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雨连绵了几日,整个宫城笼在一片白雾当中。

     政务繁忙,太子走出紫宸殿时天色已晚。

     寿喜为李玹撑着伞,两人下玉阶时,看到了跪在阶下的燕王李焕。

     郑福从殿中追出,把一件绣鹤纹的裳衣披在李玹身上:“圣人说内室燃炭,很热,您出来时,忘记叮嘱您加件衣裳,叫奴才赶快拿来。

    殿下身弱,小心风寒。

    ” 李玹披好大氅,转身望着跪在雨里的李焕。

     李焕身披轻甲,里面的单衣淋得透湿,透出遒劲的肌肉轮廓。

    跪着的地上隐约有红色的水痕漫出,想是身上带伤未愈,看着十分狼狈。

     郑福是宸明帝身边大内侍,见太子望着燕王,挤出一个无奈的笑:“外面的百姓议论高涨。

    圣人这会儿不想见三郎,三郎他偏是不走……” 李玹颔首。

     犯了错,便要承受雷霆君怒,这怒气可不是跪一跪就能消解。

     更别说,李焕本就不受宸明帝偏爱。

    在他们幼时,宸明帝就没拿正眼看过李焕。

    印象中,父亲说话时,李焕总是灰扑扑地立在门外,他这个长兄,对弟弟们一视同仁地照顾,总是牵起李焕的手,把他拉进正堂来。

     不过这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李玹指指李焕:“给他也披件外衣吧。

    ” 不知李焕是否羡慕他身上的大氅,他倒是羡慕这个三皇弟能长跪雨中的健壮身体,他想着,便是一阵咳,袍下的身子颤抖起来,郑福连忙劝他早点回宫。

     兄弟二人的关系没好到相互寒暄的程度,李焕全程一动不动,任郑福披了衣裳,仿佛是座坚硬的石像。

     直到听到小娘子说话,石像才动弹了一下。

     宝姝撑伞过来,给李玹行礼,咬着嘴唇道:“公主久病不愈,一直念着殿下,不知殿下何时能去鸾仪阁瞧瞧?” 李玹还没说话,李焕猛地拧过头看向宝姝。

     李玹道:“怎么会这样严重,本宫送去的药,阿芙吃了吗?” 宝姝道:“殿下送的药公主一日不落,只是心不定,病难免不好,整日与奴婢念叨着想见玹哥哥。

    ” 李玹看了她一眼,却是一笑:“宝姝,宫中当值劳累,不比你在家中自在,还适应么?” 宝姝愣了一愣,连忙谢恩:“臣女……奴婢觉得宫中很好,公主温柔可亲,奴婢定然尽心当值,照顾好贵主。

    ” “做好你分内事,缺什么,随时来找本宫。

    ”李玹和煦地一笑,不待宝姝再说话,带着寿喜离开了。

     宝姝从那笑中读出警告的意味,不禁手足无措。

     前些日子听说郑良娣惹恼了太子,导致太子失态。

    她本以为,公主的机会来了,谁知好像说错了话。

     李焕在身后一声声地唤“宝姝”,她便不予理睬。

    李焕急地扬起声调:“我送的东西呢?里面有药材。

    ” 走了好远,宝姝回头,跪在地上急切仰着头的李焕,这失势的皇三子真似一只落水狗。

    只是狗也没有那么凶煞骇人的面具。

     这个时代,多少有些以貌取人。

    历来皇储大都仪表堂堂,一个连脸都丑陋不能示人的人,是不可能坐上皇位的。

     于是她行礼时难掩轻慢:“公主知道是三殿下的东西,直接嘱咐奴婢丢了。

    三殿下明知公主厌你,何必总是烦缠?奴婢劝您一句,您现在自身难保,难道要让公主跟你过朝不保夕的生活?” 她说完,扭头离开了。

     水珠从李焕的铜面具上不住地流下,面具遮挡了全部的神色。

     - 孟观楼惯于在傍晚狂饮,喝的半醉方跌跌撞撞回到包厢,见着厢房里坐着的人,酒醒了大半。

     李玹坐在他的椅上,描金圆领袍柔软地垂落下来,旁边侍立着寿喜,两人皆是面无表情。

     发觉阁子内的奴仆尽数清空,退守到外面去了,孟观楼安静地把门关上。

     “青天白日,闹市行凶。

    谁叫你贸然行事?”李玹问。

     孟观楼面色微微一变,正要开口,李玹厉声道:“是你的主意,还是你父亲的主意?” 孟观楼吓得睫毛猛颤,双手举起:“是我……殿下,是我,阿爷当日已重责过我。

    若非我阿娘百般袒护,今天我也不能全须全尾地面对殿下。

    ” 李玹面色略微缓和,但仍然神情沉重:“九郎,你和陆华亭就算是互泼狗血,无非臣子间的矛盾,小打小闹而已。

    但你这把火烧到了燕王的衣服角上,你可知这是什么?” “这是党争。

    ”李玹抬起凤眸望着他,“历来多少国家,亡于党争。

    眼下天下刚定,父皇登基不到一年,这个时候皇储争斗,南楚人应该很高兴吧:一群屁股还没坐热的人,自己先乱了起来。

    ” “臣明白殿下的意思。

    ”孟观楼讷讷道,“但臣的想法略有不同:殿下这样想,但旁人却不一定这样想。

    现在的确不是争斗的好时机,可若等天下大定只怕就晚了!” “这数年征战,李家大军都是燕王的过命弟兄,以至于他们只认燕王,不认东宫。

    如今萧家军归附,燕王又奉命在城外驻防,他身边有陆华亭那狼子野心的东西,如果他想,整个宫城都会布满他的人。

    倘若燕王有一日拿兵围城,迫使圣人改立太子,请问殿下如何应对?”孟观楼道。

     李玹摇头道:“他不敢。

    ” “你又怎知他不敢?”孟观楼急道,“殿下并不了解燕王,也不了解人心。

    别忘了,飞狐径一战你生死不明时,圣人许过他太子之位,他不也受了吗,一旦殿下身体……” 李玹把茶盏捏碎了。

     李玹的母亲死于飞狐径一战,李玹自己也遭遇百般折磨,孟观楼自知失言,连忙跪下。

     “殿下,你看这厢房内的软榻、坐垫、冰鉴、香炉,您进来时,是不是觉得一切恰到好处?这是臣叫人提前六个时辰布置好的。

    臣就喜欢准备好一切之后放心享受,何必鞋里留沙,让自己夜长梦多呢?” 孟观楼仰起下巴,“此事一定要听臣的。

    我们又不是要燕王的命,只是在他气候不成时,打掉他继承大统的可能便可。

    日后殿下前方是平顺坦途,再无威胁,这样不好吗?” “你找来的那些人,如何处置了。

    ”过了一会儿,李玹问。

     “都是些无亲眷的市井泼皮,送到宛城山脚下一个庄子,由我的近卫瞿风看着。

    待风头过去,给些银两打发到外地便是。

    ” “今日来,原本是有件事情想与你确认。

    ”李玹重新倒了茶,“听说有个娘子参与其中,但事后脱了身,你说她是燕王府的近卫?” “千真万确。

    ”孟观楼道,“那日我亲眼所见,她藏在人群中和狷素里应外合,陆华亭命都不要,把自己的近卫调开护着她,若不是近卫如何能做到这一步?” “这娘子急于救陆华亭的命,竟把事情推到无法收场的地步,以至于害了燕王声名。

    ”孟观楼笑了笑,“就算我们不找她,燕王也会好好责罚她的。

    ” 李玹道:“你想错了。

    燕王府中那个女近卫,不可能是她。

    ” “可是殿下,我的探子说,燕王府中并不止一个女近卫。

    ”孟观楼说,“这些年南楚刺杀未曾伤到燕王分毫,全赖陆华亭招揽了八名有能耐的近卫。

    有一个叫文素的女暗卫,常年在府外办差,从未露过面。

    ” 李玹的手一停,陡然看向孟观楼:“看清那娘子的样貌了吗?” “没有,她始终羃篱遮面,不知做什么勾当,陆华亭似乎有意不让她被人看到。

    ”孟观楼气恼,“且这个女子,防备心很重,钗环不戴,连一颗耳坠都没有掉在现场。

    唯一留下的便是刀痕,掷刀伤人,一刀贯穿,这就排除了普通的贵女,还不能证明她就是文素?若非当时菱心记下挤满了人,太过混乱,我们的人便也不会追不上她。

    ” 李玹的脸色几经变化:“事发之地,离菱心记很近?” 孟观楼道:“就是那家做荷花酥的点心铺子,排队人很多的那家,就在那旁边。

    殿下可是想到什么?” “没什么。

    昨日郑良娣宫中,有个宫女出宫了。

    ”李玹轻描淡写地说,“亥时前后,她恰在菱心记附近。

    我原想她是宫人,认识陆华亭的概率很大,若旁观斗殴,说不定看出几分门道,便将她扣下。

    只是没想到,还可能是个更厉害的人物。

    ” 离开之前,李玹的垂下的手抚上了孟观楼的额角和鬓边,孟观楼倒也乖觉,像犬只一般一动不动。

     李玹说:“你的体温确实有点高,若是狂躁难受,我让寿喜找医官给你开点平心静气的药先压一压。

    是为本宫打算,还是公报私仇,你心里清楚。

    别再招惹陆华亭了,本宫比你更了解他。

    ” - 清早,群青的门被打开,是寿喜来院中传谕。

     她被关了两日的禁闭,这两日,足够她把所有的可能都猜测一遍。

    无非是郑知意为她求情,或者阖宫为她求情…… 但群青没想到,她面对的会是一只金盘。

     盘里是银红色的绢,艳若烟霞。

     寿喜道:“太子殿下口谕:当日心情不善,一时不快,重责清宣阁婢女,以至良娣受惊。

    本宫自责切切,赏绢一匹,以慰娘子,望娘子日后仔细当值。

    ” 阿孟等人听得呆住了。

    她们早知太子温润,但不知竟到了这个地步,竟给一个宫女道歉。

     揽月望向群青的眼刀几乎憎恨:良娣心都碎了,都没等来太子的探望,倒是她!也不知此女到底有什么魅力,可是狐狸转世?寻常的事情一到她身上,就变得格外反常。

     群青站在原地,直到寿喜催促她谢恩,才将金盘接过来。

     在宸朝,越鲜艳的衣料越罕见珍稀,这银红绢匹在贵主宫中都属难得。

     群青看着这匹绢。

    太子对一个宫女逾制的恩赏,像一个意味深长的警告。

     不罚,反赏,是用来刺激郑知意的?还是故意把她架在火上烤。

    堂堂一国太子,会跟几个娘子这般计较? 揽月一走,阿孟她们瞬间凑上来,把群青围住:“早说青姐吉人自有天相天象,非但没领罚,还添了赏!” 阿姜的眼神不住地往绢上飘:“青姐,你可得念我们的好!当日我们给你求情了,把揽月姐姐都给得罪了。

    ” 阿孟啐:“明明是若蝉先拿着青姐补好的袖衫冲上去求情,你还扭扭捏捏不敢去呢。

    ” 阿孟和阿姜为她说话,在群青意料之中,因为她们的倒戈已然得罪了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