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关灯
她这套说辞给说蒙了。

     大晋官员俸禄并不高,堂堂内阁首辅一年俸禄也不过几百多两,再加一些公廨银养廉银,七七八八不到一千两,这些俸禄跟他王阁老的排场远远搭不上,他靠得还是家族供养,再有谢云初滋补。

     若等他致仕,还真是无用武之地了。

     王书淮俊脸微垮, 谢云初何时见他吃瘪,顿时乐得前俯后仰,王书淮防着她撞到桌案,抬手搂住她后脊, “我还有什么长处是山长看得上眼的?” 谢云初早早脱了鞋,不知不觉挪着面朝王书淮而坐,后脊干脆贴着他修长的胳膊,裙摆也悉数搭在他身上,眼珠儿堪堪转悠一圈,琢磨一会儿叹道, “虽说眼已瞎,这张脸还是能看的。

    ” 说完她捧着脸乐不可支,双膝并好坐在他身上,膝盖拖着手肘,脸埋进掌心,笑了一会儿,活脱的俏眼偷偷从指缝里瞧他。

     那模样,水灵水灵的,哪像两个孩子的母亲,倒像是瑶台掉下的兔子精。

     王书淮将她整个人捉到怀里,亲密无间,毫无隔阂,两个人都是内敛的人,也没有闹得太过分,仿佛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仿佛是涓涓细流汇入河海,不是轰轰烈烈,却足够淋漓尽致。

     不一会明贵送来一叠折子。

     每日折子从通政司入司礼监,再由司礼监送入内阁,群辅批阅后,最后交给首辅过目,若是无碍便送去司礼监给皇帝朱批,而事实上,皇帝年轻,政务不熟,小事其他辅臣拿主意,大事王书淮做主,只要王书淮过目的折子,司礼监与皇帝那边几乎没有异议。

     明贵明知女主子在里头,可不敢进来,悄悄将箱盒搁在窗台处,谢云初红着脸提着裙摆从王书淮身上下来,替他把盒子取进来。

     王书淮再次将她搂入怀里,在她耳边低喃, “云初,你念,我来批复。

    ” 王书淮眼眸已大致看得清,只是字迹过小一时无法辨认。

     谢云初依旧坐在他膝盖上,将分门别类的折子拿过来,一份份读,读完便提起笔问身后的男人, “这个折子怎么批复?” 王书淮手臂绕过去,去接她手中的笔,“我来。

    ” 谢云初推开他的手,“不必,你说,我来写。

    ” 王书淮笑道,“你我字迹不一致,恐为人发现,被人诟病。

    ” 谢云初眨巴眨眼,“你忘了我拿了你字帖临摹的事?” 前世谢云初便把王书淮的字练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王书淮听了这话,笑嵌在脸上,怔怔望着她,幽深的双眸如同黑潭一般,暗流涌动。

     谢云初看他眼神不对劲,似乎慢慢升腾起一股炙热,轻轻推了推他胸膛,“怎么了?我可以写了吗?” 她提着笔跃跃欲试,拍着胸脯道,“放心,以假乱真。

    ” 这是他这辈子听过最动人的告白。

     王书淮突然将桌案上的折子扫去一边,将她整个人捞起往桌案上一放,雷霆万钧般欺压上去。

     双臂不知不觉攀上他的肩,手中羊毫沾了墨,随着他动作一点点洒落,并在他后脊晕开一圈又一圈涟漪。

     到了九月中旬,谢云初便风风光光将春祺嫁了出去,前世她手头紧没给春祺太多嫁妆,今生足足给她陪嫁了一个铺子,几盒子首饰,其余绸缎家具不提,这比寻常人家姑娘的嫁妆还要丰厚,春祺抱着她膝盖哭了许久。

     春祺出嫁后,只在家里歇了三日,照旧来春景堂伺候谢云初。

     春祺出嫁后,谢云初也不想厚此薄彼,便主动问夏安可有意中人,夏安便比春祺性子爽朗大方, “姑娘别急,等奴婢瞧上哪个,请您做主赐婚。

    ” 谢云初便放心了,至于冬宁,她倒是问都没问,前世她病重,恐自己时日无多,便一一安顿丫鬟,有意将冬宁许人,冬宁闻言却是汗毛竖起,连忙往外跳了一脚,扶着窗帘答道, “姑娘,您给奴婢说男人,那还不如让奴婢去死。

    ” 谢云初问她为何, 冬宁咂咂嘴满脸的嫌弃,“我伺候主子不好,何苦去伺候一个知人知面不知心的男人?” 谢云初当时想起冷漠的王书淮,泪如雨下,终是没有强迫她。

     这一世自然更由着她。

     冬宁见谢云初没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放心了,趁着夏安等人不在时,便与谢云初道, “姑娘,奴婢一辈子跟着您,您别把奴婢嫁出去。

    ” 谢云初将她抱住,“傻丫头,我养你一辈子,你哪儿都不去。

    ” 到了九月底,水牢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谢云秀不堪病痛折磨,终于过世了。

     谢云初伫立在晚风中沉默了许久,都快想不起这么一个人,死了也好,也算得了报应。

     进入十月,王书淮就开始忙了,先是秋闱,又是秋收,更有多地爆发干旱蝗灾,西北时不时有蒙兀侵边的消息,朝务纷至沓来,只是再忙,他总要亲自去书院接谢云初,每每出门都陪伴在侧。

     朝廷没了他,照样运转。

     世间却只有一个谢云初。

     珝哥儿已经开始上学堂,珂姐儿跟王怡宁两个女儿在书院进学,日子按部就班。

     眨眼年底过去,来到新年开春。

     王书淮的双眼经过谢云初小心护理,已彻底恢复,谢云初立即便卸下了“内阁首辅贴身文书”之职,干脆利落回了春景堂。

     倒不是多累,事实上还蛮有意思,可偏偏那始作俑者总要动些别的心思,害她身子吃不消。

     二月十六是谢云初的生辰。

     前世也是这一年的三月,她替姜氏操持寿宴,随后一病不起,半年过后撒手人寰。

     今生迎来了她自己的生辰。

     王书淮早早去了朝堂,没说回来陪她过生辰,谢云初也没问,只晨起趴在塌边,浑身不适。

    林嬷嬷提着茶壶进来,见她靠着引枕不动,忙问道, “怎么了这是?脸色这样难看,是不是不舒服?” 今日可是定了十桌席面,虽说拒了京城贵妇贺寿,家里的亲戚也不少,谢云初这个节骨眼不舒服,可叫人忧心。

     谢云初往胸口抓了抓,“没别的,就是恶心的慌。

    ” 林嬷嬷闻言心神一动,“哎哟,瞧奴婢这记性,姑娘,您这月事已推迟了好几日了。

    ” 谢云初闻言便呆在那里了。

     又怀了? 前世她只有珝哥儿和珂姐儿,再没有第三个孩子。

     若真有,便是一个全新的惊喜。

     心里隐隐有了期待。

     “快去把住家大夫请来,小心些,不要声张。

    ” 不消片刻,林嬷嬷亲自将人带了来,大夫把脉断定是喜脉。

     “可真是双喜临门了!” 林嬷嬷喜得合不拢嘴。

     谢云初也由衷笑了。

     因着今日有客,不可露出痕迹,便叫大夫开了一剂舒缓害喜症状的药,谢云初用了早膳喝了药,至巳时初刻打扮得富贵端庄去了琉璃厅。

     三太太和四太太已经到了,周敏生下一个女儿,如今出了月子,正在后面小三厅操持家务。

     谢云初忙给两位太太请安,又道,“我去给敏儿帮忙。

    ” 三太太和四太太一齐将她拉住。

     三太太笑意融融,“别去了,雅丫头和琴丫头回来了,都在后头忙着呢,说是今日无论如何叫你歇着,大家伙都来给你祝寿。

    ” 谢云初脸一热,“这怎么好意思。

    ” 四太太拉着她往自个儿身边坐,“叫你歇着就歇着。

    ”林嬷嬷生怕四太太伤着谢云初,忙得上前虚扶了一把。

     三太太心细,瞧她们主仆神色不太对,问道,“这是怎么了?” 谢云初面露羞色,“今日晨起大夫把出喜脉。

    ” “哟…” 三太太和四太太纷纷露出欣喜。

     “好事成双呢。

    ” 四太太笑着道,“珝哥儿性子太沉稳了,你再生个闹腾了的小子来。

    ” 三太太瞪四太太,“按我说,还是生个姑娘好,小女儿贴心。

    ” 四太太立即酸她,“哟,你家女儿贴心吗?” 这话戳了三太太软肋,她捂着脸哭笑不得,“还真被你捡着漏洞了。

    ” 王书琴现在已经是书院的掌教,替谢云初打点书院庶务,事业红红火火,彻底没了嫁人的心思。

     三太太现在已经不抱希望,“由着她去吧,一辈子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她开心便好。

    ” 谢云初由衷羡慕王书琴有这样开明的母亲。

     四太太又想起自家那榆木疙瘩儿子,头疼得不是零星半点, “本已说好一门亲,长公主殿下这一去世,他得守丧,又得拖一年,人家姑娘暗地里不知多埋怨呢。

    ” 谢云初劝道,“好事多磨。

    ” 不一会,客人陆陆续续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