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所图非小

关灯
这时诚亲王等已经感觉到了不妙。

     御史台下分台院、殿院、察院。

     这位宋御史如今已经是殿院侍御史,掌仪法,纠百官之失,替诚亲王屡立奇功。

     九年前若不是江凌手腕厉害,许夫人一事,景阳侯府都已经被他扳倒了。

     诚亲王立刻朝百官中某人暗暗一望。

     那人面色黑黑,立刻出列,道:“殿院侍御史助陛下亲贤臣,远奸佞,面折廷争,本是份内之事。

    江……” 这人正是顾尚书,他话到此处,蓦然顿住,有些为难地看向江凌。

     就见江凌身穿紫袍,腰缠玉带,长长地展脚幞头微微颤动,可一张脸庞却玉雕似的,漂亮得像个画中人,未经人间沧桑,只食仙露琼浆。

     明明跟他女婿一般年纪,原该刚刚中了乡试,为当上小秀才而欢喜,现在却被皇上一道圣旨,任用为相。

     他这把年纪,官场浸淫几十年,还得看这小子的脸色。

     “江相”二字实在喊不出口。

     他顿了顿,含混道:“江大人……以言恫吓,难道要折辱言官,蒙蔽圣听不成?!” 他一带头,诚亲王系的官员纷纷出声,群情汹涌,一副要彻底打倒江凌的模样。

     王尚书立刻声援。

     景阳侯亦如此。

     太子一派的官员立刻跟上。

     一时朝堂之上,两派官员争吵不休。

     他们吵了一阵,江凌在这一片混乱之中,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一份厚厚的折子递给了司礼太监,对太子一礼,道:“还请太子殿下喝令百官,听听这份折子。

    ” 太子不满地皱起了眉头。

     江凌早做了这些准备,却连声招呼都没跟他打过。

     果然是没把他放在眼里,也见下面吵成一团,也只得暂且忍下不满,冲那太监点了点头。

     那太监才拿起金头枣木棒槌,一敲钟磬,道:“金殿之上,保持肃静。

    若不敬殿下,即刻驱出,在午门受二十庭仗,以罚藐视朝廷之罪。

    ” 他一喊,金殿上文武百官立刻老实了,没人再敢出声。

    谁也不想真被推出午门,脱了裤子打板子。

     那太监便开始朗读江凌递上去的折子。

     这份折子却是江凌自己写给皇上的。

     开篇就道:本朝立国,元气在台谏。

    言官纠错弹奏,兴利除弊,乃立朝之根本,陛下之耳目。

    然殿院侍御史宋修,自任台谏之官,不以江山为重,贪污受贿,肆意诬指,以言官之职,行中饱私囊之事,当受贬谪。

     之后便附有某年某月某日,收多少银子,经手人是谁等等一系列罪状,言之凿凿,都是最近三年之事。

     那司礼太监念完,朝堂之上,静悄悄的,那宋御史甚至连一个冤字都喊不出来。

     江凌这才眉眼一扫百官,道:“本相前日已经向皇上递交这份奏折。

    皇上批了个准字。

    只是本相想着以袁相之事为重。

    况且,台官言事,职也,轻易不加其罪,以免再添朝堂动荡。

    因此请奏过皇上,暂缓此事。

    不想宋御史今日竟然攻讦陛下,为免陛下圣名受损,本相不得以才拿出这本折子。

    还请太子殿下作主。

    ” 宰相可任用节束百官,可是言官却只能由台谏长官举荐,皇上直接任命。

     如今皇上身体有恙,自然对言官的处罚当由太子行之。

     太子心里滋味翻滚难言,又辣又酸又苦。

     调查这宋御史,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江凌私下做的这许多些,都直接向父皇报告,他竟是完全不知。

     江凌确实是没把他放在眼里。

     可再不满也只能站在江凌一边。

     一来诚亲王掌握了御史台,导致他有点儿什么小错,就会被无限放大。

    尤其是过去这两年,不然他也不会渐渐失了父皇的欢心。

    今日江凌好容易替他扳回一城,不出口气怎么行? 二来刚才这御史想搞掉江凌也就算了,却胡言乱语,说什么父皇是被蒙蔽的。

    这不就是说父皇是昏君吗?虽然他也觉得父皇拔擢江凌是老糊涂了,可在朝堂上可不敢这样讲。

     三来,江凌的证据十分确凿。

     他不处罚此人,也无法服众。

     可到底这手该下多重?他当下看了江凌一眼,见江凌低着头,并无替他出主意之意,不由更觉得气闷,道:“先推出午门,庭杖二十。

    再下大理寺狱,择日流放。

    ” 诚亲王一党立刻不肯干休,又吵了起来,说不审而诛,难以服众。

     江凌却是一言不发,只听他们吵。

     最后太子无法,只得咬牙道:“江相以为如何?” 江凌这才施施然开口道:“御史台尊则天子尊,宋修虽罪不可恕,午门侮慢当免则免。

    不如先除其职,再付所司劾治。

    ” 诚亲王一党一听,这是还有转机,当下竟不敢再闹,只说江相之意妥当,同意了。

     太子气得肝痛。

     江凌这是什么意思?好容易扳倒一个诚亲王的人,不赶尽杀绝,怎么又帮着诚亲王说话?! 可见满殿闹哄哄的,他要再不同意,又是一番乱吵,当下只好点头。

     江凌忙行礼称了声“殿下英明”。

     太子:…… 难不成事事听他的,就是英明了?! * 不过没多久,诚亲王一党,却后悔得想上吊,还不如当初听太子的,打宋修一顿,直接流放呢。

     被江凌的人一审,这宋修哪里招架得住,该说的不该说的,招了无数人出来。

     不过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江凌最可怕之处在于,他只是把那招供书好好地保存了起来,没有按照宋修招供的名单一一捉拿审问,在京里掀起血雨腥风。

     理由倒也冠冕堂皇,说袁相刚走,皇上病重,不宜大动干戈,引发朝庭动荡。

     可是这样一来,谁也不知道自己在不在宋修的招供名单里,再不敢轻举妄动。

     江凌为相,短短一个月,朝庭里文武百官竟比袁相在时,还要和气。

     有什么事都有商有量的,就怕自己在朝堂上不小心再惹着江凌,他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早就写好的折子,自己的狗头当场就不保。

     最绝的还是,江凌虽抄了宋家,可并未连坐宋家男丁女眷。

     宋修流放岭南,他还特意派了人一路护送,保护其性命,又嘱咐岭南官员不可为难。

     宋修及宋家满门因此对江凌都感恩无尽。

     经此一事后,江凌在京中的名声,立刻就从逼死袁相的奸佞小人,变成了宽厚仁爱的绝世名相。

     京中书肆酒楼竟然出现了一出《玉面诸葛智擒贪官》的话本,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而此时,距离江凌回京,也不过短短三个月。

     年关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