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关灯
忙又带着新君北上,这次一直到冀州才停下来。

     梁军败势已经很明显,柔然、吐谷浑、党项等国都不再掩饰,如饿狼般扑上来分食,就连萧渊当初未能说动联合的高车国也派了兵马。

     三个月下来,中原地区整个黄河以南,都重新归入了周国的版图。

     而随着周国大军渡江深入,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往来信件的输送所需用时也越来越久。

     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大周的皇帝再留在建业这东南一隅,已经不合适了。

     永平四年夏末,穆明珠做了迁都的决定,将周国的首都从建业改到黄河之畔的洛阳。

     将国都定于此时的战场前线,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决定,可是这一决定强有力透出了大周皇帝的信心。

     假以时日,洛阳将成为大周的腹地,而不是最北边的地方。

     而迁都洛阳之后,朝廷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可以更好兼顾前线的战事。

     穆明珠威势愈重,她做了迁都的决定,虽然有部分立场不明的人私下发牢骚,但整体上大家都是支持的,甚至有老臣激动哭泣。

     这将是自梁国南下,侵夺大周土地后,周国原本生于北方、却因战乱南逃的臣民第一次回到故土。

     从做出这个决定,到各方面都调整到位,乃至于洛阳的宫殿、民居都安排好,还需要一段时间。

     永平五年春,皇帝穆明珠在动身迁都前往洛阳的路途中,与从柔然一路南下归来的萧渊终于相见。

     萧渊离开的时候,周国正在梁国的威胁下瑟瑟发抖。

     如今他回来,梁国却已经快要消失,而周国正快速行进在北定中原的路上。

     这期间萧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此时天下百姓可能还不清楚,但穆明珠却异常了解。

     在辘辘行进的马车上,穆明珠望着多年未见的好友,却见曾经率性随意的少年,已经完全长成一个大人了。

    他的肩膀宽厚了许多,面色也因风霜变黑了,可是笑起来的样子,仍是没有丝毫改变。

     “快坐下。

    ”穆明珠笑道,好像也回到了从前在南山书院的日子,“从接到你的信,朕就算着你回来的日子,想着这一迁都,大约要到洛阳才能见到了。

    没想到你聪明,半路找来。

    ” 萧渊坐下来,因面色黑了,一笑更显得牙齿白净,“可以啊,我这出去一趟,你都把国都搬到黄河边去了。

    若是我再出去一趟,你是不是得把国都搬到冀州去啊。

    ” 穆明珠知他是调侃,笑道:“冀州虽然丰饶,却不适合做国都,只适合做大周的国土。

    ”言下之意,推进到黄河畔还不够,她要一直打过黄河去,连冀州也纳入周国版图。

     萧渊笑道:“当初我去扬州跟着你,可见是跟对了。

    天下谁人能有我这样的好眼光呢?” 不管穆明珠要推行什么政令,他都是坚定的支持者。

     穆明珠看着他,真心实意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