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天下风云出我辈

关灯
“昊儿,你和灵儿到底在搞什么鬼?我都快承受不住压力了,你知不知道蒙古那边抗议了多少次了?”赵昀来到赵昊的宫殿之内,一脸无奈道。

     赵昀在扳倒了史弥远之后,就已经亲政,如今已经有六年了。

     刚刚亲政的赵昀,还是颇有几分雄心壮志的。

     当然,宋朝的皇帝,从娘胎里就没带铁血光环,他们就是励精图治,也是国内的文治改革。

     赵昀也不例外。

     赵昀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这就是历史上的“端平更化”。

     至少到现在为止,赵昀做的还算不错,没有人称赵昀为昏君。

     但是赵昊却已经对赵昀彻底失望了。

     因为在赵昀执政的这六年内,宋朝错过了唯一一个打压蒙古的机会。

     蒙古在宋朝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又一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

     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宋朝内部就对外政策产生了争议。

    一些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部分人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

    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蒙,也未联蒙灭金。

     然而,随着蒙古与金朝之间战事的推进,金朝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赵昀最终还是作出了决策。

     赵昀决定和蒙古共同出兵,夹击金国,以报靖康之耻,赵昀自己也能够名垂青史。

     简直是鼠目寸光。

     赵昊曾经和赵昀据理力争,告诫赵昀不要重蹈徽宗海上之盟的覆辙。

     蒙古灭国四十,灭掉西夏之后,便对金国下手,等灭掉金国之后,下一个必然就是宋朝。

    唇亡齿寒,自然之理。

    若与金国联合,也就相当于宋朝自己在保家卫国。

     这本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但是满朝文武,上到赵昀,下到百官,却都看不明白这一点。

     或者,他们看明白了,但是却不敢说出来。

     庸君误国,庸臣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