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关灯
小旅店里,等到北京的会议结束,他们才被释放。

    张刚父母为儿子争取烈士称号的上访故事在网上披露后,市里不再派人阻截和关押张刚父母,更换了一种方式,每当北京召开两会或者党代会的敏感时期,他们都要派人陪同张刚父母出去游山玩水,张刚父母每年都能够享受到只有领导们才能享受的公款旅游。

    张刚父母经历了漫长的没有结果的上访之后,绝望的心态变成了游戏的心态,每当敏感时期来临,他们就会向市里提出来,还有哪个著名的风景区没有去过,意思是要去那里旅游。

    市里为此叫苦不迭,说是十多年来花在张刚父母身上的钱差不多有一百万了。

     第五天 我寻找我的父亲,在这里,在骨骼的人群里。

    我有一个奇妙的感觉,这里有他的痕迹,虽然是雁过留声般的缥缈,可是我感觉到了,就像头发感觉到微风那样。

    我知道即使父亲站在面前,我也认不出来,但是他会一眼认出我。

    我迎着骨骼的他们走去,有时候是一群,有时候是几个,我自我展览地站在他们前面,期望中间有一个声音响起: “杨飞。

    ” 我知道这个声音会是陌生的,如同李青的声音是陌生的那样,但是我能够从声调里分辨出父亲的叫声。

    在那个离去的世界里,父亲叫我的声音里总是带着亲切的声调,在这个世界里应该也是这样。

     这里四处游荡着没有墓地的身影,这些无法抵达安息之地的身影恍若移动的树木,时而是一棵一棵分开的树,时而是一片一片聚集起来的树林。

    我行走在他们中间,仿佛行走在被砍伐过的森林里。

    我期待父亲的声音出现,在前面、在后面、在左边、在右边,我的名字被他喊叫出来。

     我不时遇到手臂上戴着黑纱的人,那些被黑纱套住的袖管显得空空荡荡,我知道他们来到这里很久了,他们的袖管里已经没有皮肉,只剩下骨骼。

    他们和我相视而笑,他们的笑容不是在脸上的表情里,而是在空洞的眼睛里,因为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了,只有石头似的骨骼,但是我感受到那些会心的微笑,因为我们是同样的人,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没有人会为我们戴上黑纱,我们都是在自己悼念自己。

     一个手臂上戴着黑纱的人注意到我寻找的眼神,他站立在我面前,我看着他骨骼的面容,他的前额上有一个小小洞口,他发出友好的声音。

     “你在找人?”他问我,“你是找一个人,还是找几个人?” “找一个人。

    ”我说,“我的父亲,他可能就在这里。

    ” “你的父亲?” “他叫杨金彪。

    ” “名字在这里没有用。

    ” “他六十多岁……” “这里的人看不出年龄。

    ” 我看着在远处和近处走动的骨骼,确实看不出他们的年龄。

    我的眼睛只能区分高的和矮的,宽的和细的;我的耳朵只能区分男的和女的,老的和小的。

     我想到父亲最后虚弱不堪的模样,我说:“他身高一米七,很瘦的样子……” “这里的人都是很瘦的样子。

    ” 我看着那些瘦到只剩下骨骼的人,不知道如何描述我的父亲了。

     他问我:“你记得他是穿什么衣服过来的?” “铁路制服,”我告诉他,“崭新的铁路制服。

    ” “他过来多久了?” “一年多了。

    ” “我见过穿其他制服的,没见过穿铁路制服的。

    ” “也许别人见过穿铁路制服的。

    ” “我在这里很久了,我没见过,别人也不会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