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关灯
会。

     而宁州城偏向品茶和文会,更重要的是推介宁州不盛行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之后的大量的香菇,辣椒,还有一些海产品,农产品等等。

     谢继宁和文景逸的重心都在宁州城,将花溪集市交给褚知县和沈典史两人,花溪集市虽然以各商家为主,但是大家也都很重视,褚知县和沈典史直接住在了花溪集市。

     谢继宁和文景逸更加忙碌,文景逸同意谢继宁弄什么招商会的原因是谢继宁将商事情交给下面的人了,没有如同一开始打算的一样,谢继宁接待人,给人介绍。

     尽管谢继宁再三强调,给人介绍只是带上一大队的大商人去逛展览,文景逸也坚决不同意。

     而谢继宁同意文景逸举办文会的原因,则是谢继宁将文会变成招聘会。

     之前的宁州是求稳,为了宁州的稳定是先抓主要矛盾,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以马永生赵宏中为首的贪官污吏,地痞流氓,以及他们制定的相关的各种名目的税赋。

     所以谢继宁上任之初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这个主要矛盾,这一点,花费了一年多。

     之后的宁州就需要求稳,以劝农课桑,稳定粮食为主,官府的主要集中力量在恢复宁州的农业生产方面, 其他方面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都是在宁州城,都是类似培训基地,实验地一样性质的东西,都没有大张旗鼓的推进。

     如今已经是谢继宁来宁州的第三年了,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谢继宁打算发展工业,这就需要很多技术人员,发展教育,就需要很多的读书人,因此早早的就将宁州这文会的消息传出去,让远处的人也来得及参加。

     所以这所谓的文会,一半是读书人的诗词歌赋,品茶论政,一半是各种有秘方有技术的大小族或者作坊被邀请来一起商量之后的发展问题。

     谢继宁作为一州之长,两边都要关注,两边都是重点,在文会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先邀请这些文人一下写诗作赋,和擅长的人一起记录,弹琴唱和,饮酒作乐,大家宾主尽欢。

     谢继宁自己带头写了不少的文,文景逸则是诗歌,在这种氛围下,短短的几天,就积累下了不少好文好诗。

     谢继宁来宁州这么久,很多观望的人也都纷纷放下心来,如今谢继宁声势浩大,一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样子,不少有才之人纷纷出世,因此这一次文会的含金量特别高。

     远在福州的大儒,隐居山林的进士,退休的官宦,地方上的乡贤,都从各地赶来参加这次文会,毕竟不说别的,谢继宁这个六元及第还很吸引人。

     趁此机会,谢继宁说起来自家师父当年辞官回乡开办观一书院的事情,对此大家赞扬,又借此邀请大家也投身到宁州的教育中来,宁州官府上下都会大力支持。

     “不仅仅是书院,下面乡间的社学,蒙学也都欢迎大家,宁州治下的三县都会提供支持的。

    ” “从今年开始,本官携同僚打算以官府的名义在下面的每一个乡都建设社学,以供孩子读书,诸位有愿意的或者诸位的友人弟子有愿意的在这些社学就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