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李琰
关灯
小
中
大
这话里岂非字字透着古怪?还有永宁公主的病,适才我出宫遇上崔慕之,崔慕之说他祖母族中有个神医,也看过公主的病,却也未治好,还说什么等她懂事了,或许便好了,这是什么话?”
秦璋轻嘶一声,“当年三殿下还年幼,他不可能知道什么内情,但,他母亲或许知情,这些年来,他们母子不声不响的,从不邀宠,若非裴正清在朝中还有几分清名,只怕宫里宫外早忘了这对母子……”
他又狭眸道:“至于永宁公主,说她是胎里带来的弱疾,但这些年,也不知她到底是何病,崔慕之的祖母,应是沁州薛氏,曾是世家大族,如今没落了许多,也就在沁州仍有不小的人望。
” 秦璋看向秦缨,“三殿下在宫中,或是因与永宁有几分情谊,因而怜惜她,但此事,应该与你母亲之事无关吧?” 秦缨也觉纷杂难辨,叹道:“应是我想乱了。
” 秦璋便拍了拍秦缨手背,“不必着急,淑妃母子在宫中谨慎多年,也不是那般好相与的,幸而爹爹的病也不算大病,爹爹还等的起,我们一步步来。
” 秦缨也知风险极大,自然应是,这时,她又问起另一件事来,“爹爹,宫中曾有昭文馆的,后来怎么起了火?” 秦璋沉思一瞬:“那应是贞元七年之事了吧?” 秦缨点头,秦璋便回忆道:“贞元七年年末之事,我记得,那年冬天也下了几场大雪,说是哪个小太监不小心把帘子点着了,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烧成一片残垣断壁,这才有了如今的御药院,可是宫里的太监对你说起此事了?” 秦缨应是,又道:“这火并无古怪?” 秦璋有些不解,“未听说什么古怪,此事与你母亲的事也无关系吧?” 秦缨忙摇头,“女儿随便问问。
” 秦璋叹了口气,“这担子太重,自是容易草木皆兵的,你万万不可着急。
” 秦缨郑重应下,又与秦璋说了会儿话,方才回清梧院歇下。
翌日清晨,秦缨起身用过早膳,正与秦璋一起查问城外施粥之事,门房小厮却快步跑了进来,“侯爷,县主,刚才长清侯府的人来了,说是要将此物交给县主。
” 秦缨一愕,便见小厮拿着个锦盒上前来,他又道:“长清侯府的人说是崔世子昨日答应您的,世子绝无食言,小人听闻便接了。
” 秦缨心底有了预感,待打开锦盒一看,果真见里头装着个药包与一张医方。
秦璋见状问:“是给爹爹的?” 秦缨颔首,“正是昨日在宫门碰见,我说是为了您求药,他便说他府中有位神医,我已婉拒了,却不想还是送来了……” 秦璋哼道:“无事献殷勤!收走收走。
” 秦璋有药用着,自不会再用崔慕之所送,秦缨也哭笑不得,待秦广将锦盒收走,又与秦璋继续问城外施粥之事。
待安排完施粥,秦缨又问:“城外施药可还在继续?” 秦广道:“已经停了,所有患病都去找城西大营了,那里已安置了太医院的大夫,还可支应,不过也不知能支应多久,如今城内已开始缺药材了,毒膏之祸未过,伤寒又流行起来,再加上要防范时疫,世家大族囤积药材,平头小民也要抢些药材备着,如此,那些常用的药材竟被买空,好些药铺也坐地起价。
” 秦缨蹙眉,“官府可出面了?” 秦广道:“已开始张贴告示干预了。
” 秦缨这才放下心来。
忙活半日,第二日一早,秦缨才又往金吾卫衙门去,她前脚一走,后脚秦璋便问:“又往北去了?” 秦广笑着应是,秦璋瞥他一眼,“如今金吾卫在办什么差事?” 秦广道:“死了个灾民,我听沈珞说,年前县主还去义庄帮忙看了看尸体,后来这案子便交给金吾卫去查办了——” 秦璋似松了口气,“若为了差事,便也罢了。
” 秦广道:“您不喜欢那位小谢大人?” 秦璋哼道:“他是谢正则教导出来的,此前那些名声,你又不是不知?” 秦广便道:“那与崔世子相比——” “那自然是崔慕之更可恨!” 秦璋话音落定,又蹙眉道:“怎么就没有其他好的人选了?” 秦广失笑,“再好的人选也得县主喜欢呀。
” 秦璋顿时语塞,本还沉静的面容生出了几分愁苦来,“这可怎么是好呢?” …… 距离前次见面已过三日,秦缨料想着,侯波的案子应多少有了进展,但马车刚转入衙门前的长街,却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头之人正是谢星阑。
白鸳掀帘看到,连忙喊:“县主——” 秦缨随她看去,也是一愣,这时谢星阑看到沈珞,连忙勒马,又吩咐谢坚,“你们先带人去——” 谢坚应是,带着人先行,与马车擦肩而过时,对着车窗拱了拱手。
等谢星阑催马靠近,秦缨忙问:“这是要做什么?” 谢星阑道:“找到了江原在东市常去的两处书局与茶肆,这几处地方的伙计都记得江原在那里与人私见,据他们形容,应该都是同一人。
” 秦缨面色微紧,“是那内奸?那侯波的去处呢?” 谢星阑道:“侯波去过长宁坊、长明坊两地,其他地方还在排查,我们已查了二十五到二十七之间出城的车马与货箱,但因二十六那日相国寺有法会,京城一小半世家贵族都去赶法会了,这些人车马宽大,多有暗箱,再加上各处商行运送货物的箱笼,目标极多,如今已分派人马去查证,还要几日才能锁定嫌疑之人,再加上那忤逆童谣尚无来源,便只能紧着线索明确的案子查。
” 秦缨明白,只提醒道:“童谣的源头,若真是人为,那满朝上下,应该不会有第二个人选,前日我与爹爹说起此事,他也如此看。
” 谢星阑眼瞳微缩,“你是说……” 街上虽无人,但二人心意相通,并无需明言,谢星阑点了点头,“好,我会派人留意,这两日若真查到证据,命人给你送消息。
” 秦缨点头,不耽误他功夫,“
” 秦璋看向秦缨,“三殿下在宫中,或是因与永宁有几分情谊,因而怜惜她,但此事,应该与你母亲之事无关吧?” 秦缨也觉纷杂难辨,叹道:“应是我想乱了。
” 秦璋便拍了拍秦缨手背,“不必着急,淑妃母子在宫中谨慎多年,也不是那般好相与的,幸而爹爹的病也不算大病,爹爹还等的起,我们一步步来。
” 秦缨也知风险极大,自然应是,这时,她又问起另一件事来,“爹爹,宫中曾有昭文馆的,后来怎么起了火?” 秦璋沉思一瞬:“那应是贞元七年之事了吧?” 秦缨点头,秦璋便回忆道:“贞元七年年末之事,我记得,那年冬天也下了几场大雪,说是哪个小太监不小心把帘子点着了,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烧成一片残垣断壁,这才有了如今的御药院,可是宫里的太监对你说起此事了?” 秦缨应是,又道:“这火并无古怪?” 秦璋有些不解,“未听说什么古怪,此事与你母亲的事也无关系吧?” 秦缨忙摇头,“女儿随便问问。
” 秦璋叹了口气,“这担子太重,自是容易草木皆兵的,你万万不可着急。
” 秦缨郑重应下,又与秦璋说了会儿话,方才回清梧院歇下。
翌日清晨,秦缨起身用过早膳,正与秦璋一起查问城外施粥之事,门房小厮却快步跑了进来,“侯爷,县主,刚才长清侯府的人来了,说是要将此物交给县主。
” 秦缨一愕,便见小厮拿着个锦盒上前来,他又道:“长清侯府的人说是崔世子昨日答应您的,世子绝无食言,小人听闻便接了。
” 秦缨心底有了预感,待打开锦盒一看,果真见里头装着个药包与一张医方。
秦璋见状问:“是给爹爹的?” 秦缨颔首,“正是昨日在宫门碰见,我说是为了您求药,他便说他府中有位神医,我已婉拒了,却不想还是送来了……” 秦璋哼道:“无事献殷勤!收走收走。
” 秦璋有药用着,自不会再用崔慕之所送,秦缨也哭笑不得,待秦广将锦盒收走,又与秦璋继续问城外施粥之事。
待安排完施粥,秦缨又问:“城外施药可还在继续?” 秦广道:“已经停了,所有患病都去找城西大营了,那里已安置了太医院的大夫,还可支应,不过也不知能支应多久,如今城内已开始缺药材了,毒膏之祸未过,伤寒又流行起来,再加上要防范时疫,世家大族囤积药材,平头小民也要抢些药材备着,如此,那些常用的药材竟被买空,好些药铺也坐地起价。
” 秦缨蹙眉,“官府可出面了?” 秦广道:“已开始张贴告示干预了。
” 秦缨这才放下心来。
忙活半日,第二日一早,秦缨才又往金吾卫衙门去,她前脚一走,后脚秦璋便问:“又往北去了?” 秦广笑着应是,秦璋瞥他一眼,“如今金吾卫在办什么差事?” 秦广道:“死了个灾民,我听沈珞说,年前县主还去义庄帮忙看了看尸体,后来这案子便交给金吾卫去查办了——” 秦璋似松了口气,“若为了差事,便也罢了。
” 秦广道:“您不喜欢那位小谢大人?” 秦璋哼道:“他是谢正则教导出来的,此前那些名声,你又不是不知?” 秦广便道:“那与崔世子相比——” “那自然是崔慕之更可恨!” 秦璋话音落定,又蹙眉道:“怎么就没有其他好的人选了?” 秦广失笑,“再好的人选也得县主喜欢呀。
” 秦璋顿时语塞,本还沉静的面容生出了几分愁苦来,“这可怎么是好呢?” …… 距离前次见面已过三日,秦缨料想着,侯波的案子应多少有了进展,但马车刚转入衙门前的长街,却见一队人马疾驰而来,领头之人正是谢星阑。
白鸳掀帘看到,连忙喊:“县主——” 秦缨随她看去,也是一愣,这时谢星阑看到沈珞,连忙勒马,又吩咐谢坚,“你们先带人去——” 谢坚应是,带着人先行,与马车擦肩而过时,对着车窗拱了拱手。
等谢星阑催马靠近,秦缨忙问:“这是要做什么?” 谢星阑道:“找到了江原在东市常去的两处书局与茶肆,这几处地方的伙计都记得江原在那里与人私见,据他们形容,应该都是同一人。
” 秦缨面色微紧,“是那内奸?那侯波的去处呢?” 谢星阑道:“侯波去过长宁坊、长明坊两地,其他地方还在排查,我们已查了二十五到二十七之间出城的车马与货箱,但因二十六那日相国寺有法会,京城一小半世家贵族都去赶法会了,这些人车马宽大,多有暗箱,再加上各处商行运送货物的箱笼,目标极多,如今已分派人马去查证,还要几日才能锁定嫌疑之人,再加上那忤逆童谣尚无来源,便只能紧着线索明确的案子查。
” 秦缨明白,只提醒道:“童谣的源头,若真是人为,那满朝上下,应该不会有第二个人选,前日我与爹爹说起此事,他也如此看。
” 谢星阑眼瞳微缩,“你是说……” 街上虽无人,但二人心意相通,并无需明言,谢星阑点了点头,“好,我会派人留意,这两日若真查到证据,命人给你送消息。
” 秦缨点头,不耽误他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