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入v一更……

关灯
* 拜完佛,一行人移步去斋堂用饭。

     素斋用到一半时,一婆子脚步匆匆地走到乔氏身边,附耳嘀咕了两句。

     乔氏鬓发间的累丝衔珠金凤钗轻轻晃动,手中的筷子也放下,惊诧道,“竟来得这么快。

    ” 谢叔南嘴快,俯身凑上前,“母亲,出什么事了?” 乔氏扫过围坐在桌边的四人,正色道,“你们祖母现已抵达金城,估计后日便到肃州了。

    ” 谢叔南惊愕地“啊”了一声。

     谢仲宣接话道,“上回祖母来信,不是说五月下旬再回来么?” “嗯,我估计她应当是知道你们父亲与阿缙出征的消息,心里牵挂,便提前赶回来了。

    ”乔氏边说边在心里算了算日子,又觉得有些对不上。

     朝廷的消息四日前才送至陇西,老太太在姚洲,就算同一日得知消息赶来,也不会这么快就到了金城。

     难道老太太料事如神,一得知乌孙来犯,就算到朝廷会派国公爷出征? 乔氏这边正思虑着,谢叔南那边悄悄凑到云黛身边,与她咬耳朵,“祖母要回来了,她每次从姚洲回来,都会给我们带许多好吃的好玩的。

    你知道姚洲吗?我两年前与祖母去过一回,那里四季如春,漫山遍野都开满鲜花,还有许多你都没见过的果子……” 云黛竖起耳朵听他碎碎念,心里却是紧张起来。

     后天就要见到老夫人了,也不知道老夫人知不知道府里多了一个她?见面后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 接下来半顿斋饭,桌上众人各怀心思,皆吃得心不在焉。

     等用过饭,乔氏去求高僧给平安符开光,云黛则向谢叔南打听起老夫人的事。

     谢叔南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他口中,老夫人崔氏是位很和蔼的祖母,最是疼爱他们三兄弟,而三兄弟中,他又是最受宠的那个。

     见云黛神思恍惚的模样,谢叔南斩钉截铁道,“你放心,你这么乖,祖母一定会喜欢你的。

    ” 见他这般肯定的口吻,云黛轻笑一下,心里也安定了几分。

     *** 两日后,云黛便见到了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夫人。

     翠盖珠缨的华车甫一停在府门前,便有小厮手脚麻利地端了矮凳放在马车前,又有锦衣丫鬟在马车旁候着。

    那绛紫色织锦车帘一掀开,两边丫鬟连忙弯腰伸手去扶。

     府门前一干婆子奴仆齐齐行礼,异口同声喊道,“恭迎老夫人回府——” 只见马车里头一位鬓发染霜的华服老太太探身出来,她盘着圆髻,戴着低调又不失华贵的发饰,身着松石绿银线绣松鹤纹的香云纱长袍,手腕上捏着一串红润润的卐字南红手串。

    她生得一张圆脸,眼角额上都挂了皱纹,虽上了年纪,却依旧能从端正柔和的五官看出年轻时的秀美。

     老太太一站稳,国公爷和乔氏忙上前相迎,极尽恭敬,“母亲一路舟车劳顿,实在辛苦了。

    ” 谢老夫人上下打量了儿子儿媳一番,精神矍铄的笑道,“好歹在你出征前赶了回来,也不枉我这一路奔波。

    ” 谢伯缙也带着弟弟妹妹上前,恭谨行礼,“孙儿拜见祖母,祖母万福。

    ” “好好好,万福万福。

    ”看到孙辈们,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更盛,上前一步,伸手拍了拍谢伯缙的肩膀,“好小子,比我走的时候又长高了一截,身子骨也结实不少,很好。

    ” 她又看向谢仲宣,问道,“二郎年初进郡学了,可还适应?” 谢仲宣莞尔笑道,“回祖母,孙儿一切都好,先生们都是博闻强识的大贤,同窗们也都和气友善。

    ” 老夫人又是一叠声说好,再看向老三谢叔南,稍显浑浊的老眼中笑意更甚,“我怎么瞧着我离开了半年,我们三郎好似稳重了不少?” 谢叔南还没说话,谢仲宣就忍不住拆台,浅笑道,“祖母可别被他装乖骗了,他还是老样子,顽劣得很。

    ” “二哥!”谢叔南抬起手肘就要去怼谢仲宣,又嬉笑着上前挽住老夫人的手腕,“祖母,您可算回来了,孙子可想您了,日日都盼着您快快回来呢。

    ” 老夫人伸手点了下他的额头,“你啊,盼着我回来,好叫你老子少打你两顿是吧?” “哪能呐!”谢叔南狡黠地眨了眨眼,又伸手指了下,“祖母,这是云黛,我们的新妹妹。

    ” 一听到自个儿的名字,云黛立马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规规矩矩上前朝老夫人一拜,“云黛拜见祖母,祖母万福。

    ” 老夫人早在家书中得知儿子儿媳收养孤女的事,信中儿子儿媳对这孤女极尽赞美,倒让她也好奇起来。

     如今人就在眼前,她眯着眼眸,细细打量起来。

     只见小姑娘削肩细腰,脸庞娇嫩,清丽可人,上着团花纹嫩黄衫子,下着折枝花纹绿裙,披着件素罗帔子,好似那和煦春光里迎风摇曳的小小迎春花,又娇又柔,瞧着便让人心生欢喜。

     “真是生得一副好模样。

    ”老夫人笑吟吟夸着,拉着云黛起来,又从腕间褪下一枚质地上好,软糯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