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回 通天塔下,万仙飞升
关灯
小
中
大
太玄圣人微笑道:“玉清圣人想必已有妙计。
” 云中子并不直接回答,而是淡淡道:“道友,依我之见,还是重定封魔神榜罢。
广成子等人落在榜上,已经是两朝元老,这榜上群神,也该换一换了。
你若应允,我玉清天必然全力支持,那天庭,依旧是你朱家的天庭。
” ※※※ 玉鼎真人率领阐教众仙真在人族国度站稳根脚,广泛宣扬阐教道法,四处寻找资质上佳的弟子,不过阐教的道法对道心要求极高,几十年下来,也不过一人收了一个弟子。
这些弟子虽然不多,但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倘若是人教玄都一脉,能从整个洪荒中挑出一个弟子,玄都圣人便已经要大呼庆幸了。
至于如今霸占大荒山的截教。
门下弟子倒颇多,多宝天尊与灵宝天尊也时不时下山寻找好地门生。
截教这些年也极为兴旺,将正东阳洲打理得如同铁桶一般,即便是西方教,也难以渗透其中。
玉鼎真人有南极仙翁等人辅佐,将凡间教门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西方教在人族中的势力。
也是极为惊人,经常有佛门中人前来挑衅。
在凡俗国王的安排下,两教辩论道法,各自攻讦对方道门。
阐教的修士,都是修心之士,口舌上的功夫哪里比得过那些西方教众?去了多少,便惨败多少。
西方教众倒也识趣,根本不与他们手下论真章。
偏偏斗地就是嘴皮子上地功夫,让阐教的声望一落千丈,甚至有些国家扬佛灭道,把全国地阐教道观拆了一空。
玉鼎真人与南极仙翁命令阐教弟子不得与凡人生事,处处忍让,怎奈西方教处处进逼,只辩论不开战,让阐教众仙真恼火万分。
正在此时。
又大儒东来,共有七十二人,各国法坛之上驻留三年,与西方教修士辩论,三年而无一败绩,声势大噪。
被称为七十二鸿儒。
这七十二鸿儒被延请到洪荒七十二国,担任大夫之职,修书编撰,有《春秋》传世,有《论语》治国,号称半本《论语》可平天下。
儒家不但抑佛,而且抑道。
阐教也受到打压,不过比起从前,还要好过几分,倒是西方教按耐不住。
率先向那些鸿儒挑战。
在会昌国设下擂台,共有十尊南无佛。
三十尊菩萨,百尊金刚护法,扬言与儒家在此斗法,分个输赢高下。
鸿儒子路孤身前往,洪荒七十二国只见半空之中,红光萦绕了三日三夜,三日三夜之后,子路孤身返回。
那斗法的战场之上,遍地残尸,没有一个活物。
儒家的浩然正气,从此一击成名,凛然澎湃的正气,刚而不折,可谓是惊艳绝伦。
那子路精修一个勇字,比陆压高明多了,一场战斗下来,竟然无人能敌,儒家在人族中气势大涨,又加上儒教教义确实适合统治者的统治,因此渐渐在洪荒中大兴。
那帝释天王佛听闻西方教在人族中的惨败,动了执念,起身欲去破了儒教的气运,待来到人族七十二国,只见半空之中五件儒教镇运法宝地光芒,直透云霄天外,不禁住了脚步,暗道:“儒家此刻气运蒸蒸日上,便是西方教也远远不及。
只怕他们上天庭为官之时,便是气运鼎盛之日。
他地气运如此之胜,我倒不易破了他的,也罢,先去听听他地教义如何。
” 帝释天王佛化作一个普通人族青年,来到其中一座人族王城,恰逢鸿儒大夫子思正在开经筵说儒家教义,帝释天王佛便跪坐台下听讲。
子思说了整整一天一夜,帝释天王佛便听了一天一夜,如痴如醉,暗道:“这门教义,仁智勇义信相辅相成,勾错相连,没有任何破绽,确实称得上大德教派,不易破除他的气运。
” 正要离开,突然只听那子思开口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 帝释天王佛闻言,立刻心花怒放,离开了王城,这才放声大笑道:“儒家上天庭为官之时,便是他们气运最旺之时,也是气运回落之时,到时最多与西方教平分秋色。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与天庭朱家皇室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冲突,到时恰恰要看孔圣人与太玄圣人之间的内斗!” 儒家霸占朝堂上下,便是黎民百姓也尊崇儒术,导致佛门与道门在人族之间的势力渐渐萎缩,玉鼎真人等阐教
” 云中子并不直接回答,而是淡淡道:“道友,依我之见,还是重定封魔神榜罢。
广成子等人落在榜上,已经是两朝元老,这榜上群神,也该换一换了。
你若应允,我玉清天必然全力支持,那天庭,依旧是你朱家的天庭。
” ※※※ 玉鼎真人率领阐教众仙真在人族国度站稳根脚,广泛宣扬阐教道法,四处寻找资质上佳的弟子,不过阐教的道法对道心要求极高,几十年下来,也不过一人收了一个弟子。
这些弟子虽然不多,但已经是难得可贵了。
倘若是人教玄都一脉,能从整个洪荒中挑出一个弟子,玄都圣人便已经要大呼庆幸了。
至于如今霸占大荒山的截教。
门下弟子倒颇多,多宝天尊与灵宝天尊也时不时下山寻找好地门生。
截教这些年也极为兴旺,将正东阳洲打理得如同铁桶一般,即便是西方教,也难以渗透其中。
玉鼎真人有南极仙翁等人辅佐,将凡间教门打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西方教在人族中的势力。
也是极为惊人,经常有佛门中人前来挑衅。
在凡俗国王的安排下,两教辩论道法,各自攻讦对方道门。
阐教的修士,都是修心之士,口舌上的功夫哪里比得过那些西方教众?去了多少,便惨败多少。
西方教众倒也识趣,根本不与他们手下论真章。
偏偏斗地就是嘴皮子上地功夫,让阐教的声望一落千丈,甚至有些国家扬佛灭道,把全国地阐教道观拆了一空。
玉鼎真人与南极仙翁命令阐教弟子不得与凡人生事,处处忍让,怎奈西方教处处进逼,只辩论不开战,让阐教众仙真恼火万分。
正在此时。
又大儒东来,共有七十二人,各国法坛之上驻留三年,与西方教修士辩论,三年而无一败绩,声势大噪。
被称为七十二鸿儒。
这七十二鸿儒被延请到洪荒七十二国,担任大夫之职,修书编撰,有《春秋》传世,有《论语》治国,号称半本《论语》可平天下。
儒家不但抑佛,而且抑道。
阐教也受到打压,不过比起从前,还要好过几分,倒是西方教按耐不住。
率先向那些鸿儒挑战。
在会昌国设下擂台,共有十尊南无佛。
三十尊菩萨,百尊金刚护法,扬言与儒家在此斗法,分个输赢高下。
鸿儒子路孤身前往,洪荒七十二国只见半空之中,红光萦绕了三日三夜,三日三夜之后,子路孤身返回。
那斗法的战场之上,遍地残尸,没有一个活物。
儒家的浩然正气,从此一击成名,凛然澎湃的正气,刚而不折,可谓是惊艳绝伦。
那子路精修一个勇字,比陆压高明多了,一场战斗下来,竟然无人能敌,儒家在人族中气势大涨,又加上儒教教义确实适合统治者的统治,因此渐渐在洪荒中大兴。
那帝释天王佛听闻西方教在人族中的惨败,动了执念,起身欲去破了儒教的气运,待来到人族七十二国,只见半空之中五件儒教镇运法宝地光芒,直透云霄天外,不禁住了脚步,暗道:“儒家此刻气运蒸蒸日上,便是西方教也远远不及。
只怕他们上天庭为官之时,便是气运鼎盛之日。
他地气运如此之胜,我倒不易破了他的,也罢,先去听听他地教义如何。
” 帝释天王佛化作一个普通人族青年,来到其中一座人族王城,恰逢鸿儒大夫子思正在开经筵说儒家教义,帝释天王佛便跪坐台下听讲。
子思说了整整一天一夜,帝释天王佛便听了一天一夜,如痴如醉,暗道:“这门教义,仁智勇义信相辅相成,勾错相连,没有任何破绽,确实称得上大德教派,不易破除他的气运。
” 正要离开,突然只听那子思开口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 帝释天王佛闻言,立刻心花怒放,离开了王城,这才放声大笑道:“儒家上天庭为官之时,便是他们气运最旺之时,也是气运回落之时,到时最多与西方教平分秋色。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与天庭朱家皇室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正是冲突,到时恰恰要看孔圣人与太玄圣人之间的内斗!” 儒家霸占朝堂上下,便是黎民百姓也尊崇儒术,导致佛门与道门在人族之间的势力渐渐萎缩,玉鼎真人等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