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成熟,就是能戴着枷锁办成大事 你要成为政治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灯
权衡:“如今省委书记已经关注到绢纺厂,此事难度太大了。

    ”口里却很是强硬,道:“现在是厂长负责制,蒋希东来签字,这是乱来,破坏规矩。

    ”又道,“我们投入了这么多,现在没有收益就要撤退,项厂长,这损失怎么算?” 他知道要想控制绢纺厂,原厂长蒋希东是最大的障碍,在脑中闪过了用汽车撞掉蒋希东的念头,可是很快又放弃了。

    以前在益杨时,他敢打敢拼敢于下手,那是因为若是不拼命,他极有可能折在监狱里。

    此时他腰缠万贯,尽管绢纺厂的资产诱人,可是如果要拿命去换,他还是要考虑值不值的问题。

     项波如今有求于易中岭,态度挺好,道:“从今天这个情况来看,改制是势在必行,我们没有办法吞整条黄鳝,但吃一段还是没有问题。

    现在利用销售公司多赚钱,这是用厂里骨头熬厂里的油。

    ” 如今这个形势,鲸吞绢纺厂难度太高,能够吞进一部分资产,也还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易中岭道:“既然这样,那你要想办法,给我的价钱还得向下压几个点。

    ” 项波苦着脸道:“现在已是成本价给你了,再低,我无法给高小军他们解释,说不过去。

    ” 易中岭拍了拍项波的肩膀,道:“老弟,你傻啊,绢纺厂马上就要改制,赚现钱是当务之急,不管如何改制,总是得花钱来买的。

    ” 项波接受了易中岭的观点,道:“你和黄市长关系好,在关键的改制中,还得让黄市长多说好话,我感觉侯卫东这人太牛逼,黄市长有些控制不了他。

    ” 易中岭挥了挥手,道:“我们三人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 将绢纺厂的调子定下来以后,侯卫东暂时放松了心情,来到了沙州农用车厂。

     在检查厂里的生产情况时,朱言兵说的一段话,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朱言兵面对着几辆灰头土脑的产品,道:“沙州农用车厂前身是生产农具的,纺织机、卷扬机、杀鸡的脱毛机、绢纺厂的并条机,后来才发展到了农用车。

    如果这一次联营不成功,我考虑不做农用车了,又去生产打谷机。

    ”说到这里,这条高大汉子抹了眼睛。

     离开沙州农用车厂,侯卫东道:“我们到绢纺厂去看一看,别通知厂里的人,我们搞突然袭击。

    ” 进了绢纺厂,往日整齐干净的厂房一片狼藉,熟悉的机器轰鸣声也是零乱而无力。

    在厂房里走了一圈,在主持生产的杨柏得知侯卫东进了厂,连忙赶了过来。

     “我看厂里的情况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侯卫东脸色很不好看,语气也不善。

     省委书记钱国亮批示出来以后,图穷匕见,杨柏不必再伪装了,道:“以前我认为蒋厂长经营上有问题,现在才发现,项厂长才是真无能。

    蒋厂长只是经营上的问题,项厂长还夹带着私货,他居然将生丝以成本价甚至低于成本价卖给了易中岭的销售公司,这是犯罪。

    还有,新近投产的生产线,项厂长坚持要用不合格的配件,如今整条生产线都出了问题,这一条生产线是全厂的希望,就这样毁了。

    ”他捶胸顿足地道:“再不改制,绢纺厂完了,六千职工没有了工作,牵涉到六千个家庭数万人,请侯市长慎重考虑。

    ” 侯卫东在杨柏陪同之下,在厂里转了一圈,驱车回到市政府。

     回到办公室,想着两个厂的事情,侯卫东忍不住拍了桌子。

     市绢纺厂经过换人之事,厂里闹得不可开交。

     沙州农用车厂与岭西汽车厂的联营已经万事俱备,可是黄子堤市长始终没有最后拍板,侯卫东作为副职没有权力独自决定这样的事。

     侯卫东当惯了一把手,这一次当副市长,自己有思路有办法,却很难变成具体行动,他再次感慨道:“妈的,以后再不当副职了,实现不了自己的意志,这个官当起来有什么滋味!” 十天以后,侯卫东接到了楚休宏的电话,楚休宏道:“侯市长,周省长请你来一趟。

    ” 侯卫东敏感地意识到楚休宏的声音没有往常的热情,问道:“有事情吗?” 楚休宏道:“有份内参,周省长看了不太高兴,他要当面问你,你要有所准备。

    ” 侯卫东不敢怠慢,叫上车,在高速路上一路疾驰,很快来到省政府。

    在办公室里,周昌全低头看文件,把他晾在一边。

    侯卫东太熟悉周昌全,也不着急,打了声招呼,安静地坐在桌旁。

     过了一会儿,周昌全干瘦的脸就如高速路两旁的黑夜那么深沉,没有笑意,没有怒意。

    他推了推桌上专用文件夹,道:“这是谁的手笔?” 这是一份关于沙州、铁州国有企业面临困境的内参,作者是移山。

    内参分析了沙州、铁州两个工业强市面临的问题,各举了两个案例,沙州的案例之一就是沙州绢纺厂。

    在内参上,省长朱建国批示道:“请昌全副省长提意见,在省政府常务会上研究,朱建国。

    ” “你说说内参是怎么一回事?” 侯卫东道:“写得挺客观,基本符合当前企业的现状。

    ” 周昌全不客气地打断道:“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移山的文章与你配合得很好啊。

    ” 侯卫东这才醒过味来,移山这一篇文章的观点和自己多次汇报的观点一致。

    从周昌全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误认为是自己所策划,他道:“移山毕竟是大报记者,有眼光,与我想到一块了。

    ” 周昌全把头仰了仰,目光锐利,道:“这不是你的主意?” 侯卫东道:“我是沙州副市长,这点组织观念还是有的。

    ” 周昌全打断道:“你以为全岭西皆醉,就你一个人独醒吗?你是沙州市政府的官员,不是愤青,反映情况有多种渠道,将沙州的事情通过内参捅到上层,这是最不可取的方式。

    你若是市委书记、市长,有这样一个副职,你会如何想?” 又道:“你这人点子多、胆子大、能办事,在未成为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前,有时不讲规矩,没有大问题。

    如今身份不同了,你是厅级干部,必须得记住党的组织纪律。

    没有纪律,党组织就是一盘散沙。

    带着约束能办成大事,则是真正的成熟。

    你要牢牢记住,你是沙州副市长,是领导集体中的一员,如此重大的决定只能是集体的声音,而不能由你来当英雄。

    ” 侯卫东点了点头,郑重地道:“我记在心上了。

    不过,我与这事确实没有关系。

    ” “治理一个大省,一个大区,依靠组织是正道,个人英雄主义在高层决策中格外危险,你这个人有这个倾向,我得给你敲一敲警钟。

    ”周昌全放缓了口气,道,“你再谈一谈具体事。

    ” 侯卫东道:“绢纺厂就是一个不断膨胀的脓疮,如果不及时解决,就是一个灾难,具体来说……” 听完侯卫东详细的介绍,周昌全道:“钱书记和朱省长都有批示,这对一个市级企业是极其罕见的,我最近得到沙州来一趟。

    ” 谈完工作,周昌全冷不丁地道:“你和黄子堤矛盾还是不小,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他带私货,他到底如何带着私货?从外人角度来看,你在南部新区搞独立王国,是不是也可以被人认为带着私货?” 周昌全再次提起这个话题,侯卫东不能再隐讳了,他决定趁机将自己与黄子堤的龃龉彻底说清楚,道:“我和黄市长确实有矛盾,这个矛盾不是一年形成的。

    当年黄市长当市委副书记,我是市委办副主任,我们之间关系还很不错,出现裂痕是我在成津工作之时。

    沙津路分为四个标段,黄市长想让易中岭承包一个标段,被我拒绝了,这是我和黄市长产生的第一次隔阂,当时我之所以拒绝黄市长,原因只是不信任易中岭。

    ”尽管以前讲过当年发生在益杨检察院的事情,他仍然重新讲了此事,而且比上次多了更多细节。

     周昌全认真询问了一些细节,心道:“黄子堤与易中岭怎么就混在一起?心有贪欲,这是黄子堤的致命伤!” 当年提拔黄子堤之前,周昌全知道黄子堤爱占小便宜,他认为黄子堤这是小家子气,并不是致命伤,犹豫之后,还是向省委推荐由黄子堤出任市委副书记。

    可以这样说,黄子堤能走到今天的岗位,他在里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时,面对着另一位心腹手下的尖锐说法,周昌全心里对黄子堤有了看法,但是没有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道:“领导打招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这里面情况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打招呼并不是了不得的坏事。

    你认为他带有私货,还有什么更具体的事情?” 侯卫东认真回想了一会儿,黄子堤除了与易中岭等人关系密切以外,还真没有其他明显劣迹。

    尽管易中岭和黄二在沙州获得了不少土地,但是这也是通过正规程序办理的,黄子堤即使打了招呼,可是谁又能拿得出证据。

    而在办理绢纺厂的事情上,摆在明处,只能说黄子堤与自己的观点不同。

     他略为斟酌,道:“在沙州,目前有两人几乎将最好的土地拿去了,一个是易中岭,另一个是黄二,黄二也就是黄志强。

    我被任命为南部新区主任以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才建了南部新区交易平台。

    这套制度建成以后,我只是监督制度的执行,具体的事情我不管。

    ” 周昌全当过一方主官,知道土地中的猫腻,道:“你再谈细一些,放开了谈。

    ” 结束这次谈话时,周昌全推心置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