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中医发展 活到了多少岁以上?

关灯
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 【总而言之,《黄帝内经》的内容包含了上古几十部已经遗失的古医术,堪称是先秦和两汉医学的大全集,并且体现了中医两大特点——即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而且这部医术既是古老医术的传承,也是后世医学的奠基之作。

    】 【另外,《黄帝内经》作为一个时代的智慧结晶,强调“人”是一个整体,而这也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

    】 【那么人作为一个整体,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各个结构以及部位就是互相影响的。

    】 【内在联系会体现在生理,病理,脏腑以及经络之中,人的内脏器官如果都好好的,大多数人就能身体健康,而如果某个器官生病了,那么其他器官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根据人体的表里,阴阳,脏腑,寒热辨别证型治疗疾病等等。

    】 【也因此,像古代磕丹药把自己磕死的,基本也是这么一个道理,最先败坏了一个器官,从而败坏了整个身体。

    】 曾经被点名的嬴政:“……” 刘彻:“……” 李世民:“……” 以及其他曾经磕过丹药的众人:“……” 看医学!赶紧看医学! 得把身体给调养好了…… 【《黄帝内经》还认为人的健康和天地气运,阴阳四时都有着密切关系,即要保证健康,还必须要注意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除此之外,还提出由于季节和地理环境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疾病。

    】 【比如东边沿海地区“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

    ”】 【大概意思就是说,东边的人打渔吃鱼晒盐,口味重,吃的咸,加上鱼等海鲜都是发物,所以天天吃海鲜,往往会患有化脓溃疡之类的病症,可见《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大多结合了阴阳五行学说。

     这种学说原本是古代一种哲学思想,而《黄帝内经》里用这种观念去解释人的生理以及病理等所产生的缘由。

    】 【也是因此,阴阳五行逐渐成为传统医学辩证治疗的思维方法,也成为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

    】 【比如肝心脾肺肾和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可以逐一对应上,即心对火,属火,所以我们常说心火旺盛,而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即肾负责新陈代谢以及小便等,这都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 【而且《黄帝内经》还认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这就很像人体内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所以我国中医的经络穴位虽然肉眼无法轻易看到,但针灸治疗就是靠此原理形成的。

    】 【再有就是我国传统医学也没有忽视精神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点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多处体现。

     以及防病治病的医疗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有发病征兆时即早期治疗,掌握疾病的趋向,预先防治,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思想理念,也来自于《黄帝内经》,这些不仅是医疗理念,也非常富有哲理。

    】 【加上《黄帝内经》还明确反对将医学和巫术混为一谈,不仅认为人生病一定是有原因的,还极其鄙视都没发现生病原因,就总说是因为得罪鬼神的理论,其言明“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 【翻译过来就是——“满脑子都是鬼神的傻子,压根就没法跟他们讲道理!”】 【可见《黄帝内经》真的不愧为医之始祖。

    】 后面多少带着某种调侃的语气,仿佛在借《黄帝内经》又嘲笑抨击了信仰鬼神的众人…… 就和那炼丹求丹为得道成仙的现象一样。

     哦,所以在后世之人看来,他们都是傻子吗……这又不能怪他们!若非天幕出现,他们又哪里能懂那么多! 不过话说回来,这《黄帝内经》可真是了不得啊,难怪其医学地位会是如此之高。

     那除了《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以外,另外两本传统中医学经典著作又是什么?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而到了商周时期,中医理论就开始萌芽,也有相关中医记载。

    】 【比如殷墟出土的16万片甲骨文上,就有几百片记录了多种疾病的信息,大多都是按生病部位命名的,即疾首,疾目,疾齿,疾腹等等,而有的疾病用部位不好命名,则根据主要病症特点,起了专门的名字,即疥,蛊,龋等等。

    】 【而且甲骨文本身不是象形文字吗,就如同“蛊”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就像是肚子里有虫子了。

    】 【还有“龋”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则表示牙齿上面有洞,那就是蛀牙了,这个字就是龋齿中的“龋”字,并且这个发现,可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最早关于龋齿的记载。

    】 【再后面到了周朝,被后世奉为经典的四书五经中,也提到过不少相关疾病,比如《尚书》,《周易》,《周礼》以及《诗经》之中,就体现了对发热,昏迷,浮肿等病症的认知,这其中提到过至少几十种病名。

    】 【而也正是从周朝这些典籍开始,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分类也越来越具体。

    】 【还有战国时代成书的《山海经》,不仅提到了几十种固定命名的疾病,还有精神性疾病的记载等。

     以及史书《左传》,也都是有相关疾病的记载,甚至《左传》中还记载了当时有脱发病的春秋名人,即楚国的宰相孙叔敖,除此之外,《左传》中还记载了驼背和远视眼等等,挺有意思的。

    】 孙叔敖:“……” 不禁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总体而言,这些记载表明,当时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远比甲骨文大而化之的归类要更加明确且具体。

    】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医理论基本上已经形成,并且也明确意识到天象,气候,四季节气变化,以及特殊地区的自然环境等,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等,于是认识疾病之后,下一步就是治疗方式的产生。

    】 【即有食疗,药疗,酒剂,针刺,火灸,还有用砭石按摩肚子治疗肚子疼,用艾灸治病和止痛等等,还有像《周礼》中甚至记载了专门治疗溃疡的外用腐蚀药,即比较早的,用文字记载的“以毒攻毒”。

    】 【于是慢慢的,在中医理论从商周时期萌芽开始,在后面春秋战国,秦朝两汉时期等,逐渐形成理论体系,这期间可有很多名垂青史的传奇医学人物,比如伊尹,扁鹊,这可是我国古代中医界的祖师爷。

    】 【像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记载,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就有位非常厉害的国师,名叫伊尹,民间传说伊尹发明了汤液,而汤液传统上认为就是汤剂,又称水药,是中医的主要药物类型之一。

    】 【最早我国古代服用药物就是直接生吃,所谓药食同源,就是食物和药物的来源相同,而后商朝以来被发现的药物越来越多,于是就发明了用水同时煎煮若干不同药物,配成复方制剂,从生药变成熟药,可谓是制药学的一大进步。

    】 【再后来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神医就当属扁鹊了。

    】 扁鹊? 听到这个名字,嬴政意味不明的挑了挑眉。

     【扁鹊其实是姬姓,秦氏,名越人,“扁鹊”是当时人们给他起的神医外号,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

     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又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以及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由此被赵人视为吉祥喜鹊一般,从而尊称其为“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

    】 【后来扁鹊因为替秦武王看病,被秦武王的御医嫉妒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

    】 【扁鹊擅长针灸,据说他有很多医学著作,包括《内经》和《外经》等,但是都失传了,而唯一保存下来的作品,则被汉代人整理为《难经》,即我国古代传统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和《神农本草经》以及《黄帝内经》并称。

    】 【不过这个很有一些争议,有的说《难经》是假托扁鹊之名而作,至今无法验证其究竟是如何。

    】 【但是和《黄帝内经》一样,《难经》也是以答疑解惑的方式来编写的,一共有81个问题,“难”大概就是难题,病症的意思,所以《难经》又可以叫做《黄帝八十一难经》,不过不如《黄帝内经》的影响大。

    】 【基本上到这里,就是我国古代中医的形成阶段,也重点是在东汉时期这一阶段形成的。

    】 汉朝未央宫。

     刘彻不禁啧啧两声,虽然不是在他这西汉,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