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情投意合

关灯
礼的名号,如果不能应了她这话,就怕缙朝颜面要受损。

     但要答应,皇帝却并不愿意,于是仔细忖了忖:“就算如此,也是一时权宜罢了,人命关天,俱是施救之举,不该与男女之礼一概而论。

    况朕之顾虑还在于,倘使就这么潦草指婚,往后再遇这样的事,谁人还敢出手搭救?” 皇帝的话听着也很在理,毕竟事情开了先例,再想禁止就难了。

    要有人存心仿效,还能以此骗亲,长久下去,必成歪风邪气。

     司滢余光侧了侧,见太后并无反应。

     听了皇帝的话后,她一幅无可无不可的样子,看起来也没太执着,更像是顺手能帮就帮,帮不上也不勉强。

     这样一来,司滢更闹不大清她的动机了。

     久无人开口,皇帝心头一松,只他正料想事情该就这么过去时,泉书有妙计了。

     这位蕃国公主很灵秀,一拍扶手就有了主意:“这个简单啊!陛下拟旨不提这件事就好了。

    ” 一众注目中,她对皇帝侃侃而谈:“您是天父,惯有积善之心,见他们情投意合,想成人之美于是顺手指婚,这不就得了?” 好像……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于是境况忽然古怪起来,皇帝面色斑斓,太后缄口不语,杨斯年也仍旧恭顺地垂着脑袋,不像是要说什么。

     似乎到了僵持的地步,作为唯一当事人,司滢才抬眼,撞上淑妃的目光。

     是她一贯的平淡与温和,但此刻那目光当中多了些什么,似能直窥人心。

     对视几息,淑妃忽然开口道:“冒犯司姑娘一句,昨晚除去披衣之外,你与谢大人……可还有何逾矩之举?” 脸立时红起来,司滢嘴皮子动了动,欲言又止。

     淑妃便转向上首:“想来是有难言之处,太后娘娘,陛下,倘使信得过臣妾,可否由臣妾私下听她一言?” 太后不置可否,一幅高高挂起的姿态,皇帝眉头紧拧三分,最终在淑妃的视线中颔首:“自然是信你的,去吧。

    ” 淑妃起身,领着司滢去了偏殿,二人在殿里交谈片刻,淑妃才又回了原处。

     几步开外先行礼,她先是把司滢那里听来的说与太后,接着去到皇帝身边,近耳告知。

     皇帝好似不习惯与她这样亲昵,在她弯腰贴耳之际,面容浮现出不自在的神情,搁在膝上的两手甚至还抓了抓袍面,瞧着竟像是在紧张。

     然而听完,他彻底沉默下来。

     耳边是太后无情无绪的发问:“事到如今,万岁如何作想?” 皇帝敛起睫,眼底是淑妃垂顺的褶裙,随着风向和步伐而律动。

     好半晌,他伸手摸了摸耳朵,才又重新端正坐姿:“既如此,朕便当了这个月老吧。

    ” 消息传到偏殿,司滢如坠云雾。

     而最出乎人意料的,是太后亲自择吉,且那个日子近得很,就在半月之后。

     “哥哥……”她嚅嚅出声,手指头忽然搬不过来了。

     杨斯年打断她:“不用数了,再过十五天,你便能嫁入谢府。

    ” 用的是“能”字,司滢一下把手背过去,露了个笑脸。

     瞧出那笑中的不安,杨斯年声音放缓:“我想过了,这样也好,最起码,你和他当真有情。

    ” 哥哥忧心忡忡,司滢很想耍宝,但更想叹气。

     这份成全背后有多少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