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关灯
小
中
大
以前,他们虽有守卫边疆的职责,但只要战事结束,军队就得交还朝廷,回归王府做个闲散王爷。
如今,只要他们的本事得到大哥的认可,他们可以同真正的将军一样,真正的练兵、驰骋沙场! 罢了罢了,诸王齐齐拱手,“臣弟遵命。
” 朱标满意挥手,诸王躬身散去。
殿外三月春光正盛,朱标伸了个懒腰,乐滋滋返回偏殿。
一进门,迎接他的是齐整整的,来自亲娘和妻子的两道目光。
她们的目光里写满了问号,仿佛都在问“瞎乐呵什么玩意儿?” 朱标嘴边的笑意微敛,一步三跳的步子稍缓,恭恭敬敬给他娘行了个礼。
马皇后笑着抬手,示意儿子无需多礼。
朱标直起身,挨着常乐落座,“娘,您怎么来了?” 自登基典礼后,帝后搬进乾清宫,荣升太后的马太后也从坤宁宫搬去了慈宁宫。
朱标作为皇帝,以日代月,二十七天就完成了三年的服丧任务,而马太后仍然穿着白。
且自搬去慈宁宫后,她整日吃斋茹素,极少有出门的时候。
马太后捏着手里的佛珠,直抒来意,“标儿,娘同雄英一起护送你爹遗体入陵寝。
” 朱标楞了楞,他爹的陵寝远在京师,如今应当称为南京。
早在登基未久,他圣旨明令改北平为北京,乃是新都,原京师改为南京,是为留都。
南、北两京山高路远,帝王遗体贵重,轻忽不得。
且此番行程不可以走水路,而铁路也还未建成,仅靠马车长途跋涉,定然艰难。
而他娘已是六十岁的高龄,如何能经得起折腾? 朱标坚决反对,恨不得举起双手双脚投反对票的那种。
马太后对于儿子的孝心甚感欣慰,但坚持道,“标儿,我与你爹夫妻近四十载,他最害怕孤独......” 或许是自幼没了父母,而马太后是重新给了朱元璋一个家的人。
朱元璋其实是深深依赖着马太后的,是那种自卑奢求存在感的依赖。
朱标显然了解自己的父母,他的眉目间也渐渐盛满了心疼。
马太后拉起儿子的手,“无论如何,这最后一程,娘都得亲自送你爹。
” 朱标垂眸,无论如何,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马太后拍了拍儿子的手,转了话头,“还有太妃们,你们打算如何安置?” 朱元璋驾崩,朱标决定在北京举办登基典礼后,太妃们便随着未就藩的王爷们过来了。
现在,将近二十来个太妃正同马太后一起挤在慈宁宫。
朱标想了想,问,“您有什么建议?” 马皇后思忖片刻,“凡有子者,可去王府养老。
” 如此一来,剩余在慈宁宫的没有几人,大家既住得宽敞,还能彼此有个伴儿。
朱标略皱着眉,似在考虑其中是否会产生别的影响。
常乐瞟眼母子两人,试着提议道,“虽无子但有女的太妃,不如也给个恩典,允她们去公主府养老?” 朱标和马太后齐齐转眸朝她看来,满脸惊讶,太妃去公主府养老? 常乐无辜眨了眨眼,有这么意外么? 其实,她还想提议未有产育的太妃可选择出宫,或归家或自立门户,并由皇家给予一定的安置费。
但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操作起来,实在太有难度。
且不论朱标是否同意,即使他同意,太妃们出宫恐怕也无处可去。
首先,太妃的娘家估计宁愿有个女儿或姐妹在宫里的名头,也不愿意她们归家。
其次,这个时代,女子很难独立生存,尤其是有些资产的女子,会有更多恶意者觊觎。
没办法,时代如此,观念如此,只能一点点引导,一点点改变,如今只能先退而求其次。
马太后看着语出惊人的儿媳,“公主府?” 常乐点头,“以公主府的规制,绝不会亏待了太妃们。
” 别说亏待,肯定比慈宁宫来得宽敞、舒坦,而且母女相处,也不会有婆媳矛盾。
马太后沉吟片刻,“标儿以为如何?” 朱标看眼妻子,“可行。
” 将来,乐儿想在慈宁宫就在慈宁宫,想去允熥府就去允熥府,自然,想去允煌府就去允煌府。
或者,来回住,只要她开心。
常乐笑眯眼,悄悄摸摸用食指和拇指比出个爱心。
朱标硬撑着严肃的面容,仿佛看不懂她的手势,如果忽略他漾着笑的眼底的话。
马皇后瞧眼故作深沉的儿子,无奈摇头。
她的儿子,还真是个情种。
· 三月春盛,冰雪尚未消融。
马太后和皇太孙朱雄英带着朱元璋的遗体前往南京。
这是朱雄英第一次没有爹、娘的陪同,孤身离开北京,远赴南方。
虽有马太后在,也有晚月和刘璟随侍在侧,但常乐还是不放心。
自他出发,常乐深刻演绎了什么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吃不好,也睡不着,整个人都蔫吧了。
这天,常乐窝在乾清宫偏殿的软塌里,朝南遥望。
晚星进来,瞧着萎靡数日的主子,禀道,“娘娘,娴太妃和大名公主求见。
” 常乐顿了片刻,收回目光,边拢了拢自个头发,边道,“请进。
” 没一会儿,荣升太妃的李娴抓着她女儿大名公主的胳膊,气哼哼冲进来。
常乐扫眼明显正闹别扭的母女两人,“娴姐姐和名儿怎么了?” 李娴指着女儿,“她竟然要同驸马和离!” 闻言,常乐看向大名公主,满眼惊讶,和离? 随即皱起眉头,难道是驸马欺辱她了? 但不应该呀,大名公主的驸马是已故镇国将军之子李坚,其人颇有才干,脾性也佳。
两人成婚的这些年,从没传出什么夫妻不和的言论,或者是他太会隐藏了? 可他要是有这聪明的脑子,更不可能欺辱妻子。
他的妻子非普通女子,是帝女,更是有强势背景支撑的帝女,他昏头了? 大名公主面对母亲的指责,大嫂兼
如今,只要他们的本事得到大哥的认可,他们可以同真正的将军一样,真正的练兵、驰骋沙场! 罢了罢了,诸王齐齐拱手,“臣弟遵命。
” 朱标满意挥手,诸王躬身散去。
殿外三月春光正盛,朱标伸了个懒腰,乐滋滋返回偏殿。
一进门,迎接他的是齐整整的,来自亲娘和妻子的两道目光。
她们的目光里写满了问号,仿佛都在问“瞎乐呵什么玩意儿?” 朱标嘴边的笑意微敛,一步三跳的步子稍缓,恭恭敬敬给他娘行了个礼。
马皇后笑着抬手,示意儿子无需多礼。
朱标直起身,挨着常乐落座,“娘,您怎么来了?” 自登基典礼后,帝后搬进乾清宫,荣升太后的马太后也从坤宁宫搬去了慈宁宫。
朱标作为皇帝,以日代月,二十七天就完成了三年的服丧任务,而马太后仍然穿着白。
且自搬去慈宁宫后,她整日吃斋茹素,极少有出门的时候。
马太后捏着手里的佛珠,直抒来意,“标儿,娘同雄英一起护送你爹遗体入陵寝。
” 朱标楞了楞,他爹的陵寝远在京师,如今应当称为南京。
早在登基未久,他圣旨明令改北平为北京,乃是新都,原京师改为南京,是为留都。
南、北两京山高路远,帝王遗体贵重,轻忽不得。
且此番行程不可以走水路,而铁路也还未建成,仅靠马车长途跋涉,定然艰难。
而他娘已是六十岁的高龄,如何能经得起折腾? 朱标坚决反对,恨不得举起双手双脚投反对票的那种。
马太后对于儿子的孝心甚感欣慰,但坚持道,“标儿,我与你爹夫妻近四十载,他最害怕孤独......” 或许是自幼没了父母,而马太后是重新给了朱元璋一个家的人。
朱元璋其实是深深依赖着马太后的,是那种自卑奢求存在感的依赖。
朱标显然了解自己的父母,他的眉目间也渐渐盛满了心疼。
马太后拉起儿子的手,“无论如何,这最后一程,娘都得亲自送你爹。
” 朱标垂眸,无论如何,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
马太后拍了拍儿子的手,转了话头,“还有太妃们,你们打算如何安置?” 朱元璋驾崩,朱标决定在北京举办登基典礼后,太妃们便随着未就藩的王爷们过来了。
现在,将近二十来个太妃正同马太后一起挤在慈宁宫。
朱标想了想,问,“您有什么建议?” 马皇后思忖片刻,“凡有子者,可去王府养老。
” 如此一来,剩余在慈宁宫的没有几人,大家既住得宽敞,还能彼此有个伴儿。
朱标略皱着眉,似在考虑其中是否会产生别的影响。
常乐瞟眼母子两人,试着提议道,“虽无子但有女的太妃,不如也给个恩典,允她们去公主府养老?” 朱标和马太后齐齐转眸朝她看来,满脸惊讶,太妃去公主府养老? 常乐无辜眨了眨眼,有这么意外么? 其实,她还想提议未有产育的太妃可选择出宫,或归家或自立门户,并由皇家给予一定的安置费。
但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操作起来,实在太有难度。
且不论朱标是否同意,即使他同意,太妃们出宫恐怕也无处可去。
首先,太妃的娘家估计宁愿有个女儿或姐妹在宫里的名头,也不愿意她们归家。
其次,这个时代,女子很难独立生存,尤其是有些资产的女子,会有更多恶意者觊觎。
没办法,时代如此,观念如此,只能一点点引导,一点点改变,如今只能先退而求其次。
马太后看着语出惊人的儿媳,“公主府?” 常乐点头,“以公主府的规制,绝不会亏待了太妃们。
” 别说亏待,肯定比慈宁宫来得宽敞、舒坦,而且母女相处,也不会有婆媳矛盾。
马太后沉吟片刻,“标儿以为如何?” 朱标看眼妻子,“可行。
” 将来,乐儿想在慈宁宫就在慈宁宫,想去允熥府就去允熥府,自然,想去允煌府就去允煌府。
或者,来回住,只要她开心。
常乐笑眯眼,悄悄摸摸用食指和拇指比出个爱心。
朱标硬撑着严肃的面容,仿佛看不懂她的手势,如果忽略他漾着笑的眼底的话。
马皇后瞧眼故作深沉的儿子,无奈摇头。
她的儿子,还真是个情种。
· 三月春盛,冰雪尚未消融。
马太后和皇太孙朱雄英带着朱元璋的遗体前往南京。
这是朱雄英第一次没有爹、娘的陪同,孤身离开北京,远赴南方。
虽有马太后在,也有晚月和刘璟随侍在侧,但常乐还是不放心。
自他出发,常乐深刻演绎了什么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她吃不好,也睡不着,整个人都蔫吧了。
这天,常乐窝在乾清宫偏殿的软塌里,朝南遥望。
晚星进来,瞧着萎靡数日的主子,禀道,“娘娘,娴太妃和大名公主求见。
” 常乐顿了片刻,收回目光,边拢了拢自个头发,边道,“请进。
” 没一会儿,荣升太妃的李娴抓着她女儿大名公主的胳膊,气哼哼冲进来。
常乐扫眼明显正闹别扭的母女两人,“娴姐姐和名儿怎么了?” 李娴指着女儿,“她竟然要同驸马和离!” 闻言,常乐看向大名公主,满眼惊讶,和离? 随即皱起眉头,难道是驸马欺辱她了? 但不应该呀,大名公主的驸马是已故镇国将军之子李坚,其人颇有才干,脾性也佳。
两人成婚的这些年,从没传出什么夫妻不和的言论,或者是他太会隐藏了? 可他要是有这聪明的脑子,更不可能欺辱妻子。
他的妻子非普通女子,是帝女,更是有强势背景支撑的帝女,他昏头了? 大名公主面对母亲的指责,大嫂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