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关灯
    识文断字者优先。

    科学研究院里已经常驻的匠师也可推荐相熟之人来考试。

    而这些人就是得了消息匆匆赶来的。

    至于其他远地的人,即使赶不上这一次的机会,在来年乡试之后还有一次招生,他们也可参加。

    同时,兵部也向各地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驻军积极配合这一次两院的招生。

     对学子来说,与匠人为伍有失身份。

    可对这个社会绝大多数读书无门,难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三院的招生就是他们这一辈子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和机会。

     隔日一早,入考的考生们在考试院门外排队,等待检查入场。

    秦王、齐王和两位世子也早早地就到了。

    作为陪考官,四人已经入场。

    负责此次考试的侍卫们严格检查入场学子所带之物和衣物,那些心存侥幸藏了小抄的学子,被查出之后就被无情地拖了下去,不仅没有了考试的资格,本人的举人身份也会因此被剥夺。

    所以胆大妄为携带小抄的人是极少数。

     此次的主副考官,翰林院学士刘骞和内阁学士韶平秋也已经就位。

    韶平秋看到自己的外孙,很是高兴,只不过碍于身份和场合,他没有表现的过于亲近。

    两位亲王和两位世子到达后,双方行礼问候,然后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好,等着所有考生进入。

    刘骞面前的桌上正放着一本《科学》期刊,秦王南容辰杋见状很是诧异:“刘学士也看《科学》?” 刘骞向秦王微微行礼,说:“下官也是闲来无事看看。

    殿下也看?” 南容时珠和南容时璃对视一眼,两人汗颜。

    韶平秋想想被他放在书房案头上的《科学》,后悔没有带来。

    其他在座的礼部和翰林院官员则神色不一。

    因为刘骞喜欢看《科学》期刊,翰林院的不少官员没事的时候都会看看,当然,绝大多数人就是看个热闹。

     秦王稍显严肃地说:“《科学》关乎国运,本王每期都会仔细研读。

    不过这期刊中的内容颇为深奥,本王看得极慢。

    却没想刘学士竟也感兴趣。

    ” 刘骞点点头,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说:“殿下所言极是。

    这《科学》内的文章确实极为深奥,下官也常常看得云里雾里。

    但正因为如此,下官才要仔细参研。

    ” 齐王还小,他现在看得更多的还是顺母父为他编撰的课本,科学期刊中的内容也是听皇兄讲给他。

     刘骞:“下官原本也没有把这《科学》放在心上。

    读书人还是应当以圣人所学为重,可看过几期之后,下官发现这《科学》却是极不简单。

    科学研究院的那些匠人们,在某些地方比我等这样的读书人还要有学识。

    就譬如这一期的《科学》,”刘骞拿起桌上的期刊,翻开一页,“这粮食杂交,有几率出现新的品种。

    新的品种会提高粮食的产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啊!” 秦王:“正是。

    科学研究院的匠人们已经不能称之为简单的匠人了,他们是科学家。

    ” “科学家?” 两人在那里聊科学,其他插不进嘴的人很是尴尬齐王除外。

    南容时珠心里发誓,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把每期的《科学》拿来认真参研! 考生全部入场,考试院的大门关闭。

    刘骞和秦王停止了讨论。

    当三声铜锣敲响,考试正式开始。

    乡试三场,考的内容十分的广泛,诗词歌赋、策论文章是基本。

    只不过再广泛,也仅局限在所谓的圣贤书中。

    考试开始没多久,史玉就带着科学研究院所有的三级匠师共同出的考卷进宫面圣。

     史玉一来,永安帝就问:“科学研究院的招生筹备得如何了?” 史玉立刻献上考题:“考题已确认,请陛下过目。

    ” 张弦把考题送到陛下的案头上,永安帝拿起考题看了一遍,说:“三院的招生,朕交给你与隋国公自行安排,但你等要谨记,朕要的人才。

    莫弄一些人情关系,把朕的三院弄得乌烟瘴气。

    ” 史玉急忙道:“臣绝不敢徇私,陛下明鉴!” 永安帝:“朕不是怀疑你。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