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李煜之死

关灯
天高地厚了,臣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之万一!”曹彬见无法逃避,只好说道,“如果臣猜的没错,陛下留下臣可是为了议定征伐北汉的三军主帅?” “知朕者卿也!”太宗鼓掌道。

     “北汉弹丸之地,要拿下它易如反掌,只是要提防辽军来援,所以主帅必须多方兼顾,如果陛下不弃,臣愿意担当此任。

    ”曹彬慨然说道。

     “国华是我大宋第一名将,由卿担任主帅自然最善!”太宗点了点头,转而接着有些感慨地说道,“不过近来西蜀地面不怎么太平,亟需镇抚,况且江南才定,总有千般事宜需要交割,这朝中军国大事是万万不可耽搁了!依朕看,国华你还是留在中枢好一些,其他的人,朕可是放心不下啊!” “难道陛下要御驾亲征?”曹彬吃了一惊,有些惊异地望着太宗皇帝。

     太宗怔怔地望着墙上的北汉山川地形图,半晌之后方才恨恨地说道,“小小一个北汉,竟然累太祖皇帝亲征三次,皆遭折戟!我大宋的颜面何存?当日朕在太祖的病榻前亲口允诺,有生之年,一定要踏平北汉,收复幽云诸州,将契丹人赶回漠北去牧马!今日南方已定,统一北汉的大好时机已至,朕又怎么不会御驾亲征呢?朝中大事,皆拜托于卿了!” “既然圣意如此,臣也无话可说。

    ”曹彬见太宗皇帝的意志甚为坚定,只得说道,“朝中之事,陛下皆可放心,文事有王相与则平兄老成持重,武事有臣与高侍中殚精竭虑,决计无事!” 停了一下,曹彬接着说道,“至于主帅——陛下看潘仲询如何?” “正合朕的心意。

    ”太宗会心一笑,停了停说道,“当日卿平定南唐之时,太祖就有意任用卿为使相(枢密使兼宰相),后来却失言,都是为了北汉之事!今日朕就替太祖了解这桩心愿,也是众臣晓得,只要是忠心为朝廷办事的,朕就绝对不会辜负的!” “陛下厚爱,国华何以克当?”曹彬非常感动地回绝道,“不过这使相之职,位高权重,牵涉甚广,如果用人稍有不当,轻则延误国事,重则就有祸及社稷安危之险,我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万万不可从臣开此先例啊!” “国华多虑了!卿文武全才,堪当大任,朕是信得过的!”太宗不以为然道。

     “陛下请三思!”曹彬伏在地上连连叩头。

     “唉——你这个人呐!升官儿有什么不好的?”太宗无可奈何地说道,“那就暂且放一放吧!”转念想了想又觉得有些不甘心,遂决定道,“那朕就给你进爵一级,封为鲁国开国公罢!人家亡国之主尚且有公侯之位,我的大将又怎么能居于人下!卿万万不可再推辞了!” “谢陛下洪恩。

    ”曹彬见太宗一脸肃然,遂不再推辞。

     “不过,有件事情还是要卿来给朕办好的。

    ”太宗有些迟疑地说道。

     曹彬口中应承,心中却想到,早就知道你是不肯吃一点儿亏的主子,看来这个鲁国公也不是好做的啊! “卿须得如此如此——方才能够安朕之心啊!”太宗在曹彬的耳边嘀咕了半天后,好似放下了一件心上的大石头,长长地吁了口气道。

     “这个——怕是有些不妥当吧?朝野上下,恐怕在言论上有些交代不过去。

    ”曹彬有些为难地看着太宗皇帝,不知道该如何启齿。

     “你只要把这件事办好就行,其他的无须担心,朕会叫王继恩与你同去。

    ”太宗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

     “是,皇上万安,微臣告退。

    ”曹彬见事情已然无可更改,只得苦着一张脸出宫而去。

     太宗皇帝走出大殿,来到清冷的广场上,默然站立在那里,任由微微带着些水气的夜风轻轻地吹过,沾湿了自己的袍袖。

    半轮弯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将白霜一般的清辉洒在大地之上,仿佛给寂寥的万物镀上了一层白银。

     “李重光啊李重光,不是朕想要赶尽杀绝,实在是你无法安朕之心啊!事情走到了这一步,你也就不要埋怨我不顾及当日的旧情了!”良久之后,太宗口中自语道,表情也渐渐变得漠然起来,看来是决心已下,不再犹豫。

     宋,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赵光义命大军北渡,拉开了灭亡北汉的战役。

     鉴于太祖皇帝曾三次率军往攻北汉,皆因辽军南援而败,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

    继而组建飞山军,加紧练兵,并命晋、潞、邢、洺、镇、冀等州,制造兵器及攻城战具,储备粮草,为大军北伐做战前准备。

     次日上谕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分别从四面进围太原。

    又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扼守石岭关;命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守镇州,分别待击从北、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

    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

    同时遣将分兵进攻隆、盂、汾、沁、岚等州,割裂北汉军,以孤立太原。

     初时太宗拟命齐王赵廷美执掌东京留务,廷美倒也惬意,惟开封府通判吕端,入白廷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