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关灯
李绍若有若无地叹了口气,单膝跪下,与寄思平视,耐心问他,“没有什么?” 他问这一句,比之刚才,实在温柔。

     温柔又锋利。

    钩子一样,将李寄思那么些年憋着的话轻而易举地钩了出来。

     寄思终于像个孩子,委屈地向父亲张开手,搂住了他宽厚的肩膀,贴在他的颈间,哭着辩解。

     “我想保护娘,不想大哥因为我出事,也不要爹再失望。

    我不想让任何人再担心,我宁愿替他们死……因为不值得,我最不值得。

    ” 李绍失笑,扶正他的肩膀,抬手抹了一把眼角的泪,“小孩心性。

    我儿要是死在那等宵小之辈手中,才是最大的不值得。

    ” 他讲,我儿。

     那从不见哭声的孩子,听后嚎啕大哭起来,震得山野动荡。

     待他哭得累了,小脸伏在李绍肩头,睡着了。

    李绍小心翼翼地将他抱上马车,差人送回王府。

     等士兵回来复命时,向李绍递上一张宣纸,言说小二爷中途醒了,执意取来笔墨,花费两盏茶的工夫,画出这么个东西,又扯住士兵的袖子,嗯嗯半天,才说明白话。

     “请王爷过目。

    ” 打开后,见那笔法还有些稚嫩,线条都不算流畅,但做了明确清晰的标记。

     二爷不喜欢张口说话,谁想这笔墨说话的功倒是了得,画得简洁又明快。

     是一张岐明山上的乱军布防图。

     ·第74章为君覆明月(番外) 秦求善取道江南,已非明智。

    也不想想,纵然百万铁骑,雁南王何曾惧过?更何况这不成气候的小小乱军。

     有了布防图,便如虎添翼,李绍行兵上山,不损一兵一卒就将乱军击溃。

     山下呈颓败之势,秦求善大怒,欲夺李轻鸿。

     这少年郎眼见事态大变,自靴中拈出一枚薄刃,以衣袖缠柄。

     秦求善挥刀砍向他,李轻鸿一翩,快,又准,甚至心脏都没多跳一下,就如鬼魅一般掠至秦求善身侧。

     刀刃一翻,稳稳地抵在秦求善的脖子上。

    突如其来的寒意直冲脑门,令人汗毛倒竖。

     秦求善身形晃了一晃。

     “劝你别动,这刀是越祗的宝物,锋利得很。

    ” 要说李轻鸿和李寄思兄弟二人很像,一个朗若日月,一个默比星辰;可若说二人不像,偏偏这发自骨子的沉稳与骄傲是一脉相承的。

     秦求善听得李寄思讥讽一句“徒有莽夫之勇”,现在李轻鸿又教诲了他一句:“秦求善,你轻敌。

    ” 蚍蜉撼树,不过一场闹剧。

     秦求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