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什么,说来我听听。
” “爷爷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平夏。
”英华停顿了一下,才道:“说大名等他爹来家再取。
” 赵恒琢磨许久,笑道:“这么说,你们家二郎三郎要叫平金平诏呀。
这么好的名儿,怎么就让你占了去?该我给我儿子取的。
” “你今日取,明日金国南诏就要跟你打仗了。
这样的好名字,还是留与你外甥用吧。
”英华嘲笑他。
“就留与我外甥们用!”赵恒伸手指头小心翼翼戳平夏的肉脸,低声道:“瞒着妹妹是我们不对。
之前一直是我在西夏。
只是京城突然出了事,我要回京城,西夏那边的事,唯有姐夫和妹夫可以托付。
后来闹到要打仗,是我对不住你。
” 英华轻轻摇头,笑道:“你有事,我们不帮你谁帮你?” “是啊,你们不帮我,谁帮我。
”赵恒轻轻重复了一声,来时的闷气一扫而空,笑道:“老太妃去瞧五姨,路上老太妃还掂记着你呢,我带你们去给她老人家瞧瞧去。
” 拿英华做幌子,柳五姨才肯见赵恒一面,见了面也不搭理太子,只顾把英华的孩子抱在怀里逗哄,教孩子喊老太妃老太太。
老太妃笑眯眯夸孩子养的好,问得小名叫平夏,甚是快活,解下自家身上挂的一块玉牌与孩子,笑道:“叫我老太太呢,这个玉牌是我这几年常带的,与平夏带着玩罢。
”英华谢过,把玉牌用手帕包起来揣起。
赵恒就凑上去,指着自己胸口的一团水渍说:“奶奶,你看,平夏在我身上尿的!” 老太妃笑眯眯凑到孙子胸口闻了闻,道:“好啊,这是你媳妇有孕之兆呀。
” 柳五姨好容易才露个笑脸给赵恒,问他:“成亲也有一年了吧?你的妻妾们可与你添孩儿了?” 赵恒摇摇头,道:“不曾。
潘氏身体不大好。
” “你既然晓得她身体不大好,休要惹她生气。
”柳五姨啐他,“你的姬妾也不少,别看着平夏眼热,也生一个孩儿给你祖母解解闷。
” “哎,回去就生,明天就给五姨抱来。
”赵恒又扭头看英华,“生了女儿给平夏做儿媳妇,要不要?” “长得丑的我不要。
”英华把孩子抱回去,笑道:“我们不娶丑媳妇儿。
” “哎,就你们家李知远那张像,他儿子也俊不了。
”赵恒跳脚,“我生的多好看,我的妻妾,个顶个的漂亮,能养出丑姑娘?你们家平夏要长的丑,我还不要他做女婿呢。
” 这两孩子又跟小时候似的斗嘴,老太妃笑的嘴都合不拢。
五姨瞧着他们两个,满意的叹口气,道:“恒儿,给你爹写信,马上把我两个外甥女婿给我弄回来。
不然以后你别想进这个门!” 老太妃忙忙的就催:“小英华,拿套笔墨来。
恒儿,你快给官家写信,叫他把那两个女婿弄回来,还有,把他自己也给我弄回来。
就说我说的,他要是不回来陪我过端午节,我就……我就……上他丈母娘家哭去。
” 雨过初晴,富春河畔山花红胜火。
比山花更红的,是李知府船头悬挂的红灯笼。
每盏灯笼有邻船王翰林家的灯笼三个那么大,不但糊着崭新的大红宫绸,还用金粉写着“李”、“知府”的字样,在夕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作英」 “皇城门口,不大好吧。
”老太妃看向柳五姨:“会不会丢官家的脸?” “不会。
”柳五姨捂着胸口乐道:“官家回来了,大臣们都能回来过节了,文武百官只有感谢你的。
”
” “爷爷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平夏。
”英华停顿了一下,才道:“说大名等他爹来家再取。
” 赵恒琢磨许久,笑道:“这么说,你们家二郎三郎要叫平金平诏呀。
这么好的名儿,怎么就让你占了去?该我给我儿子取的。
” “你今日取,明日金国南诏就要跟你打仗了。
这样的好名字,还是留与你外甥用吧。
”英华嘲笑他。
“就留与我外甥们用!”赵恒伸手指头小心翼翼戳平夏的肉脸,低声道:“瞒着妹妹是我们不对。
之前一直是我在西夏。
只是京城突然出了事,我要回京城,西夏那边的事,唯有姐夫和妹夫可以托付。
后来闹到要打仗,是我对不住你。
” 英华轻轻摇头,笑道:“你有事,我们不帮你谁帮你?” “是啊,你们不帮我,谁帮我。
”赵恒轻轻重复了一声,来时的闷气一扫而空,笑道:“老太妃去瞧五姨,路上老太妃还掂记着你呢,我带你们去给她老人家瞧瞧去。
” 拿英华做幌子,柳五姨才肯见赵恒一面,见了面也不搭理太子,只顾把英华的孩子抱在怀里逗哄,教孩子喊老太妃老太太。
老太妃笑眯眯夸孩子养的好,问得小名叫平夏,甚是快活,解下自家身上挂的一块玉牌与孩子,笑道:“叫我老太太呢,这个玉牌是我这几年常带的,与平夏带着玩罢。
”英华谢过,把玉牌用手帕包起来揣起。
赵恒就凑上去,指着自己胸口的一团水渍说:“奶奶,你看,平夏在我身上尿的!” 老太妃笑眯眯凑到孙子胸口闻了闻,道:“好啊,这是你媳妇有孕之兆呀。
” 柳五姨好容易才露个笑脸给赵恒,问他:“成亲也有一年了吧?你的妻妾们可与你添孩儿了?” 赵恒摇摇头,道:“不曾。
潘氏身体不大好。
” “你既然晓得她身体不大好,休要惹她生气。
”柳五姨啐他,“你的姬妾也不少,别看着平夏眼热,也生一个孩儿给你祖母解解闷。
” “哎,回去就生,明天就给五姨抱来。
”赵恒又扭头看英华,“生了女儿给平夏做儿媳妇,要不要?” “长得丑的我不要。
”英华把孩子抱回去,笑道:“我们不娶丑媳妇儿。
” “哎,就你们家李知远那张像,他儿子也俊不了。
”赵恒跳脚,“我生的多好看,我的妻妾,个顶个的漂亮,能养出丑姑娘?你们家平夏要长的丑,我还不要他做女婿呢。
” 这两孩子又跟小时候似的斗嘴,老太妃笑的嘴都合不拢。
五姨瞧着他们两个,满意的叹口气,道:“恒儿,给你爹写信,马上把我两个外甥女婿给我弄回来。
不然以后你别想进这个门!” 老太妃忙忙的就催:“小英华,拿套笔墨来。
恒儿,你快给官家写信,叫他把那两个女婿弄回来,还有,把他自己也给我弄回来。
就说我说的,他要是不回来陪我过端午节,我就……我就……上他丈母娘家哭去。
” 雨过初晴,富春河畔山花红胜火。
比山花更红的,是李知府船头悬挂的红灯笼。
每盏灯笼有邻船王翰林家的灯笼三个那么大,不但糊着崭新的大红宫绸,还用金粉写着“李”、“知府”的字样,在夕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
「作英」 “皇城门口,不大好吧。
”老太妃看向柳五姨:“会不会丢官家的脸?” “不会。
”柳五姨捂着胸口乐道:“官家回来了,大臣们都能回来过节了,文武百官只有感谢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