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完结下

关灯
,南平侯府便被圈了。

    楚陌骑马出京,赴津州。

     宫里,景易盘坐在清乾殿后殿榻上,手拿着一沓金票:“朕好想抄了南平侯府。

    ”但不能,九龙令之事南平侯府虽有过,但万家于大景建国功大。

    再者…大眼看向手里的金票,人家也识相,托魏兹力奉上了五十万两金票。

     像这样的臣子,再多几个,他就什么也不用愁了。

     津州小庄上,黎永宁在听说南平侯府被圈,虽不意外,但老脸也没了平静:“去,吩咐下去,本宫要世人都知宣文侯残暴。

    ”她也不能再在这待了,赶紧撤离。

     楚陌到了津州,津州就变天了,官差几乎是倾巢出,排查村庄,又是一番大作。

     这时南边突来消息,说闳卫府沿江堤坝裂缝有溃塌之象。

    皇帝大怒,闳卫府沿江堤坝才修三年,还年年修整,怎么就要溃塌了?立派钦差南下,圣旨降达汪香胡同。

     内阁都惊了。

    皇上钦点楚陌南下?楚陌被急叫回京,连家门都没入便进了宫。

     “朕让你去。

    ”景易当着内阁几老的面,摔了杯。

     楚陌怒目,双拳握得咯咯响,终一言不发调头走了,当天便携圣旨南下查闳卫府沿江堤坝事。

     他这一走,京城都安静了。

    楚府里,吉安抱着小虎子,领花朝惜苒几个围着方圆师父,认真听他说黎永宁事,听完就开始总结。

     “首先是声音,年轻时声音细腻,年老了应也粗哑不到哪去。

    而且师父说了,黎永宁虽不爱言语,但很喜戏文,闲时会唱上几句。

    她那样的人,肯定有颗求完美的心,不会让嗓子坏了。

    ” 方圆点首认同徒弟媳妇说的。

     惜苒牢记:“还有手。

    ” “对,有抱琴女这名儿,就说明她爱音律。

    弹琴人,十个有七八是会养护手。

    ”吉安提醒着惜苒:“黎永宁爱扮作村妇,怎么来辨别她的手?看指甲。

    ” 一旁的樟雨补充道:“还有,通管弦的手,指甲不会留长。

    左手要按弦,按弦时用指肚。

    ”抬手做样,“这三指指肚肯定有茧子。

    ” “腰背也要注意,”吉安细想:“黎永宁虽长在别院,但礼数还是尊宫里。

    她的腰背不会坨。

    ” “也有可能会扮成坨子。

    ”方圆看向惜苒:“你长在你姥娘身边,老僧相信你有辨识之能。

    ” “我也相信你。

    ”吉安附和。

     惜苒重重点了下头,咧嘴笑开:“明日还是让花朝远远得跟着。

    夫人一个弱女子,就算侯爷走了,侯府里不待见,在这个时候也不会让你只带辛语一个出府。

    ” “说得对。

    ”站在最外的楚镇中,双手抱臂跟小虎子在耍着鬼脸。

     “行,那我们今天就早点休息。

    休息好了,咱们放饵钓鱼。

    ”吉安送出小虎子的小拳头:“来来来,一块碰个拳鼓个劲儿。

    祝明日一切顺利,马到功成。

    ” 小虎子惊奇,看着那一只只大拳头跟自己捣,笑得哈哈的。

     临近十月,寒凉刺骨。

    旭日才高升,一弱女子发髻松散,神情寂寥,围着件大红斗篷,游荡在街上。

    身后跟着个丫头,不远处还有一满脸不耐烦的下人跟着。

     “这不是宣文侯夫人吗?”有见过吉氏闹的百姓,一眼认出人,想来是印象极深刻。

     “她怎么又出府了,还有个大家主母的样吗?” “什么大家主母?那也要她撑得起来呀。

    你们瞧瞧她这样子,宣文侯爷好不容易挣的脸面全被她丢干净了。

    配得那样的俊才,也不知珍惜。

    ” “宣文侯怎么俊才了?开眼就杀人,你们忘了几天前在午门外打死的那几个了?听说其中还有他的同科。

    ” 辛语听不下去了:“你们闭嘴,我家夫人哪是你们这等小民能议论的。

    ”泪汪眼里,冲上前去抱住“吉安”,“姑,我们回府。

    ” “吉安”似没听到,眼看着前继续走。

    凉风来,吹落了一丝碎发,叫她更可怜。

    十丈外的花朝跟着走过两条街,遇见挑担的货郎,停下买了兜瓜子,再抬首见大红斗篷到了岔口往左拐,眼波一晃,慢悠悠地跟了上去。

     昨晚定好的,今日“吉安”往通州码头。

    自这去通州码头要往安崇门。

    去安崇门,该是在前方岔口往右。

     知道鱼上钩了,花朝照原计划行而不乱。

    另一方,“吉安”与辛语看似漫无目的地走,半个时辰后,她们到了安崇门。

    见到安崇门,“吉安”不禁想起当初随楚陌进京时的情境,美目里晶莹闪闪。

     “姑,我们回去吧。

    ”辛语哽咽。

     “吉安”摇首,强忍眼泪:“我想去通州码头看看。

    ” “太远…” “辛语,我想家了,我想枣余村了。

    ” “我…我去给你雇车。

    ” 城卫没有阻拦她们出京,今天病好的魏兹力目送着那马车远去,抓耳挠腮又跺脚。

     到通州码头也是午时,寒风凛凛,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吉安”站在码头,似不晓得冷痴痴地看着南方。

    码头来往的人,听说她是宣文侯夫人,都有意避让,但也不乏窥视的。

     静立两刻,辛语上前再劝:“姑,天色不早了,我们回府吧。

    ” “吉安”不动,看着熟悉的商船慢慢往这来,她抽噎:“辛语,还记得那船吗?昌平二十七年,我们就是坐着那船来京的。

    ” “姑…不要再想了,您在跟自己过不去。

    ” “怎么能不想呢?”“吉安”抬手抱紧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挎着空竹篮的老妇人似实在看不过去了,走上前:“宣文侯夫人啊…你男人富贵,该好好跟他过日子。

    只要他有一口肉,那肯定有你一口汤。

    你何必折腾呢?” 声音粗劣,“吉安”还闻到了一股鸡屎味,连头都没回,不理不睬。

     老妇人见她这般,冷哼一声走了:“不听我言,你迟早要悔。

    ” 商船靠岸,陆陆续续有人下船。

    “吉安”见到船家经过,目光跟着走,似很想上去问话,将想回家的心尽显出来。

     船家走远后,又有一老妇人上来规劝。

    这老妇人是个爱干净的,十指虽粗大,但指甲缝一点黑都不见,声音也慈和。

    只…不是她在等的人。

     而此刻京中已经乱了,宣文侯府的丫鬟发现跟错人,急回府报。

    楚陌太爷忙召集人寻找,听魏兹力说两人往通州码头了,立时快马追去。

     通州码头下午有官船南下,“吉安”又经几番人劝不为所动,看人搬箱笼往船上,泪眼朦胧,脚下跟上两步又退回:“小虎子怎么办?” “姑,我们回去吧。

    ” “吉安”摇首,哭囔到:“我不想再回那个家了。

    ” 船拔锚时,她终是忍不住快步欲上去,辛语连忙拉住。

    一背着背篓的老妇人慢慢走近,驻足在两人身后:“你就这么走了,你的小虎子日子不会好过。

    宣文侯会有新人,新人也许会像黄隐语…” 声音虽老但细腻,“吉安”一下顿住,像是困兽失声痛哭,垂目看地上。

    现日头在南向西,身后那人的影子正好落在她旁。

    那人背着背篓…看不出身姿如何。

     辛语见“吉安”不再动作,抽泣着回首看身后人。

    一身质朴,虽年华不在,可细看对方,依旧眉清目秀,想年轻时该是何等姿容。

    抓着背篓带子的手,不细滑,显得有些糙,但骨节分明。

     直觉就是她了,辛语抽了下气:“多谢。

    ” 辛语指头轻挠了下她,“吉安”立时便明白了,痛哭着显无力,慢慢下落。

     “你在…就是宣文侯夫人。

    小虎子原配嫡子身份明确,他便有依仗。

    ”老妇人笑看官船远去,目光悠远:“回去吧,好好跟宣文侯过日子。

    为小虎子日后,你该立起来。

    立起来了,偌大的侯府就是你的,你的福气还在后头。

    ” 这声一落,辛语松手,身子不支的“吉安”突然返身,一根带钩银丝击出。

    老妇人惊目,不等反应喉间一紧,银丝栓在颈,勒进了皮,血渗出。

     “都别动。

    ” “吉安”即惜苒,站在老妇人身后,左手拉着银丝,右手撩落下的碎发,冷目看着丈外那几个眼神寒冽的“平头百姓”。

    辛语赶紧放响炮上天,只三息,有琴音传来。

     一听音律,被制住的老妇人眼神一暗,这是《离恨》,见才走远的官船又回头,不禁弯唇笑之。

    眼中泛泪,神色间尽是凄然。

     辛语最近也学了一着,手起掐上老妇人的下巴一个用力,卸了她的下巴,跟着又强拉下她背着的背篓。

     官船慢慢抵近,琴声悠悠。

    一锦衣男子右手抱着一只小包被,左手牵着身围斗篷的美妇走出船舱,站到甲板上。

     看清甲板上的人,老妇侧首朝后看去,想让他们走,却怎么也喊不出声:“啊走…嗷…” 那几个不一般的平头百姓,也是忠心,左右看,似想抓什么来要挟。

    可人都在丈外,正欲去抓,步子才跨出又退回,眼中有惧。

    头戴斗笠手拄竹拐的老妪,缓缓而来,其身后跟着黑白脸。

     官船靠岸,楚陌怀里的小包被动了。

    白嫩婴孩戴着虎头帽,调头看了一眼岸上,全不觉紧张,又缩回亲爹怀里,拱拱小屁股。

    吉安拢了拢斗篷,这码头的风真不小,打量起被擒的老妇,笑着道:“永宁公主,您叫我们夫妻好等啊!” 盯着吉安瞧了片刻,黎永宁呵呵笑。

    她输了,输在贪上,输的不冤。

    她不该贪图吉安这颗棋子。

     见到王姣,楚陌浅笑唤道:“阿姐。

    ” 听到这声,王姣面上冷色立散:“嗳。

    ”目光落在动来动去的小包被上,神情慈和,只下手依旧凌厉。

    在经过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