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年代男主未婚妻(终)

关灯
先天不足的弟弟 高晓肃权衡过后,劝道:“奶,你别招惹燕家人了。

    ” “住牛棚的那对祖孙,身份不一般,今天你也看到了,燕家跟他们攀上了关系。

    ” “要是咱们动了手脚被发现,燕淑找他们撑腰,咱们也没好果子吃。

    ” “那行吧。

    ”赵金花虽然心底不乐意,但仔细一想,觉得孙子说得也有道理。

     “我一会儿给她放回去,让你爷放她去考,她能不能考得上都是另一回事呢。

    ” 说罢,她又拿出另一份申请书:“那你看看,这个呢?” 高晓肃接过,这份申请书是叶蕊的。

     “叶蕊可没人给她撑腰。

    ”赵金花紧盯着孙子的眼睛。

     下一秒,「刺啦」两声,高晓肃果断将申请书撕成碎片。

     他眉头紧锁,满脸受伤地偏头:“奶,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以后不要再跟我提她的事。

    ” “我知道,您还是不相信我。

    ” “但我是真的,真的不想再跟她有什么牵扯了。

    ” “晓肃,我没不信……”赵金花焦急地正要解释。

     高晓肃将碎纸片扔进纸篓,起身冷淡地把她推出门外:“算了,奶,我还要复习,想安静一会儿,你去忙你的事吧。

    ” 门板合拢的瞬间。

     祖孙俩同时换了个脸。

     门内,高晓肃不再掩饰满心的厌烦和戾气;门外,赵金花脸上的急切一消,化为喜悦和自得。

     谈起叶蕊,高晓肃表现得越生气,赵金花就越是安心,这说明孙儿对叶蕊心中有恨。

     恨就对了,越恨越好。

     赵金花哼着小调,去老伴办公室,将燕淑那份申请书还给高村长。

     高村长有些意外,不过他啥也没说,只管埋头继续处理公务。

     燕淑去不去高考、考不考得上,对他来说都不要紧,因为这对他身为村长的地位和权利,没有任何影响。

     作为高家最硬的靠山,高村长从头到尾,都不曾主动掺和过小辈们之间的事情。

     在他看来,不管是赵金花跟燕家的矛盾、还是高晓肃跟叶蕊之间的恩怨,那都是妇人挑起的、吃饱了没事干的扯头花。

     小打小闹,不成气候。

     但他是赵金花的丈夫,也是高晓肃的爷爷,自然会无条件站在他们这边。

     就算赵金花要看高考申请书。

     就算赵金花看见叶蕊的申请书那一刻,就把它撤下来,送进了灶膛里。

     ——对了,其实高晓肃撕的,甚至都不是叶蕊真正的申请书,而是赵金花让高村长另外抄的一份。

     这个小贱人害她孙子白白坐了三年牢、出来后连媳妇都娶不到,还想离开他们高家村? 怕不是在做梦。

     而在高晓肃的房间内,赵金花走后,他对着课本和资料,横竖看不下去。

     憋着劲看了一会儿复习资料,高晓肃就又忍不住打开了小说。

     这是他花大价钱买来的小说连刊,有好几本,上面黑白的插画十分简陋,重点是故事。

     高晓肃尤为喜欢当中一个名叫「淼书」的作者。

     这个作者最初是写童话故事出身的,但很快,她就开始涉足散文、诗歌,尤其在小说领域大有建设。

     每次拿到最新的一期期刊,高晓肃都会先将其他小说通读一遍,再来细读淼书的作品。

     他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本子,用来摘抄对方的小说,这样以后想看,就不用一本一本地翻了。

     刚刚赵金花推门进来之前,高晓肃就是在看淼书的小说。

     他翻开书,接着看了下去。

     往常看完之后,高晓肃都会忍不住提笔,将他觉得精彩的片段点评一番,以便往后有机会和淼书交流。

     这次,高晓肃却没有这么做。

     他的目光停留在尾页——每篇小说的结尾,都会有一段「作者留言」。

     这些留言板上的字,都是用原作者的字体印上去的。

     有些作者会在这里隔空跟读者聊聊天、分享书籍、交流对实事的观点看法等。

     不过淼书的留言,往往都是一些无意义的感谢语,高晓肃基本不看。

     可现在,他的眼神却被吸引了。

     分明是陌生的字体,不知为什么却变得有些熟悉,好像,刚刚才在哪里见过。

     在燕淑那封申请书上? 高晓肃被这个有些疯狂的想法吓到,猛地甩了甩头:不,这怎么可能呢? 燕淑,她就是一个乡野村妇,就算当了助教,知识面充其量也就是小学水平。

     她是绝对不可能,写出像淼书那样,跌宕梦幻又富有深度的故事的。

     抱着这样的信念,高晓肃低头再看。

     果然,刚刚的一切都是幻觉,燕淑她哪有这么好看的字? 高晓肃安下心来。

     几天后,介绍信陆续发放。

     高村长还是很会做人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纷争的,他都给开了介绍信。

    ① 燕淑拿到介绍信,燕小溪还跟她嘀咕说:“我以为赵金花会动点小手脚呢,没想到这么顺利。

    ” 隔天,她们就听说叶蕊没拿到介绍信,跑去高家闹了一顿。

     结果似乎不太好,不过燕家可没人关心她,他们一个个都忙着呢。

     燕淑忙着备考,这次录取的名额不多,高考又停了这么长时间,竞争还不知道多激烈。

     燕晨则在给林老写信。

     他是不需要参加高考的,林老三个月前就跟首都那边联系上了,顺带还将燕晨这个得意门生也介绍了出去。

     有林老在中间牵桥搭线,燕晨已经提前通过了首都大学那边的特招考试。

     现在写信,是因为林老走后,燕晨又收到了另一所大学的来信。

     三年时间,足够燕晨将林老掏空,也足够他将本体的那些相关知识、能力解锁得差不多。

     现在他只缺一个施展身手的平台。

     近两个月,燕晨在林老的帮助下,通过信件的方式,往外提了不少新的设想。

     这些设想让首都大学的教授们,对他这个少年天才翘首以盼的同时。

     也让其他大学,从各个渠道得到消息的老教授们,对他垂涎不已。

     之前林老还没被接走时,其实就已经有学校热情地寄信过来挖人了。

     不过那些学校都不如首都大学,燕晨不会去,林老也不担心。

     可这回不一样,这回燕晨收到的信,是军事科研院校当中的老大——国防科大寄来的。

     燕晨未来打算往军械设计、研发这个方向走。

     首都大学固然是第一学府,但论起军事研究方面,实力自然不如专业的院校。

     燕晨可耻地心动了。

     只是这样的话,他就去不了首都了。

     燕家这边,几乎事事以他为主,倒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至于之前答应过林老的「首都见」,还有给首都大学那些尚未谋面的可怜老教授们画的大饼……就只能写信撤回了。

     连写三封信,燕晨悠悠叹了口气。

     他提起笔,继续写第四封信,这一封是答应对方入校的回信。

     ——要是等林老那边收到信再回信,他再回复,怕是要直接等着去参加明年的高考了。

     四封信都写完,燕晨想了想,又给林琼也写了封信,托他帮自己照顾好姐姐。

     之前燕晨打算去首都,燕淑自然也要跟着去首都。

     现下燕晨去不了了,燕淑便也想跟着他走,不过燕晨言辞拒绝了她,让她按原计划考首都的大学。

     甚至于燕奶奶,他也没让他们跟着。

     “那边是军校,应该是封闭式管理,而且我去了之后,大概就要一直待在实验室,没有什么时间出来。

    ” 燕晨劝道:“奶,你们就跟姐一起去首都吧,等我毕业了,我肯定也要去首都的。

    ” “军校啊,那你去了不会还要跟着一起训练吧?”燕奶奶之前还不清楚。

     这会儿一听,她顿时不乐意了。

     “晨晨,你这身体怎么受得住折腾啊?要不,咱还是去首都吧,首都大学好歹是咱们全国最好的学校,就算你要读的那个专业差了点,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 燕晨无奈:“奶你放心,我这种特殊情况,是不用参加军训的。

    ” “那你还这么小,又一个人,谁来照顾你呢?”燕奶奶还是觉得不行。

     “学校那边会有安排的。

    ” “军校里边那都是三大五粗的汉子,他们自己都收拾不清楚,哪儿照顾得好你啊?” 燕晨:“……” 最后好说歹说,双方妥协决定: 燕奶奶和其他人跟燕淑去首都,燕爸燕妈跟着燕晨,照顾他,等以后他毕业了,一家人再到首都团聚。

     燕晨狠狠松了口气。

     找了个好天气出门,将写好的信都寄出去,他就彻底躺平,打算趁入学前这段时间,再好好享受一下即将逝去的悠闲时光。

     只是他想享受,有人却不让他享受。

     高考的时间愈来愈近,听说有人半夜路过知青院那边,都还能听到有人在背知识点。

     整个高家村,都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山压着,气氛压抑得很。

     等终于考完,不少女知青都聚到燕淑家,来找她对答案。

     ——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就她买得到刊登了参考答案的报纸。

     不过等对完答案,女知青们都对燕淑佩服有加。

     “燕淑,你这次肯定稳了。

    ” “我记得你是想去首都师范吧?你肯定能行,等你师范毕业了,以后就是真正的老师了!” “燕淑,真的很谢谢你,你借我的笔记本上有道题……” “还有这事?完了,那道题我没做出来,不过燕淑,你押题好厉害啊!” 燕淑笑着一一回应,没说题都是她弟弟还有林老给出的。

     好不容易送走了这群兴奋的女知青,燕淑长出一口气,大手一挥,又给燕晨买了一堆吃的用的。

     燕淑确实是打算报首都师范大学,成绩估过了,应该没有问题。

     听她这么说,一家人都很高兴。

     接下来,就是焦灼的等待录取通知书发放。

     之前压抑得久了,考完后,不管是参加了高考的,还是没参加的吃瓜路人,都在聊相关的话题。

     以前路上碰到,都习惯问「吃了吗」,现在不在吃了吗后面加一句「你家有人高考吗」,那都是落伍了。

     在这样的潮流中,「燕淑肯定能上首都师范」的事,也从女知青口中传到男知青那边。

     再经由男知青们,传遍了整个高家村。

     村民们纷纷拿这次的热门选手进行对比。

     “我听说高晓肃也参加了?” “那可不,他以前不是成绩挺好吗?不知道这回考得怎么样。

    ” “那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吧……” “三岁看老嘛,小时候成绩好,长大了肯定也不差。

    我看高晓肃之前隔段时间就去买好多资料回来,不像知青那边,啥都靠手抄,成绩肯定不错。

    ” “你说得也是,这有钱还是不一样。

    ” 本来讨论到这儿就该结束了,也不知是谁突然说了一句: “不知道是燕家姑娘考得好一点,还是高晓肃考得好一点。

    ” 村民们:你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

     燕家和高家的矛盾,这几年他们也都看在眼里,放在之前,他们肯定都是力挺高家。

     但这不是,备考期间燕淑借书借资料,硬是以一己之力,赢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吗? 有个大婶就说:“肯定是燕淑考得好,她那个笔记你们是没看过,我儿子拿到的时候,都哭了。

    ” “他哭啥啊?” “我问他,他说是感动哭的。

    ” 这位大婶挠挠头:“说什么燕淑慷慨不藏私啊,反正都是些文绉绉的话,我没太记住,就感觉燕淑人挺好的。

    ” 围观群众点点头:“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