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关灯
【现实解说】邦有道,怎么都好。

    邦无道,怎么办呢?第一等的选择是宁俞,装糊涂卖傻,过自己的小日子;第二等是蘧伯玉,卷而怀之,自己找地方去过自己的小日子;第三等是史鱼,敢说话说真话,但是风险非常大,而且要有点特别的关系,如果碰上的不是卫灵公而是商纣王,那就惨了。

    而最无良的就是同流合污,助纣为虐,贪污腐败欺压百姓。

     16.17(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 【解析】邦有道,怎么都好,问题还是在邦无道的时候该怎么办。

    上面两条,说到了三种邦无道时候的对策,一种是保持正直,一种是装疯卖傻,一种是干脆辞职或者移民算了。

    现在这一条,算不算是第四种呢? 孔子自己的做法是什么?孔子的做法是不辞而别。

    但是,孔子后来显然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因此从来不好意思提起。

    那么,孔子认为怎样是对的呢? 危行言孙,这就是孔子的答案。

    具体的解释就是不辞职,不做坏事,但是不要得罪人。

    基本上,这种做法介于保持正直和装疯卖傻之间。

    简单地说,就是官也要做,坏事不做。

     问题是,孔子的这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无限大。

    邦无道,往往就是集体腐败,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不大可能的。

    所以,多数只能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现实解说】多少贪官污吏,原本都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底线的人,他们以为自己能够做到“危行言孙”,可是最终他们无法做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6.18(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努力学习,坚守仁善之道。

    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 【解析】如果说上面就是一系列的案例,那么这一段就是总结了。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这是做人的底线,无论什么世道,这条不能变。

    看见世道有危险,躲得远远的,先保护自己。

    世道好了,出来争取做官,提高生活水平。

    如果世道好了还是穷,那说明自自己学习不努力,有机会也抓不住,这就是耻辱;如果世道不好,贪官当道,自己还很富贵,说明自己跟坏人沆瀣一气了,这也是耻辱。

     说是这么说,孔子做起来有些走样。

    像陈国、蔡国这样的国家,都是危邦乱邦,孔子都去了。

    像卫国这样的国家,孔子想当官没当上。

    如果说卫国是危邦乱邦吧,孔子可是住了不短时间,并且还想当官;如果说卫国是有道之邦吧,孔子也没有混出个样来,不是就很耻辱? 【现实解说】危邦不入,这一点容易做到,请我我也不去;可是,乱邦不居就不容易做到了,你想不居就不居啊?多少人想逃离战乱,可是逃得出来吗? 16.19(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 【译文】孔子说:“贤人逃避动荡的社会而隐居,次一等的逃避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再次一点的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