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四份名单(2)

关灯
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诸侯时期,各地部队尾大不掉。

    中央政府为了扩充实力,以裁军和整编的办法招兵买马,排除异己。

    这一举措,立马就惹恼了一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原奉系军阀孙殿英。

     孙殿英为人贪婪,见利忘义。

    以他的秉性,自然不甘心就这么被蒋介石吞并,于是便准备自立门户,和中央军分庭抗争。

    但打仗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钱,想要搞自己的小九九,军饷不凑齐,万事都得作罢。

    思来想去,满面愁容的孙殿英终于把目光放在了清东陵上,在他的眼里,那哪里是什么坟墓呀?分明就是堆积如山的雪花白银呀!说了就做,三天之后,他便借着军事演习的机会,率领大股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东陵。

     清东陵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

    自顺治皇帝开始,先后有五位皇帝葬在这片虎踞龙盘之地。

     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慈禧太后的陵寝。

     这个统治大清朝长达半个世纪的老太后,一生卑躬屈膝,视列强瓜分中国而不顾,当真应该千刀万剐。

    不仅如此,她还是个奢侈的主儿,经常在挪用了大半个国库之后,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她的地宫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将近三百余万两,持续十四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

    据说,慈禧的地宫的豪华程度,连紫禁城都难与为匹。

     二十世纪前后,经过土匪和军阀的历次劫掠,地面上各座陵寝的陈设珍品所剩无几,剩下的唯有深埋于地的慈禧地宫。

    这时的一份神秘笔记很可能帮了孙殿英的大忙。

    据传当时有一份《爱月轩笔记》,是晚清太监李莲英口述,由其侄子执笔写下的。

    它详细记载了慈禧地宫中各式各样的陪葬品和无价之宝。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慈禧的地宫就成了孙殿英的首要目标。

     慈禧的地宫上方,堆砌着高大的方城明楼,后方则依山而建。

    如果不能准确地找到入口,要想进入地宫是十分困难的。

     从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为自己修建地下宫殿开始,历代帝王都极度重视地宫的修建,那是他们灵魂转世的场所,是盛放棺椁及殉葬财宝的地方,是帝王墓冢中最神秘的环节。

    为了防盗,他们堆起高高的封土,修建坚固的城墙,设置数以千计的守陵士兵,制订最为严苛的法律,为保守秘密甚至不惜坑杀数以千计的工匠。

    而慈禧的地宫则吸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在防盗措施上不可谓不处心积虑,防备周详。

     可即便如此,还是阻挡不了孙殿英的利欲熏心。

    于是,在驱散了旁人之后,这场震惊中外的特大级盗墓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

     起初,士兵们并不知道地宫入口,而是遍地开挖,宝顶上、配殿外、明楼里都留下了他们挖掘的痕迹,可结果都是一无所获。

     孙殿英比谁都清楚,自己的偷天换日之计根本瞒不了多久,眼下时间紧迫,要是如此兴师动众却一根鸡毛都没拿到,那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狗头军师灵机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