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下英才安在?

关灯
有忠信,普通人身上,也有其优点,比如此人善于打铁,可为铁匠,那人力气大、勇敢,可为战士,如此种种。

    所谓人才者,用于适用之地而已,至于治国安邦之无双国士,此可遇不可求也,非等闲可招来者。

    ” 太史慈闻言如醍醐灌顶一般,心中疑惑消解大半,欣喜道:“我闻先生此言,顿开茅塞。

    ” 简庸笑道:“恕我直言,像子义这样招贤,是招不来人才的。

    ” 太史慈驱身靠近,问道:“哦?请先生明言。

    ” 简庸笑道:“其一,子义年不到20,刚刚出仕,虽然英雄,天下未知名也,你出榜招贤,恐天下英才不会轻易而来。

    ” 太史慈拍手道:“先生所言即是,以主公名义招贤可乎?” 简庸摇头道:“可是可以,也许效果好些,但恐也招不来大贤。

    ” 太史慈疑惑道:“先生为何如此说?” 简庸道:“我主英才盖世,乃天下英雄,此无疑也,只是出身穷困(早年刘备卖草鞋为生),虽为帝室之胄(刘备为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但年代久远,世人大都不知,论官爵,我主现只为平原县令,论名望,也不是太大?????以主公名义招贤,比以子义名义好些,但当今乱世,主择臣,臣亦则主,大贤们恐不会轻易许身与主公的。

    ” 太史慈点头道:“先生所言即是。

    ”心中暗叹,说白了,还是因为刘备现在地位低、实力弱、名望小。

    目前,刘备只是神龙困于浅滩,还不到将来龙飞九霄,威震天下的时候。

     简庸接着道:“其二,子义乃一员虎将,上阵杀敌,力敌万人。

    不过这个文人嘛??????呵呵,多多少少看不起??????子义,你可明白?” 简庸说的含蓄,但太史慈还是懂他的意思,文人们自视甚高,大都看不起舞刀弄枪的武将,何况自己这个不到20岁的无名小将。

     太史慈彻底明白了,他向简庸请教道:“既然如此,先生看我应该如何行事才好?” 简庸笑道:“子义先即刻派人以主公名义重新出榜招贤,榜文上还要将主公乃帝室之胄这情况写清楚,我3天后回平原,这3天我就先代替子义主持此事,呵呵,你也知道,我也是个读书人,文人之间好说话??????至于子义你,可将精力放在兵士的挑选和训练上。

    ” 太史慈闻言大喜,起身抱拳道:“多谢先生教诲,就依先生之言。

    ” 简庸笑道:“子义不必客气,同为主公效力,何必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