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家家雨(1)

关灯
年初二这天,孙施惠拿着一沓新鲜连号的人民币过来汪家。

     给汪盐封红包压岁钱的。

     老辈的规矩,结婚意味着成家,昭示着,长大成人。

     汪盐这些年去舅舅那头都还是被塞压岁钱,就是因为还没谈婚论嫁。

    直到孙施惠把一沓钱塞到她手里,她才真正意识到,好像玩得真的有点大了。

     “妈,多少个孩子,包多少钱啊?”汪盐哪里晓得这些俗礼。

     陈茵在房里应声,“你算算嘛,一家几个孩子,有备无患。

    ” “那一个包几百?五百?” 陈茵闻声,头梳一半就出来了,说话间还不忘拾梳子上的头发,“你口条大得很,一个五百,钱不是你赚的。

    人情出于往来,你包五百给他们,他们有没有五百还给你?” 一个小孩两百块。

    陈茵再提醒盐盐,这封子钱本就是新人上门的彩头,有去无回的。

    一个小孩两百,十个就两千了。

     结婚办事,过日子养小孩,你们现在还没数呢。

    将来,且等着吧,多少个两千也用得掉。

     汪敏行在边上用电动剃须刀刮胡子,嗡嗡的动静里,也亲疏、里外有别地护犊子,知会施惠,“你和爷爷有多少那是你们孙家自己的事。

    与人交,我们不拜高踩低就行了。

    和亲戚来往,还是听你师母的,大家平等着来,他多少我还多少。

    ” 汪敏行这番话其实和孙施惠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只是他们是人情出于往还,而孙施惠的理念是:等价交换。

     当然,学生对于老师,自然还是听教受教的。

     汪盐拿出准备好的红包,一个往里塞两百块,拈钱的样子很滑稽,生怕多了又生怕少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忧心,还要孙施惠帮她再检查一下。

     “不高兴。

    哪有人家做事这么不当心的,一件事要两个劳动力。

    ” 汪盐在茶几边,抬头看他,更像瞪。

     孙施惠发现她涂了新的指甲油,血红血红的,然后红包也是这样的红,一堆鲜红里,有忙碌的一双手,十指纤纤,很点眼,也很……赏心悦目。

     他想到什么,“戒指……选好哪家了吗?” “还没加。

    大过年的,加人家微信……” “加啊。

    大过年的也不影响他们来业绩啊。

    ” 汪盐没理他,也包好手头上的红包。

    把红包和剩下的钱一齐递给他。

     孙施惠不接,“你拿着,我又没包,拿手上多驴啊。

    ” 汪盐想想,只把剩下的钱还给他。

     “你们早上吃的什么,我还没吃早饭。

    ”孙施惠同她打岔。

     昨天初一他说好的下午过来,没来得成,因为家里乌泱泱的应酬,一波又一波。

    老爷子养病不说,平地一声雷,传出孙施惠要结婚的消息,上门拜年、恭喜、送礼的,一天都没消停。

     这会儿陈茵才想起跟施惠打招呼,“倒是把你昨天过生日的事给忘了,再想起来,盐盐又说你没得工夫过来了。

    ” 孙施惠看一眼汪盐,“不要紧,又不是什么整生日,小孩争个蛋糕吃的,我又不争。

    况且,盐盐已经送礼物给我了。

    ” 放烟花棒那会儿。

     孙施惠听到如愿的,生日快乐。

     余烟未散,他俯身歪头的一记吻,轻轻一贴,却迟迟没有离开。

     汪盐愣在那里,没有反抗,也本能地闭上了眼。

     临走前,孙施惠抱怨他嘴上被她咬的那块,还生疼。

     汪盐骂他,也回头上楼去,“你活该!” 眼下,妈妈才要问施惠,盐盐送什么给你了。

     汪盐免得某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同他打岔回去,“包子吃不吃?” “什么馅的?” “肉的。

    ” “想吃三丁的。

    ” “没有!” 又来了又来了,汪老师点评这两个人,上辈子一定是死对头里的死对头。

     陈茵听老汪口里某个字眼,立马不快,老汪自觉打嘴,呸呸呸,大吉大利,万事顺遂。

    他再问妻子,这领带能不能不打啊,太正式了些。

     陈茵总有办法治他:其实烟酒也可以不碰的。

    太伤身了些。

     得。

    老汪老老实实去和那条领带作斗争了。

    实在系得少,手生得很。

    汪盐看不下去了,过去帮爸爸。

     孙施惠从厨房里自己热了个包子端出来,正巧看到汪盐垫着脚细心地帮父亲系领带一幕。

     直到收拾好,准备出门了,汪盐才发现某人热的一个包子还好端端地搁在那里,她问他,“热了又没吃?” “嗯。

    又不想吃了。

    ” 汪盐今天穿了套套装,因为妈妈不肯她穿黑色、白色、灰色,甚至想让她穿红色。

    她实在没辙,才找出一套春装穿,为了御寒,额外带了条披肩。

    是那种传统规矩的红,盖到头上能当中式盖头的错觉。

     汪盐薄薄披在肩头御寒,丝毫不俗气,反衬得她新鲜亮丽。

     她看一眼孙施惠,想问他什么的,父母又催他们帮忙把带给舅舅的礼往车上搬。

     今天难得,是孙施惠自己开车。

    他工作原因,很少自己摸方向盘的,摸也是莽张飞。

    孙开祥就调侃过自己孙儿,开车只顾自己,乘车人丝毫舒适度没有。

     汪盐坐过几次也是这个感受,今天她父母一起坐,她提醒他,“你慢点开。

    ” 东西全搬到后备箱,孙施惠才上驾驶座,就听到她唠叨,他牵安全带过来的时候,“你不放心,换你来?” “我只是叫你慢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