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苏轼
关灯
小
中
大
然后自己再认真继续听下去——
【提起苏轼的仕途坎坷之路,和当时的“王安石变法”是分不开的,因为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先前也提到过,有学者认为,苏轼总体上也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过他反对的是这变法太急了,认为应该循序渐进才是。
】 【也因此,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反对还是中立,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而哪怕是中立,其实也更多是偏向想让王安石的变法慢下来,但这总体而言,与“王安石变法”是不符的。
】 【于是苏轼在这时候申请了外调,去了杭州做了通判,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在那时正如日中天,哪怕是当时的司马光,都无法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抗衡,所以苏轼认清自己在朝廷中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就离开了是非之地。
】 【在杭州赴任期间,苏轼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写了很多诗篇,其中就有一首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可谓是更奠定了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这首诗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 【其中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开始大量作词,是的,你敢相信吗,苏轼作词,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 【之前说苏轼开创了豪放和旷达两种风格的词作,大概就是因为他半路出家,别人专业填词,他专业“突破”。
】 "嗯?" 李世民看了看苏轼写的那首诗,又听天幕说起最后这一句,心想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所受局限性更小,由此反倒是让词作的风格更多样化起来了吗? 那就不知这豪放和旷达风格的词作,究竟是何种模样了。
不过这首诗倒是写的也当真不错。
不知这苏轼的词和这诗相比起来,又是如何? 【之所以说苏轼的仕途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因为苏轼在做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又去了密州做知州,而他到密州任职期间,正逢宋朝和 西夏开打,更确切说是西夏在入侵大宋。
】 【于是苏轼在和朋友一起打猎的时候,为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
】【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李世民念着这首词,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
这词,可当真是狂气十足啊! 比之那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更叫他忍不住赞叹!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 此词一出,这苏轼,倒也真是名不虚传。
【这首词与之前的词作风格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词作风格,是由歌伎在宴会上唱的那种,那苏轼的这首词,就该由将士们击鼓传唱,豪放又气概十足,且充满了阳刚之美。
】 【而这时候的苏轼,已经40岁了,在密州的时候,他还梦到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且距离亡妻去世,也已经有十年了,所以苏轼因为格外怀念自己的亡妻,再次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和雕琢,但却深刻表达了苏轼对于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意,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词作。
】 【而在苏轼于密州做知州的这期间内,他和自己弟弟已经七年未见了。
】【所以因为特别思念自己弟弟,苏轼再次写下了另一首千古名篇——】 【即我们更为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不是听到这个词牌名,都要唱出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其实这首词还有个"前缀”,就是在“明月几时有”前面,还有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的“子由”,指的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 【加上这句后,这首词是不是看着就跟写日记似的,只不过我们写日记大概就是今天的天气好,心情不好,而苏轼写日记,却能写下千古名篇来,啧,人与人的差距。
】 人与人的差距……>这几首词下来,也真是让他们见识到了何谓人与人的差距了。
怀念亡妻和想念弟弟,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词作来,叫他们还能说什么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词从头到尾,竟无一处不美,不叫人震撼!怎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的如此超脱和美妙?真是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多出彩?】【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 【而且话说回来,以往的词,很少是写给妻子和兄弟的,而苏轼写的这两首词,可谓是从内容上,也再次扩展了宋词的内容边界,除此之外,其实也是在表达仕途在外,失意却也乐观超脱的旷达胸怀等。
】 “兄长!哥!” 苏辙也不跟自己兄长打闹了,一把就握住了苏轼的手,感动到泪眼汪汪。
他的兄长,竟是给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还是余词俱废的那种。
他何其荣幸! 一想到会和自己弟弟七年未见,苏轼也是不禁握住了苏辙的手。
“弟弟——” 苏洵:"……" 他在旁边暗自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再继续听着天幕往下说—— 【因为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所以他一直在外漂泊做官,在继密州担任知州后,苏轼又去了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而也就是这个时候,苏轼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苏轼曾经写了很多反对变法的诗作,所以被改革派记挂在心,于是为此编织了罪名来诬陷苏轼,而这也就是和苏轼有关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里,甚至还给自己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 【他是想要自杀的,但在被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亲人一直都想救他,这其中还包括王安石。
】【王安石还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
”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
】 【作为一个犯官,这时候的苏轼可没什么钱了,那没了收入,苏轼得到一个粉丝的帮助,只能在一处废弃的军营中种地,而这块地在城东,所以他的“苏东坡”别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 【在此期间,苏轼还像杜甫一样,给自己盖了一个屋子,叫做“雪堂”,这时候的苏轼,不再是通判和知州,而是一个更加走进百姓中间的普通人,而且让人跌破下巴的是,这时候的苏轼,不仅吃耕牛的肉,甚至还会半夜翻城墙。
】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犯法的事,而且苏轼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竟还能有如此心性,也可见他旷达的人生观。
】 "嗯?竟是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 原先以为申请外调,去那么多地辗转任职,已经是仕途跌宕了,没想到竟还有更悲惨的遭遇,可真是令人想不到。
看来写诗真的有风险! 但话说回来,穷而后工啊…… 这四个字,可真是更让他们纠结和难言。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真是难啊难,真难啊。
不过倒要看看,这苏轼在黄州期间,又有多优秀和出众的作品出来。
【提起苏东坡,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我们现在极其出名的“东坡肉”了,这东坡肉就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研究出来的美食,而且不止是东坡肉,其实苏轼还研究了很多其他美食,比如还有东坡饼,只不过东坡 肉最出名罢了。
】 【甚至苏轼还为东坡肉写了一首词,想必苏轼对这东坡肉也是真爱吧。
】 【不过大家都熟知东坡肉和苏轼有关,不知道了不了解“河东狮吼”这个词,其实也和苏轼有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苏轼的雪堂旁边,他的一个好朋友陈糙也住在这附近,于是苏轼经常去陈惜家里和对方聊天,而有一天晚上,两人聊得太过尽兴,于是陈惜的
】 【也因此,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反对还是中立,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而哪怕是中立,其实也更多是偏向想让王安石的变法慢下来,但这总体而言,与“王安石变法”是不符的。
】 【于是苏轼在这时候申请了外调,去了杭州做了通判,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在那时正如日中天,哪怕是当时的司马光,都无法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抗衡,所以苏轼认清自己在朝廷中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就离开了是非之地。
】 【在杭州赴任期间,苏轼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写了很多诗篇,其中就有一首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可谓是更奠定了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这首诗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 【其中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开始大量作词,是的,你敢相信吗,苏轼作词,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 【之前说苏轼开创了豪放和旷达两种风格的词作,大概就是因为他半路出家,别人专业填词,他专业“突破”。
】 "嗯?" 李世民看了看苏轼写的那首诗,又听天幕说起最后这一句,心想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所受局限性更小,由此反倒是让词作的风格更多样化起来了吗? 那就不知这豪放和旷达风格的词作,究竟是何种模样了。
不过这首诗倒是写的也当真不错。
不知这苏轼的词和这诗相比起来,又是如何? 【之所以说苏轼的仕途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因为苏轼在做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又去了密州做知州,而他到密州任职期间,正逢宋朝和 西夏开打,更确切说是西夏在入侵大宋。
】 【于是苏轼在和朋友一起打猎的时候,为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
】【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李世民念着这首词,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
这词,可当真是狂气十足啊! 比之那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更叫他忍不住赞叹!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 此词一出,这苏轼,倒也真是名不虚传。
【这首词与之前的词作风格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词作风格,是由歌伎在宴会上唱的那种,那苏轼的这首词,就该由将士们击鼓传唱,豪放又气概十足,且充满了阳刚之美。
】 【而这时候的苏轼,已经40岁了,在密州的时候,他还梦到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且距离亡妻去世,也已经有十年了,所以苏轼因为格外怀念自己的亡妻,再次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 【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和雕琢,但却深刻表达了苏轼对于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意,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词作。
】 【而在苏轼于密州做知州的这期间内,他和自己弟弟已经七年未见了。
】【所以因为特别思念自己弟弟,苏轼再次写下了另一首千古名篇——】 【即我们更为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不是听到这个词牌名,都要唱出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其实这首词还有个"前缀”,就是在“明月几时有”前面,还有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的“子由”,指的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 【加上这句后,这首词是不是看着就跟写日记似的,只不过我们写日记大概就是今天的天气好,心情不好,而苏轼写日记,却能写下千古名篇来,啧,人与人的差距。
】 人与人的差距……>这几首词下来,也真是让他们见识到了何谓人与人的差距了。
怀念亡妻和想念弟弟,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词作来,叫他们还能说什么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词从头到尾,竟无一处不美,不叫人震撼!怎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的如此超脱和美妙?真是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多出彩?】【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 【而且话说回来,以往的词,很少是写给妻子和兄弟的,而苏轼写的这两首词,可谓是从内容上,也再次扩展了宋词的内容边界,除此之外,其实也是在表达仕途在外,失意却也乐观超脱的旷达胸怀等。
】 “兄长!哥!” 苏辙也不跟自己兄长打闹了,一把就握住了苏轼的手,感动到泪眼汪汪。
他的兄长,竟是给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还是余词俱废的那种。
他何其荣幸! 一想到会和自己弟弟七年未见,苏轼也是不禁握住了苏辙的手。
“弟弟——” 苏洵:"……" 他在旁边暗自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再继续听着天幕往下说—— 【因为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所以他一直在外漂泊做官,在继密州担任知州后,苏轼又去了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而也就是这个时候,苏轼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苏轼曾经写了很多反对变法的诗作,所以被改革派记挂在心,于是为此编织了罪名来诬陷苏轼,而这也就是和苏轼有关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里,甚至还给自己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 【他是想要自杀的,但在被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亲人一直都想救他,这其中还包括王安石。
】【王安石还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
”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
】 【作为一个犯官,这时候的苏轼可没什么钱了,那没了收入,苏轼得到一个粉丝的帮助,只能在一处废弃的军营中种地,而这块地在城东,所以他的“苏东坡”别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 【在此期间,苏轼还像杜甫一样,给自己盖了一个屋子,叫做“雪堂”,这时候的苏轼,不再是通判和知州,而是一个更加走进百姓中间的普通人,而且让人跌破下巴的是,这时候的苏轼,不仅吃耕牛的肉,甚至还会半夜翻城墙。
】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犯法的事,而且苏轼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竟还能有如此心性,也可见他旷达的人生观。
】 "嗯?竟是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 原先以为申请外调,去那么多地辗转任职,已经是仕途跌宕了,没想到竟还有更悲惨的遭遇,可真是令人想不到。
看来写诗真的有风险! 但话说回来,穷而后工啊…… 这四个字,可真是更让他们纠结和难言。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真是难啊难,真难啊。
不过倒要看看,这苏轼在黄州期间,又有多优秀和出众的作品出来。
【提起苏东坡,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我们现在极其出名的“东坡肉”了,这东坡肉就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研究出来的美食,而且不止是东坡肉,其实苏轼还研究了很多其他美食,比如还有东坡饼,只不过东坡 肉最出名罢了。
】 【甚至苏轼还为东坡肉写了一首词,想必苏轼对这东坡肉也是真爱吧。
】 【不过大家都熟知东坡肉和苏轼有关,不知道了不了解“河东狮吼”这个词,其实也和苏轼有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苏轼的雪堂旁边,他的一个好朋友陈糙也住在这附近,于是苏轼经常去陈惜家里和对方聊天,而有一天晚上,两人聊得太过尽兴,于是陈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