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始料不及

关灯
的尿啊。

    你不会游泳,就会被人欺侮,逼着你喝尿。

    为了不喝王老尿,就得拼死拼活的在一天之内学成。

     什么狗爬式,鸭划式,青蛙式一股脑都揉到一块去了。

    那姿势,远看着,总以为有人掉到了河里,在那儿拼命挣扎,就差喊“救命”了。

     姿势难看没关系,能保命就成。

     “啊卡,小人儿!”子休双手攀着木桶的边,伸进脖子一瞅,惊了。

     大木桶内躺着一名出生不久的婴儿,身上盖着的裘皮披风已被露水打湿。

    小婴儿粉嘟嘟的一脸劲是委屈样,挂着个小嘴,不停地啼哭。

    二只小手在皮衣内捣鼓着,捣呀捣,捣呀捣,裘皮披风还真被他捣鼓出一个开口来,一只嫩白的小手从那口子里伸了出来,配合着她的啼哭声,在半空中拨拉着。

     子休摸遍木桶一圈,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他扫兴地道:“我以为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个小人儿。

    ” 他推开木桶,对婴儿道:“我可要回去了。

    你自己找你娘去吧。

    ” 可就在他转身离开时,婴儿哭得更起劲了。

     “怎么办呀?”子休对着啼哭的婴儿无计可施,只得游了回来,趴在木桶边问婴儿,“不哭不哭,你娘亲呢?你娘亲在哪儿呀?”他用小手去拨弄婴儿的小嘴。

     婴儿停止了哭声,一口吸住了他的手指,使劲地吮吸着。

     那个劲呀,犹如一只抽水泵,大得很。

     “啊卡,啊卡。

    ”子休被吮痛了,费劲地将手指拔了出来。

     可是,手指一拔,婴儿马上扯开嗓门。

     子休试着把手指凑上去,婴儿毫不迟疑地又一口吸住了。

     “真有意思。

    ”子休顿觉得好玩。

     草原的孩子平时没啥玩具,现在有了一项逗乐的,他收不住手了,将手指在婴儿的嘴里放进,拔出,放进,拔出,乐此不疲。

     他是好玩了,但婴儿却疲惫了。

    这吸手指可不是婴儿的最终目的,吮不到食物,婴儿不依了,闭上小嘴不肯再上当,不管子休怎么逗她,都不再张嘴。

     子休舀了点河水往婴儿的嘴里送,婴儿却睡着了。

     “啊卡。

    睡了?还没告诉我,你娘,你爹在哪儿呢?醒醒,喂,喂。

    啊卡,我怎么办?早知道刚才就不发功了。

    ”子休认为是自己的‘气沙’将婴儿给召唤出来的,现在他就要对此事负责。

     这孩子的早期思想教育很要紧。

    孩子可以不太聪明,不太能干,但一定得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悲喜方丈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他认为责任感要从小培养,所以对新招收进来的一批小和尚,在仁义礼智信的教育他一手包了。

     悲喜是一个言出必行,敢于担当的人。

    他要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无形中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说再大点,以后对国家负责;让他们心中有一种强烈的精忠报国的责任感。

     太阳西下,河水越来越刺骨。

    子休打了个哆嗦,河面为此升高了一点,可还是想不出该拿眼前这个小人儿怎么办。

     他急得直搓光头,最后唉了口气道:“算了,我先带你去见方丈师父吧。

    他一定会有办法。

    ”说着,他伸出小手去抱婴儿,但木桶太高,他身子又是半悬在水中,这双手插到婴儿体下之后,却再使不上劲。

     婴儿没抱出,木桶还差点倾翻。

     他只好放弃抱婴儿的想法,在后面推着木桶游到到岸边。

    然后,找了些长茅草,将它们拧成一股绳,一头拴在木桶上,一头负在肩上,直接拖着木桶回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