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英雄的道路

关灯
于其中。

    ” 听到了这里,白清炎也不禁叹了口气。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话,那么这个男人无疑是个失败者。

    他为了理想去奋斗,最后却一无所得。

    或许结果并不是那么重要,可是如果就过程而言,这个男人的理念白清炎能够理解,但是万万不能接受。

     既然手段是杀人,尽管目的是拯救,但是恶的种子无论如何也不会结出善的果实。

    手段都已经错了,怎么可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如果真的遇上了那种情况,自己又该如何呢?漂亮话谁都会说,什么只要努力一定都能拯救啊,什么一定会有办法啊,现实哪儿有这么美的事情?说实话,在真正面临这种事情的同时,多数人都会做出和刚才那两位父子同样的选择。

    唯一不同的就是大家都是事情找上门,而那两位则是没事去找事。

     杀掉少数人拯救多数人,一个人死总归比一百个人死好,这句话乍一听是没错的,但是它从本质上来说是错的。

    它错就错在了一个基本理念上——人命从来都不会用“条”这个单位去衡量。

     正如同那句俗语所说的,“人命又不是韭菜,割了不可能再长出来”。

    佛祖也曾云不以万人而轻一人,原本在生命的天平上,万人未必就比一人更重。

    如果真的人命可以用“条”来计算,那么作者建议再度进行量化,像称猪肉那样来个称斤论两。

    三四头小猪的重量也未必能重过一头成年肉猪,同理来看,三四个人的性命也未必能重过另一个。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那么还可以再细化。

    猪头肉和猪腿肉的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瘦肉和肥肉的价格肯定也不一样,那么每个人的价值就应该再度细化了。

     “如果要救助他人并且矢志不移的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最终一定会遇到这种选择题。

    到了那个时候,也将会是一切理想的破灭之时。

    ”那人站起了身来,眼神飘往了遥远的天边,“你说说,这种一事无成的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死了算了。

    ” “我觉得总会有……”还没说出完整的一句话,白清炎便已经卡壳了。

    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难道说要承认他们的理念吗?承认自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