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节

关灯
     宁王注视他的目光犹疑不定,探究那些话是否是出于本心。

    赵青炜面上不动声色,宁王眼神逐渐凝重,却只是说道:“那,就请陛下向太后请示,臣随时候命。

    ” 很快,华太后同意了开设恩科,礼部立刻张罗起来。

     恩科与寻常科举不同,参考的人数也相差很大,要在今年开设考试,只有特定的部分人能参与。

    此次恩科由另一位礼部侍郎徐经邦与大学士朱子義负责担任主考,愣是没让华明德插上手。

     本是一场广纳人才,兼之庆贺的好事,却又引出了另一场风波。

     翰林院大学士余家平之子与时任吏部尚书沈道统之子在四月恩科中试,五月殿试登科,名列二甲,赐进士出身。

    定国公的大公子华时杰参加科举,却落了榜,无一榜留下姓名。

     第276章恒瑞 恩科本就只是在都城与周边几城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举子参考,因当今皇帝尚年轻,殿试是由两位主考官进行,皇帝并未参与阅卷。

     此次中第的头两名进士却受到了非议,吏部员外郎左思才上疏请求皇帝整饬科考,恩科本是为了录取人才,但科考考官徇私,人情摆在第一位,有失公允。

    建议暂停翰林院大学士余家平之子与吏部尚书沈道统之子录取流程,待两位朝廷高官致仕后,再予以采用。

     朝中不乏有人支持他的说法,父亲在朝中做高官,怎么可能避免儿子不沾父亲的光呢?尤其出身门第不高的文官,对此更是颇有微词,如今有人敢出头,纷纷出声附和。

     左思才有理有据:“翰林院大学士余家平与主考之一朱子義是四同的交情,殿试上见了面,能不照顾老友之子吗?” 这一本参上去,闹得沸沸扬扬,连孔泽佑都惊讶于文官之间内斗竟然也这样不留情面。

     “不过,什么叫四同?”孔泽佑不太懂这个。

     班贺解释道:“同年、同馆、同官、同志,是为四同。

    ” 同年是指的同年进士,孔泽佑掰手指头算年份,一乐:“那不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说不看情面,也没人信啊。

    ” 另两位更是争辩不得,礼部侍郎徐经邦与吏部尚书沈道统为同科一甲,平日里关系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这回被人上疏内涵,急得脸红脖子粗,也说不出什么来。

     余家平与沈道统得知自己被参,当即找到宁王诉苦。

     “当爹的官职高,儿子就得避嫌,那我们当这个官,岂不是拖累了子孙?既然如此,我这官不当也罢!”沈道统气得要去向皇帝请辞。

     宁王安抚一番:“左思才的说法的确偏颇,既然能够参加殿试,自然证明他们是有才能的。

    只不过是一封奏疏,皇帝又没有应允,你们不必如此生气。

    ” 劝过这两位,让他们稍安勿躁,宁王入宫面见皇帝,商议如何处理这件事。

     宁王入宫求见时,赵青炜正抱着小公主逗弄。

     三个月大的婴孩,正是除了吃就是睡,无事大哭几顿的年纪,偏偏这位小公主懂事,不大哭闹,见到父亲认得人似的,稍微逗弄两下就咯咯的笑。

     乳母为讨好皇帝,说:“小公主方才还在哭呢,听到陛下到临一下子就不哭了。

    或许这就是血脉天性,真是神乎其神。

    ” 小公主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直直望着自己的父亲,两只白嫩的小手朝着他不住摇晃,像是祈求与父亲更亲近。

    赵青炜听得开心,抱着小公主爱不释手:“旭旭真是我的好女儿。

    ” 旭旭是皇长女长平公主的小名,萧莲玉想了两个月,才终于告诉赵青炜她想好了大名起什么。

     她正要说出,却被赵青炜拦住:“你先别说。

    ”随即命人拿来纸笔,两人分坐两端,各自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属意的那个字,看这两个字最终合在一起组成的名字到底如何。

     两人几乎同时落笔,对视一眼,将两张纸并排摆在了一起。

     “恒,瑞。

    ”赵青炜与萧莲玉几乎异口同声。

     赵青炜笑起来:“长平,恒瑞,赵恒瑞!莲玉,你看,这名字多好!” 萧莲玉道:“陛下喜欢就好。

    ” 赵青炜笑着说道:“我就知道你们会起一些寓意好的字,因此,无论你们起什么,只要一个‘恒’字,就能让这份祝福跟随公主一世。

    ” 见赵青炜如此满意这个名字,萧莲玉目光在那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