够曲折,所以已经随着时间流传开来,可能还会流传到京城去。
如果自己的话本能够借到这个东风,那销量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绝对不止一千套。
那这时换插画,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印房那边已经把文字版印得差不多了,只等插画印好就可以马上装订成书。
所以傅文钰也很快拍板,“那就这样印吧。
” “等印完一千套,可以先印一部分精装版。
这张、这张、这张还有这张,”他翻动书页,指着几张画得比较好的插画道:“这几张可以抽出来,让人上色添加到精装版里面,此外还可以放大一些,画成卷轴那种大图。
” “还有这里……” 傅文钰一句一句地跟张二讲述着自己的想法,务求使精装版更好看、更华美、看起来更高贵。
毕竟普通版本的一千套他才分二十两,但精装版一套就能赚七两,能不能挣大钱,就看精装版能卖多少了。
若是精装版也能卖一千套,那就是七千两! 他怎么也能分一千两以上。
当然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除非有朝一日他的话本传遍整个天下,那个时候估计才能把精装版卖出量来。
傅文钰对精装版很重视,最后见张二有些地方听不太明白,为了防止转述错误,他还起身出发,亲自去城里跟张掌柜以及印房那边沟通。
前后花了三天时间,装订出了普通版五百套,精装版二十套。
但没等开卖,张掌柜就擦着冷汗告诉了他一个噩耗,“文,文钰啊,大事不好了。
柳州小报那边,那边把你话本的结局印出来了!” 傅文钰:“……啊?” 正埋头在精装版上使用花体字签名的他愣住了。
等地契换完,两人又去了城外卖砖块、瓦片的地方,按照那位老师傅给的图纸,定下了足够的青砖和瓦片。
接下来的一个月,傅文钰都在忙建房的事。
在古代,建房并不容易。
饶是傅家有二十几个青壮帮忙,也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时刻把关,依然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才把那近十间屋子以及最外面的围墙建起来。
当然了,这和傅文钰的高要求不无关系,如果他的要求简单些,十天前就能建好。
但傅文钰并不后悔。
因为现在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四合院。
白墙黑瓦,青砖铺地,处处都透着古朴及雅致。
当然了,这一个月,他也花钱如流水。
最开始的预算是五十两银子,但最后却花了八十二两。
再加上房子建好之后要买的家具、书架、桌椅板凳、果树、花木等,不但将家里的积蓄用尽,还将唐家给的银裸子用去了大半。
粗略估算下来,一共花了一百四十两。
周氏看着账本,心疼极了。
“文钰啊……” “咱们以后可得省着点花了,如今家里只剩下不到二十两银子。
好在我们家人少,又正在守孝,倒也不用太铺张。
” 因为守孝期间不能大肆宴请的关系,他们家连暖房饭都没有办,今天搬进来之后就割了一点肉,再准备了四色点心果子,给亲朋好友以及来帮忙的人家都送了一份。
听到这话,傅文钰有些不好意思。
其实最开始他没打算花这么多的,但随着房子一天天建成,越来越像他在现代看见的那些精巧的苏式四合院,他就很难抑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身为现代人,又没有父母管束的他花起钱来的确是没什么节制。
好在他能花,也能赚啊! 于是傅文钰马上道:“娘你放心,张二和唐管家今天来送暖房礼的时候,跟我说我的那个话本已经印好了,很快就能开始卖。
” “张二明天会拿样书过来。
” “等那一千套书一卖,我就又有钱了。
” “而且唐员外给的那些地,娘你不是去看过了吗?到了年底那些佃农会把下半年的租子交过来,那时候把粮食一卖,又是一笔钱。
” 听到这话,周氏眉头一松,“那倒也是,不过粮食也不能全卖了,前阵子建房把家里的粮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得多留些,预防万一。
” 傅文钰表示自己知道。
“还有卖绒花的钱,”傅蓉也道:“歆姐姐说我们这次做出了很多的绒花,陆陆续续已经有人定下了,有个人打算卖到京城去呢。
” “这我也听李娘子提起过,”周氏想了想道:“好像是说京城那边有钱的人多,愿意花钱的也多,所以那人才想着去京城。
” “但我瞧着,李娘子好像不太愿意。
” 傅蓉不解,“为什么不愿意啊?” 周氏摇头,“我也不知道。
” 傅文钰没参与她们的话题,而是满意地看着新房。
晚上,他躺在自己的旧床上,再看着比之前大了一倍的干净卧室,还有衣柜等,一夜无梦地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一早,张二就来了。
他是来送样书的。
“文钰,你家的这个奶茶,可真好喝!” “那等你回去的时候,带些回去。
”傅文钰一边翻阅着张二带来的样书一边回答。
他们现在在傅家新建房子的前院书房。
前院的三间正房,一间被布置成了待客的堂屋,另外一间则是傅文钰的书房,至于剩下的那间也没有浪费,摆放了一套桌椅板凳,如果有客人来的话可以在这里招待人吃饭。
书房里,傅文钰已经把外祖父、傅青山以及原主留下的书都整理了出来,在书架上摆放整齐。
墙上的空余地方,还被他挂上了几幅画。
这些画不是什么名家之作,是傅文钰从外祖父和傅青山以前的画作里面挑选的,有山水也有人物。
虽然它们没什么艺术价值,但挂上去之后整间屋子就增添了几分书香气,让人看着心情都好了几分。
光线最好的地方,则摆了一张长桌。
长桌上有书、有砚台,还有笔墨及纸张。
傅文钰如今就端正地坐在桌前,一张张地翻看着样书,眉头不自觉地紧皱了起来。
“这就是样书?” “是啊,”张二放下了喝空的杯子,把头凑了过来,“印房今天一早才送过来的,你也知道你的那篇话本足有十三万余字,印房的人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印好,听说字都临时烧刻了好些,要不是东家下了令,还没这么快呢。
” “怎么了,可是有哪里不妥?” 傅文钰没说具体哪里不妥,而是指着上面的插画道:“这些插画,就是张叔说的那个印房书生画的?” “是啊,就是他画的。
” 说到此处,张二一拍脑袋,“对了,我记得之前我叔好像提到过,你想请慕容柏先生帮忙画是吧?可惜我们把书送过去之后,他虽然感兴趣,但却说最近几个月都比较忙,没有空闲做这件事,让我们另请高明。
” “我叔想着若是等慕容先生,怕是得等到年后了,所以就让印房的书生画了。
怎么,你觉得画得不好吗?” 傅文钰放下了书,有些发愁。
“不是不好,是不够好。
” 平心而论,印房请的这位书生,并不是画得不好,从某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他还是很认真细致的。
但怎么说呢,在看见过更好的傅文钰看来,也就那样吧。
张二听明白了。
他为难地挠了挠头,“可是慕容先生没有空闲啊……” 傅文钰也为难,“是啊……” 如果是对方不喜欢这篇小说,或者是不愿意接,那他还不会如此失望。
但偏偏人家愿意只是没有空闲,这就很让人为难了。
等吧,等不起。
不等吧,又不甘心。
正当他犹豫的时候,张二说了一句:“文钰,算了吧。
” 他略微压低了声音,小声道:“你知道吗?唐员外的儿子被家里的奶娘换了的事,最近一个月已经传遍了整个柳州。
不但柳州十二县知道了,就连临近的江州、安州那些地方都有所耳闻,大家都很惊讶。
” “而且听说真相和你的话本差不多,柳州小报也跟着火了!” 张二伸出了三根手指,“现在它的印量,翻了三番。
” “还有江州那边的商人赶来买呢。
” “这么多?”傅文钰惊讶了。
据他所知,柳州小报因为便宜的缘故,之前的印量并不算太低,若是翻了三番的话,等于是柳州近半的读书人都看过了。
可不能小看了这个数目,因为肯定还有些人不买,只是借看的。
换句话说,全柳州的读书人都知道了他的话本。
“可不是!” 张二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你最近都待在家里建房子,怕是还不知道吧。
” “我叔说原本说好的一千套,已经订出去一些了。
大部分都是下面的其他县,以及江州、安州等地方的商人定的,唐员外家的事在我们这儿说完了,但在他们那边正传得热火朝天。
” “那可是唐员外啊!” “到处都有他的铺子,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家,所以对他们家的事也好奇得很,你的话本他们拉回去,根本就不愁销路。
” 张二拍了拍傅文钰的肩膀,又道:“我叔还说,若是第一次印的一千套都卖完,那他就让印房再印两千套。
不但要卖去江州、安州,还可以卖到京城,衙门那边已经把这个案子报到京城的大理寺去了。
” “所以你这时候换画,怕是来不及啊。
” 傅文钰明白了张二的意思,唐员外家的事,因为够离奇,够曲折,所以已经随着时间流传开来,可能还会流传到京城去。
如果自己的话本能够借到这个东风,那销量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绝对不止一千套。
那这时换插画,就没有意义了。
因为印房那边已经把文字版印得差不多了,只等插画印好就可以马上装订成书。
所以傅文钰也很快拍板,“那就这样印吧。
” “等印完一千套,可以先印一部分精装版。
这张、这张、这张还有这张,”他翻动书页,指着几张画得比较好的插画道:“这几张可以抽出来,让人上色添加到精装版里面,此外还可以放大一些,画成卷轴那种大图。
” “还有这里……” 傅文钰一句一句地跟张二讲述着自己的想法,务求使精装版更好看、更华美、看起来更高贵。
毕竟普通版本的一千套他才分二十两,但精装版一套就能赚七两,能不能挣大钱,就看精装版能卖多少了。
若是精装版也能卖一千套,那就是七千两! 他怎么也能分一千两以上。
当然了,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除非有朝一日他的话本传遍整个天下,那个时候估计才能把精装版卖出量来。
傅文钰对精装版很重视,最后见张二有些地方听不太明白,为了防止转述错误,他还起身出发,亲自去城里跟张掌柜以及印房那边沟通。
前后花了三天时间,装订出了普通版五百套,精装版二十套。
但没等开卖,张掌柜就擦着冷汗告诉了他一个噩耗,“文,文钰啊,大事不好了。
柳州小报那边,那边把你话本的结局印出来了!” 傅文钰:“……啊?” 正埋头在精装版上使用花体字签名的他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