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傅文钰答应下来。
他觉得自己现在也没什么需要唐员外帮忙才能解决的事,所以与其想着怎么向唐员外提要求,还不如单纯地将对方当成天使投资人。
有着现代人思维的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坦然地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
或许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在文里给唐员外的那些铺子打打广告?比如那家有好多羊肉特色菜的富贵酒楼,等下次写文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下。
送走了傅文成和邹童生,三人回到了堂屋。
一进门,正好看到傅二婶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进来了,正眼睛发亮地看着桌上和地上的那些东西,手里还拿着一个红盒子。
“咳咳咳……” 傅文钰咳嗽了两声,“二婶,你在做什么?” 傅二婶回头,看见黑着脸的傅大石以及似笑非笑的傅文钰后,顿时讪讪道:“文钰你回来了啊,爹,我这是打算帮文钰拿回去呢。
” “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拿也挺累的吧?” 傅文钰当然不会说自己累了,事实上他也不累,所以他道:“二婶,我一点都不累,而且我还有人帮忙啊。
” 说完他朝门外喊了一声,“傅蓉,来帮忙搬东西。
” 当着傅青石和傅二婶的面,一趟趟地把唐家送过来的东西都搬回了自家后,傅文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笑意,乐得笑了起来。
刚刚他那二叔二婶那扭曲的表情,可真是精彩啊。
而傅蓉则摸着那些东西,惊喜道:“哥,这些都是给我们家的吗?” “是啊,都是我们家的。
” 傅文钰在那堆东西里翻了翻,找到了礼单,然后对着礼单一一将上面的东西分开,最后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几份。
然后他发现,唐家送礼之前,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最重要的有三份。
一份是他的,有适合他的布料,也有笔墨纸砚,还有一些书。
那些书虽然都是手抄本,并不是原版,但内容都不比他那几本借出去换粮食的差。
一份是周氏的,除了稳重的布料外,还有一副银制的头面首饰。
傅蓉的那份也是如此,就是衣料的颜色有所不同,首饰也更适合年轻人的品味。
显然是针对了他们家情况精心准备的,没有落下一人。
除了这些,傅大石,二房四人也有。
不过他们的就没有那么贵重了,傅二婶的不但没有首饰,就连那些布料也一眼能看出不同来,比周氏的差远了。
看来他们两房不和,不是什么秘密。
傅文钰也没在意。
他把其他一些没有什么标识,一看就是铺子里制式点心的东西找了出来放在一边,准备待会一家家送过去。
今天族长他们来给他撑场面,于情于理也得感谢一番的。
至于唐家准备的,给二房的那几份,他不但没往里面添,还拿了一些出来,只留下了两样不贵重、不好看、不能卖的。
没错,他就是这么小气的一个人。
既然两家只留下一点面子情了,那就只需要做做表面功夫就行。
而等他分完,周氏也回来了。
她显然是在路上就听说了什么,所以一进门就问道:“文钰,我听说唐员外家里也发生了奶娘换了孩子的事,他今天谢你来了?” “对,”傅文钰指着屋里的东西道:“这些是他送的谢礼。
” 周氏惊讶道:“这么多?” 她回来的路上,只听人说唐员外送了块地给他们家,然后还送了很多礼物。
但具体有多少却没有人能说明白,只一个比一个说得多。
周氏还以为他们是胡诌的呢。
“其实并没有很多,”仔细看过礼单的傅文钰道:“大半都是点心、果脯、糖等吃的,很显然是准备了让我们分给别人的。
此外还有茶叶、酒水、布料、给你和妹妹的首饰、我写字用的笔和墨,还有书等等。
” “单单笔墨就有两匣子。
” 仔细看过之后,傅文钰觉得唐家还是有分寸的,并没有送太贵重的东西。
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应该不到一百两。
正在这时,傅蓉忽然惊呼,“娘,哥,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一整盒的荷包,里面都是银子,荷包里包着的都是银子!” 傅文钰:“……?” 他连忙走过去,发现还真的跟妹妹说的一样,满满一整盒大概有二十个的刺绣荷包,里面都包了银裸子,就跟电视里面演的那样。
好家伙,这下全部加起来,肯定不止一百两了。
一时间,傅文钰心情复杂。
退回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好在傅文钰刚才已决定把唐员外当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所以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把荷包交给周氏。
周氏摸着荷包感叹,“这些都是上好的料子。
” “这些荷包,还有这些料子,有的我只在李娘子那儿见过,说是江南那边来的,一匹就要几两、十几两银子,而唐家居然送了这么多。
”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担心,显然是想到了无功不受禄之类的。
更何况她回来的路上已经听人说了,这回唐家还给了五十三亩地,那才是谢礼的大头。
想到此前傅家二房为了几亩地闹得又是分家,又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地主家的傻儿子换聘礼,周氏真是心情复杂。
傅文钰则没想那么多。
不收礼是一回事,但既然收下了,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等他有能力了,再回报回去也就是了,所以他坦然得很。
安慰了担心的母亲后,傅文钰让她和妹妹留在家里,出门将收拾出来的点心果脯糖果等礼盒一家家送过去。
大家都对唐员外很好奇,基本上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拉着他聊几句,当然重点都是那五十三亩地,还有人问他卖不卖。
那块地傅文钰当然是不卖的,毕竟他现在也不缺钱,所以统统都拒绝了。
如此耽误了许久后,回来正好到了饭点。
“文钰,过来吃饭吧。
” 周氏招呼道:“你祖父还有二叔那边,我刚刚已经和蓉儿去过了。
你祖父说让你明天起早一些,他带你去衙门把地契换了。
” “落了名,那地才是你的。
” 傅文钰点头,“知道了,娘。
” “其实我刚刚去族长家送东西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说的。
”唐家办事妥帖,今天随着地契送来的还有已经签过字的转让文书,所以他们明天拿去衙门办理换地契的事情就行了,不用再麻烦唐家出面。
傅蓉则不高兴地道:“哥,刚刚二婶还嫌我们给得少呢,她想要更多,不过我和娘都没答应,祖父也骂了她贪心不足。
” “随他们去。
” 傅文钰无所谓地回答,与其把好东西给他们吃,还不如留着招待过两天要帮忙建房的那些叔伯兄弟们。
周氏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她道:“我今天跟你们六婶说好了,做饭的事就请她帮忙张罗。
菜也请她买,我们给银子就行。
” 但提到这个,她又想起了一件事,便对傅文钰道:“文钰,既然家里现在宽裕了,那不如你就继续回学堂读书吧?上回到李家去的时候,李娘子也问起你读书的事。
” “娘想着,你还是得去读书。
” 提到李娘子,傅文钰自然就想起了李家对自己的恩情。
于是他道:“娘,唐家送来的东西,你挑一些送到李家吧。
虽然我们说好了欠她们家的银子从后面绒花的分成里面扣,但如今唐家送了这么多东西,我觉得还是送一些过去,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 “至于读书,我得先问问先生。
” 他记得原主从私塾离开的时候,当时的先生安慰过,说他的学识已经可以去考县试了,让他回家之后也莫要忘了读书。
既然这样,不知能不能争取在家复习? 如果可以就最好了。
毕竟他如今正在守孝,离参加县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在家里复习的话,时间上也更自由,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周氏不太懂读书科举的事,只叮嘱他抽空去问问。
今天的晚饭照例有鸡蛋,一人一个荷包蛋,周氏还在上面洒了点香油和葱花,端出来的时候香气扑鼻。
一顿饭吃完,三人也把家里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
周氏和傅蓉明天起要去李氏绸缎庄教导那些绣娘做绒花,好趁着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多做一些。
傅文钰则乘着上一本话本已经写完,下一本又还没开始的这段时间,在家里帮忙建房。
做饭可以请人,多买点肉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但建房是不能一点力都不出的,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傅文钰责无旁贷。
…… 在傅家人吃饭的时候,傅家村以及更多的地方,一家人也都聚在一起吃起了晚饭。
百姓们通常是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的,所以吃饭的时候便会聊起自己知道的新鲜事,更别说还有人喜欢端着碗筷到家门口、村口及巷口等地方吃,一边吃一边和人闲聊。
所以一下午以及一晚上的功夫,‘唐员外儿子被换’、‘话本成真’、‘唐员外送大礼’、‘五十亩地’等等内容便火速在柳州传扬开来。
先是城内、再是沿路的村庄,接着便是其他地方。
傅家村也不例外。
所以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好些昨天不在家,或者好奇唐家送了什么东西来人就到傅家串门,他们想看看那张地契、也想看看唐员外到底还给傅文钰送了什么贵重的礼物。
但可惜的是,没见着人,屋里只有傅家二房。
因为其他人都进城了。
周氏和傅蓉是要去李家忙绒花
他觉得自己现在也没什么需要唐员外帮忙才能解决的事,所以与其想着怎么向唐员外提要求,还不如单纯地将对方当成天使投资人。
有着现代人思维的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坦然地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
或许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在文里给唐员外的那些铺子打打广告?比如那家有好多羊肉特色菜的富贵酒楼,等下次写文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下。
送走了傅文成和邹童生,三人回到了堂屋。
一进门,正好看到傅二婶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进来了,正眼睛发亮地看着桌上和地上的那些东西,手里还拿着一个红盒子。
“咳咳咳……” 傅文钰咳嗽了两声,“二婶,你在做什么?” 傅二婶回头,看见黑着脸的傅大石以及似笑非笑的傅文钰后,顿时讪讪道:“文钰你回来了啊,爹,我这是打算帮文钰拿回去呢。
” “这么多东西,你一个人拿也挺累的吧?” 傅文钰当然不会说自己累了,事实上他也不累,所以他道:“二婶,我一点都不累,而且我还有人帮忙啊。
” 说完他朝门外喊了一声,“傅蓉,来帮忙搬东西。
” 当着傅青石和傅二婶的面,一趟趟地把唐家送过来的东西都搬回了自家后,傅文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笑意,乐得笑了起来。
刚刚他那二叔二婶那扭曲的表情,可真是精彩啊。
而傅蓉则摸着那些东西,惊喜道:“哥,这些都是给我们家的吗?” “是啊,都是我们家的。
” 傅文钰在那堆东西里翻了翻,找到了礼单,然后对着礼单一一将上面的东西分开,最后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几份。
然后他发现,唐家送礼之前,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
最重要的有三份。
一份是他的,有适合他的布料,也有笔墨纸砚,还有一些书。
那些书虽然都是手抄本,并不是原版,但内容都不比他那几本借出去换粮食的差。
一份是周氏的,除了稳重的布料外,还有一副银制的头面首饰。
傅蓉的那份也是如此,就是衣料的颜色有所不同,首饰也更适合年轻人的品味。
显然是针对了他们家情况精心准备的,没有落下一人。
除了这些,傅大石,二房四人也有。
不过他们的就没有那么贵重了,傅二婶的不但没有首饰,就连那些布料也一眼能看出不同来,比周氏的差远了。
看来他们两房不和,不是什么秘密。
傅文钰也没在意。
他把其他一些没有什么标识,一看就是铺子里制式点心的东西找了出来放在一边,准备待会一家家送过去。
今天族长他们来给他撑场面,于情于理也得感谢一番的。
至于唐家准备的,给二房的那几份,他不但没往里面添,还拿了一些出来,只留下了两样不贵重、不好看、不能卖的。
没错,他就是这么小气的一个人。
既然两家只留下一点面子情了,那就只需要做做表面功夫就行。
而等他分完,周氏也回来了。
她显然是在路上就听说了什么,所以一进门就问道:“文钰,我听说唐员外家里也发生了奶娘换了孩子的事,他今天谢你来了?” “对,”傅文钰指着屋里的东西道:“这些是他送的谢礼。
” 周氏惊讶道:“这么多?” 她回来的路上,只听人说唐员外送了块地给他们家,然后还送了很多礼物。
但具体有多少却没有人能说明白,只一个比一个说得多。
周氏还以为他们是胡诌的呢。
“其实并没有很多,”仔细看过礼单的傅文钰道:“大半都是点心、果脯、糖等吃的,很显然是准备了让我们分给别人的。
此外还有茶叶、酒水、布料、给你和妹妹的首饰、我写字用的笔和墨,还有书等等。
” “单单笔墨就有两匣子。
” 仔细看过之后,傅文钰觉得唐家还是有分寸的,并没有送太贵重的东西。
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应该不到一百两。
正在这时,傅蓉忽然惊呼,“娘,哥,你们快来看,这里有一整盒的荷包,里面都是银子,荷包里包着的都是银子!” 傅文钰:“……?” 他连忙走过去,发现还真的跟妹妹说的一样,满满一整盒大概有二十个的刺绣荷包,里面都包了银裸子,就跟电视里面演的那样。
好家伙,这下全部加起来,肯定不止一百两了。
一时间,傅文钰心情复杂。
退回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好在傅文钰刚才已决定把唐员外当做自己的天使投资人,所以很快就镇定了下来,把荷包交给周氏。
周氏摸着荷包感叹,“这些都是上好的料子。
” “这些荷包,还有这些料子,有的我只在李娘子那儿见过,说是江南那边来的,一匹就要几两、十几两银子,而唐家居然送了这么多。
”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担心,显然是想到了无功不受禄之类的。
更何况她回来的路上已经听人说了,这回唐家还给了五十三亩地,那才是谢礼的大头。
想到此前傅家二房为了几亩地闹得又是分家,又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陈地主家的傻儿子换聘礼,周氏真是心情复杂。
傅文钰则没想那么多。
不收礼是一回事,但既然收下了,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等他有能力了,再回报回去也就是了,所以他坦然得很。
安慰了担心的母亲后,傅文钰让她和妹妹留在家里,出门将收拾出来的点心果脯糖果等礼盒一家家送过去。
大家都对唐员外很好奇,基本上路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要拉着他聊几句,当然重点都是那五十三亩地,还有人问他卖不卖。
那块地傅文钰当然是不卖的,毕竟他现在也不缺钱,所以统统都拒绝了。
如此耽误了许久后,回来正好到了饭点。
“文钰,过来吃饭吧。
” 周氏招呼道:“你祖父还有二叔那边,我刚刚已经和蓉儿去过了。
你祖父说让你明天起早一些,他带你去衙门把地契换了。
” “落了名,那地才是你的。
” 傅文钰点头,“知道了,娘。
” “其实我刚刚去族长家送东西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说的。
”唐家办事妥帖,今天随着地契送来的还有已经签过字的转让文书,所以他们明天拿去衙门办理换地契的事情就行了,不用再麻烦唐家出面。
傅蓉则不高兴地道:“哥,刚刚二婶还嫌我们给得少呢,她想要更多,不过我和娘都没答应,祖父也骂了她贪心不足。
” “随他们去。
” 傅文钰无所谓地回答,与其把好东西给他们吃,还不如留着招待过两天要帮忙建房的那些叔伯兄弟们。
周氏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她道:“我今天跟你们六婶说好了,做饭的事就请她帮忙张罗。
菜也请她买,我们给银子就行。
” 但提到这个,她又想起了一件事,便对傅文钰道:“文钰,既然家里现在宽裕了,那不如你就继续回学堂读书吧?上回到李家去的时候,李娘子也问起你读书的事。
” “娘想着,你还是得去读书。
” 提到李娘子,傅文钰自然就想起了李家对自己的恩情。
于是他道:“娘,唐家送来的东西,你挑一些送到李家吧。
虽然我们说好了欠她们家的银子从后面绒花的分成里面扣,但如今唐家送了这么多东西,我觉得还是送一些过去,也算是礼尚往来了。
” “至于读书,我得先问问先生。
” 他记得原主从私塾离开的时候,当时的先生安慰过,说他的学识已经可以去考县试了,让他回家之后也莫要忘了读书。
既然这样,不知能不能争取在家复习? 如果可以就最好了。
毕竟他如今正在守孝,离参加县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在家里复习的话,时间上也更自由,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周氏不太懂读书科举的事,只叮嘱他抽空去问问。
今天的晚饭照例有鸡蛋,一人一个荷包蛋,周氏还在上面洒了点香油和葱花,端出来的时候香气扑鼻。
一顿饭吃完,三人也把家里的事情都商量妥当了。
周氏和傅蓉明天起要去李氏绸缎庄教导那些绣娘做绒花,好趁着过年前的这段时间多做一些。
傅文钰则乘着上一本话本已经写完,下一本又还没开始的这段时间,在家里帮忙建房。
做饭可以请人,多买点肉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但建房是不能一点力都不出的,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丁,傅文钰责无旁贷。
…… 在傅家人吃饭的时候,傅家村以及更多的地方,一家人也都聚在一起吃起了晚饭。
百姓们通常是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的,所以吃饭的时候便会聊起自己知道的新鲜事,更别说还有人喜欢端着碗筷到家门口、村口及巷口等地方吃,一边吃一边和人闲聊。
所以一下午以及一晚上的功夫,‘唐员外儿子被换’、‘话本成真’、‘唐员外送大礼’、‘五十亩地’等等内容便火速在柳州传扬开来。
先是城内、再是沿路的村庄,接着便是其他地方。
傅家村也不例外。
所以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好些昨天不在家,或者好奇唐家送了什么东西来人就到傅家串门,他们想看看那张地契、也想看看唐员外到底还给傅文钰送了什么贵重的礼物。
但可惜的是,没见着人,屋里只有傅家二房。
因为其他人都进城了。
周氏和傅蓉是要去李家忙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