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关灯
恐越来越深厚。

     朱标重复了几句后,道:“你们这究竟是夸他,还是在骂他?” 刘基忍不住了,赶紧上前道:“太子殿下,这当然是夸刘三吾是道德完人,怎么能叫骂他!” 宋濂差点想扶额。

     刘基跳出来太快,他都没来得及拉住! 朱标摇摇头,道:“自大明建国后,天灾仍旧不断,还要扫灭东西南北胆敢进犯我大明的贼寇,要清除朝中贪官污吏,要建公学、兴教化、定律令,兴国抚民。

    ” 朱标指着头发已经全白的季仁寿道:“季先生曾经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后,他只能在奔波的马车上匆匆写下潦草的书稿。

    ” 他又指向宋濂:“宋先生曾经也是著作等身,但大明建立后,他读书都只能在吃饭和走路的时候读。

    ” 他指完朝中众臣熟悉的大文人后,又指向朝中大臣不熟悉的元朝南归大臣王亮:“王先生在北京的时候,每日必笔耕万字。

    我回南京之后问王先生,王先生抱怨朝中事务繁忙,明明说翰林是闲官却一点都不轻松,哪有空写什么文章,嚷着要致仕。

    ” 王亮抬起头,眼中泪光闪烁。

     朱标道:“大明建国,百废待兴,大明的皇帝每日最多只睡两个时辰,已经从洪武元年持续至今。

    刘三吾,我问你,你哪来的时间?” 他不等刘三吾回答,高声继续问道:“我问你,你哪有空著作等身,哪有空办文会,哪有空去嘲讽权贵,哪有空去经营你的狂士形象?!” “什么是道德完人?书读得够多,道理讲得越大,就是道德完人?” “上不能忠君,下不能爱民,赈济不了天灾人祸,阻挡不了边疆的千军万马,这是道德?这是虚名!” “士农工商你不懂,兴教化开明智总是你的本职,你又做了什么?” “对了,吏部是不是多次弹劾你怠职?” “是啊,你如果不怠职,哪有时间去经营你的虚名?!” “你刘三吾的名声很大吗?你看不起的王学士曾经是元朝高官,是元朝皇帝都敬仰、逃回草原时专门派骑兵保护的大儒。

    ” “浙东四先生和浙东二儒名满天下,季先生更是举世闻名的‘四经先生’。

    ” “朱允升先生的九字箴言是大明建国的基础,叶子正先生在民间已经有多地百姓主动为其建生祠。

    ” “他们为大明、为百姓殚精竭虑,他们中谁还有力气为虚名奔波?!” 朱标说着说着,把自己说乐了。

     他挨个点过夸赞刘三吾的人,问那些人是不是公务特别繁忙,是不是回家后只想脑袋放空躺着休息。

     那些人皆不敢言语。

     朱标没有点到汪广洋的名字,汪广洋自己站了出来:“别的大臣是不是下官不知道,但下官确实忙得已经很久没有提笔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

    众人皆夸刘三吾当官之后著作等身,下官真是无比羡慕。

    ” 汪广洋这条被压榨的咸鱼早就对刘三吾不满,弹劾刘三吾怠职的人就有他一个。

     大家都是大明的官,你怎么就能不干活!皇帝为什么还纵容你! 我汪广洋不服! 刘三吾咬牙道:“若太子说我舞弊,我为何不立同乡举子为状元?” 朱标直白道:“因为你们要逼迫丞相等人离开朝廷啊。

    会考放榜前十皆浙江人,状元更是当朝丞相同乡,就算没有证据证明他们舞弊,为了给北方学子和北方百姓一个教导,他们都会被民怨轰下台,对吗?” 刘三吾呼吸一滞。

     “你们肯定认为,当会考放榜的时候,当南北榜案发生之时,无论如何处理,你们的目的就已经达成。

    真的是这样吗?”朱标看到殿门外有只二弟在探头探脑,转身道,“爹,他们到了。

    ” 朱元璋颔首,起身和朱标一起走下台阶,穿过群臣,走向殿外。

     “起身,跟上。

    ”朱元璋淡淡道。

     文武官员面面相觑,包括跪在地上的人都利落地爬起来,亦步亦趋跟在朱元璋和朱标身后离开大殿。

     大殿外,不知何时跪了一片青衫学子。

     朱元璋沉声道:“来者何人?” 为首者挺直脊背,拱手直视皇帝:“晚生为浙江行省青田籍学子,今科会元祝海程,叩见皇帝陛下,状告此届会考不公,请陛下严查!” 祝海程重重叩首。

     他身后学子挺直脊背:“晚生为今科会考中榜学子,叩见皇帝陛下,状告此届会考不公,请陛下严查!” 众学子皆叩首。

     满朝愕然。

    中榜南方学子状告不公?! 两位学子跪着上前。

     孔佑:“晚生北直隶应考生,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孔佑。

    ” 张琳:“晚生山东应考生,张文忠公张养浩之孙张琳。

    ” 两人合道:“代北方应考生叩见皇帝陛下,状告此届会考不公,请陛下严查!” 重重叩首! 王亮倒吸一口气,扑上前将刘三吾撞倒在地,指着刘三吾的鼻子破口大骂:“你再说一遍!北方举子皆文理不佳,语有犯忌,辞藻简陋?!” 刘三吾跌倒在地,惊骇地抬头看着跪在地上的孔佑和张琳。

     这两人是从哪冒出来的?他已经派人混入学子中打听过,北方学子中并无家世辉煌者啊! 满朝文武大臣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考官们更是浑身颤抖,脑海一片空白。

     他们要以既然科考舞弊那上榜南方学子肯定也是舞弊者,用南方学子、特别是中书省相公同乡的性命要挟,结果南方上榜学子居然面圣喊冤? 他们说北方学子答卷粗陋不堪,文理不通,甚至有犯禁之语,此次阅卷北方学子一人不取是公平公正,结果北方学子中有孔圣人后裔和张文忠公之孙? 一些人忍不住偷看朱标和朱元璋。

     难道这一切,已经提前在皇帝和太子的掌握中? “你们视他们为棋子,是不是太狂妄了?”朱标叹息道,“他们都是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是和你们几十年前一样怀揣憧憬的学子,是你们的曾经!” “开始害怕了?我告诉你们一个更让你们害怕的事。

    ”朱标挥了挥手。

     他的四个弟弟走上前,从怀里拿出一沓报纸,挨个递给大臣。

     朱元璋虽然看过了,也要了一份,一边看一边笑。

     朱标叹气,道:“我已经派官学第一届学生,吃着南京百姓百家饭长大的应天小学生们去派发报纸。

    你们说,百姓信你们的胡言乱语,还是信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们的话?” “你们的命,你们的名声,你们想要达成的目的,一个都不会有。

    ”朱标看向瘫软在地的考官们,“我给过你们机会了。

    来人!去吧会考试卷搬来皇宫,我与诸位一起重新阅卷!” 几乎在朱标开口同时,早被朱标派出去调考卷的李文忠居然骑着马冲了过来。

     他几乎从马上滚着下来:“翰林院走水!存放考卷的仓库被焚毁!” 跪在地上的学子们都惊怒抬头。

     被王亮撞倒在地的刘三吾似乎精神崩溃,癫狂大笑:“太子殿下,你没有我收受贿赂的证据,也不能重新阅卷,你如何证明我徇私舞弊?就凭两个有有名祖先的学子?圣人名士之后难道各个都能成为进士?流放衍圣公的时候,朝中可不是这么说的!” “你可以杀了我,但你定不了我徇私舞弊的罪!” “我的罪名永远是莫须有,莫须有!” “没有证据,无论在朝在野,今时未来,永远有人会质疑此事!”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