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关灯
小
中
大
钱财到手之后,朱标就硬气了。
他准备好了折子,第一次认认真真按照流程递折子献策。
但他的老爹朱皇帝,把玉玺塞给了朱太子,自己带着马皇后北巡了。
朱标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刚睡醒,抱着铺着鹅黄绸缎的匣子,半晌没回过神。
他爹捎带给他一个匣子,里面是离宫出走让他监国的书信,和硕大一颗玉玺。
刘基:“回神!” 朱标:“啊?” 刘基:“愣着干什么?上朝去!从今天起,太子监国!” 朱标:“啊?!!” 朱标就这样一头雾水地被罩上太子衣冠送进了宫,和群臣面面相觑。
“啊……这……”朱标还紧紧抱着他爹留下的匣子,仿佛怀里抱着的是他爹的遗物似的,“接下来该怎么做?” 群臣继续面面相觑。
就算太子殿下你这么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啊! 群臣也是今天一大早才得知皇帝皇后北巡的消息。
这对夫妻离京从来不讲究排场,只带着一队亲卫,登上蒸汽船就嘟嘟嘟拉响汽笛跑了。
群臣们经常被这对突然跑路的夫妻弄得一脸懵。
“太子殿下,你不是有要事要商议吗?”刘丞相提醒道。
“哦哦哦。
”龙椅很大,朱标把匣子放到身旁,从内侍手中接过自己写好的折子,突然意识到不对劲,“等等,我怎么坐在龙椅上?赶紧给我换张椅子!” 终于回过神的朱标像屁股被火烧了一样,“砰”地弹跳起来。
刘丞相忍着笑道:“这是皇上的命令。
太子监国,地位等同于皇帝,你就坐这,谁也不准改,还不准加垫子。
” 朱标:“……还不准加垫子?” 刘丞相憋住笑,露出了严肃正经的神情:“皇上说,太子殿下老笑他龙椅太硬花纹太多,坐着硌屁股,不肯多垫几层垫子,要面子不要舒适。
所以皇上就让太子殿下吃吃他受的苦。
这是皇上的口谕。
” 朱标:“……” 刘叔叔,你口中这个皇上,他正经吗?你这个传话的丞相,又正经吗! 朱标出现在群臣面前的几次,都是一副智多近妖杀戮果断令人毛骨悚然的模样。
许多对朱标不熟悉的人,第一次看到朱标被皇帝“戏耍”得一脸懵的神情。
这样的朱标终于像是个普通被长辈坑了的小青年,让他们心中的不适减轻了不少。
同被皇帝坑,至少现在不是只有他们焦头烂额,有个太子帮忙兜底了。
“呃……我……”朱标使劲拍了拍脸,屁股在专门被撤了垫子的硬邦邦龙椅上挪动了一下,道,“我和你们商量一下关于官员福利问题。
” 刘基虽然知道朱标折子上写了什么,也替百官问道:“太子殿下,何为福利?” 朱标道:“‘福利’一词古代指幸福和利益,我这里来描述官员俸禄之外应该获得的利益。
” 宋濂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这不就是皇上一直反对的潜规则?!” 朱标解释道:“没有规定的利益,官员拿了叫潜规则;若是规定了,那就是官员应得的福利。
” 朱标的目标不是官员福利,而是科举改革。
但他不可能一来就说什么科举改革,那一定会被百官反对,说不定还有较为迂腐的人会撞柱子。
从“官员福利”入手,减轻官员的警惕心,再把话题绕到科举上,将科举平稳改革的成功率更高。
这是朱标写在折子里,准备让他爹实施的计划。
结果他爹撂挑子,带着他娘拉响蒸汽船的汽笛,嘟嘟嘟北巡去了,让他自己干。
朱标满腹委屈。
臭爹!从小到大就坑儿子有一手! 潜规则说难听些,就是贪污受贿,朱元璋之前查得很严格。
朱标一说“福利”,官员们吓得连连上奏是,说大家都要当清官,要两袖清风,不应该被物质利益诱惑。
朱标伸手往下虚空一按,因他之前的积威,吵闹的百官立刻噤声,竟和朱元璋上朝时一样。
“国之本为民,士为秀民,乃是百姓的代表,也是国家的脸面。
若你们生活太寒酸,百姓看到了,对大明朝廷是否稳固恐怕会心生疑惑。
”朱标说的不是他的真心话,但他知道,这不仅是大部分官员最想听的话,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我读书时总有疑惑,书中故事,贪官生活优渥,家族兴旺;清官生活清贫,甚至还让妻儿父母挨饿受冻。
这不符合百姓最朴素的好人得好报的心愿。
” 朱标扫视了百官一眼,百官皆仰着头看着他,眼神中看不出心中感情。
“如果让好官挨饿受冻,只有贪污才能让家庭美满幸福,那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显然是有问题的。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世间不该有这样的道理,大明不能成为这样的国家。
” 宋濂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官服上的补丁,若有所思。
“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能在任何情况都坚定道德理念的人是圣人,而圣人百年难遇啊。
我自己就不是个圣人。
我很确信,如果我的亲人即将饿死冻死,我恐怕什么礼义廉耻都不顾,只想让他们活下来。
” “所以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何要拿来考验别人?”朱标苦笑着摇摇头,“我相信正常的人,心中都有良知。
官员不贪污也能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那么他们贪污就只是为了超出舒适生活之外的东西,一些……脸面和虚荣。
有良知的人,想要控制住贪念,或许会更容易。
” 季仁寿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
“再者,不贪污就能生活得很舒服,贪污了可能会砍头抄家流放,就算纯粹以利益论,贪官们心里也会掂量掂量这得失。
”朱标的语气变得冷酷,“朝廷仁至义尽,他们再贪,杀起来也更理直气壮一些,对吗?” 百官们的神情终于发生了些许动摇。
他们思索着太子话中的含义,居然有些被说服了。
清官的故事中,不是自己饿死病死累死,就是家人饿死病死累死,死了还没有钱买棺材板。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这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其实现在大
他准备好了折子,第一次认认真真按照流程递折子献策。
但他的老爹朱皇帝,把玉玺塞给了朱太子,自己带着马皇后北巡了。
朱标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刚睡醒,抱着铺着鹅黄绸缎的匣子,半晌没回过神。
他爹捎带给他一个匣子,里面是离宫出走让他监国的书信,和硕大一颗玉玺。
刘基:“回神!” 朱标:“啊?” 刘基:“愣着干什么?上朝去!从今天起,太子监国!” 朱标:“啊?!!” 朱标就这样一头雾水地被罩上太子衣冠送进了宫,和群臣面面相觑。
“啊……这……”朱标还紧紧抱着他爹留下的匣子,仿佛怀里抱着的是他爹的遗物似的,“接下来该怎么做?” 群臣继续面面相觑。
就算太子殿下你这么问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啊! 群臣也是今天一大早才得知皇帝皇后北巡的消息。
这对夫妻离京从来不讲究排场,只带着一队亲卫,登上蒸汽船就嘟嘟嘟拉响汽笛跑了。
群臣们经常被这对突然跑路的夫妻弄得一脸懵。
“太子殿下,你不是有要事要商议吗?”刘丞相提醒道。
“哦哦哦。
”龙椅很大,朱标把匣子放到身旁,从内侍手中接过自己写好的折子,突然意识到不对劲,“等等,我怎么坐在龙椅上?赶紧给我换张椅子!” 终于回过神的朱标像屁股被火烧了一样,“砰”地弹跳起来。
刘丞相忍着笑道:“这是皇上的命令。
太子监国,地位等同于皇帝,你就坐这,谁也不准改,还不准加垫子。
” 朱标:“……还不准加垫子?” 刘丞相憋住笑,露出了严肃正经的神情:“皇上说,太子殿下老笑他龙椅太硬花纹太多,坐着硌屁股,不肯多垫几层垫子,要面子不要舒适。
所以皇上就让太子殿下吃吃他受的苦。
这是皇上的口谕。
” 朱标:“……” 刘叔叔,你口中这个皇上,他正经吗?你这个传话的丞相,又正经吗! 朱标出现在群臣面前的几次,都是一副智多近妖杀戮果断令人毛骨悚然的模样。
许多对朱标不熟悉的人,第一次看到朱标被皇帝“戏耍”得一脸懵的神情。
这样的朱标终于像是个普通被长辈坑了的小青年,让他们心中的不适减轻了不少。
同被皇帝坑,至少现在不是只有他们焦头烂额,有个太子帮忙兜底了。
“呃……我……”朱标使劲拍了拍脸,屁股在专门被撤了垫子的硬邦邦龙椅上挪动了一下,道,“我和你们商量一下关于官员福利问题。
” 刘基虽然知道朱标折子上写了什么,也替百官问道:“太子殿下,何为福利?” 朱标道:“‘福利’一词古代指幸福和利益,我这里来描述官员俸禄之外应该获得的利益。
” 宋濂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这不就是皇上一直反对的潜规则?!” 朱标解释道:“没有规定的利益,官员拿了叫潜规则;若是规定了,那就是官员应得的福利。
” 朱标的目标不是官员福利,而是科举改革。
但他不可能一来就说什么科举改革,那一定会被百官反对,说不定还有较为迂腐的人会撞柱子。
从“官员福利”入手,减轻官员的警惕心,再把话题绕到科举上,将科举平稳改革的成功率更高。
这是朱标写在折子里,准备让他爹实施的计划。
结果他爹撂挑子,带着他娘拉响蒸汽船的汽笛,嘟嘟嘟北巡去了,让他自己干。
朱标满腹委屈。
臭爹!从小到大就坑儿子有一手! 潜规则说难听些,就是贪污受贿,朱元璋之前查得很严格。
朱标一说“福利”,官员们吓得连连上奏是,说大家都要当清官,要两袖清风,不应该被物质利益诱惑。
朱标伸手往下虚空一按,因他之前的积威,吵闹的百官立刻噤声,竟和朱元璋上朝时一样。
“国之本为民,士为秀民,乃是百姓的代表,也是国家的脸面。
若你们生活太寒酸,百姓看到了,对大明朝廷是否稳固恐怕会心生疑惑。
”朱标说的不是他的真心话,但他知道,这不仅是大部分官员最想听的话,也是现在的实际情况。
“我读书时总有疑惑,书中故事,贪官生活优渥,家族兴旺;清官生活清贫,甚至还让妻儿父母挨饿受冻。
这不符合百姓最朴素的好人得好报的心愿。
” 朱标扫视了百官一眼,百官皆仰着头看着他,眼神中看不出心中感情。
“如果让好官挨饿受冻,只有贪污才能让家庭美满幸福,那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显然是有问题的。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世间不该有这样的道理,大明不能成为这样的国家。
” 宋濂低头看了一眼自己官服上的补丁,若有所思。
“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能在任何情况都坚定道德理念的人是圣人,而圣人百年难遇啊。
我自己就不是个圣人。
我很确信,如果我的亲人即将饿死冻死,我恐怕什么礼义廉耻都不顾,只想让他们活下来。
” “所以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为何要拿来考验别人?”朱标苦笑着摇摇头,“我相信正常的人,心中都有良知。
官员不贪污也能丰衣足食,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那么他们贪污就只是为了超出舒适生活之外的东西,一些……脸面和虚荣。
有良知的人,想要控制住贪念,或许会更容易。
” 季仁寿的呼吸逐渐变得急促。
“再者,不贪污就能生活得很舒服,贪污了可能会砍头抄家流放,就算纯粹以利益论,贪官们心里也会掂量掂量这得失。
”朱标的语气变得冷酷,“朝廷仁至义尽,他们再贪,杀起来也更理直气壮一些,对吗?” 百官们的神情终于发生了些许动摇。
他们思索着太子话中的含义,居然有些被说服了。
清官的故事中,不是自己饿死病死累死,就是家人饿死病死累死,死了还没有钱买棺材板。
好人就活该受苦吗?这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其实现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