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齐天宏福
关灯
小
中
大
她进去时,就见江凌竟然与她爹在下棋。
便不打扰,坐在江凌身边,看他们落子。
她的棋艺本是不精,可见她爹这棋下得,实在是还不如她,不由觉得好笑。
便自管去收拾她爹屋子里的竹子盆景。
收拾到一半,才听得江凌道了一声:“岳父承让了。
” 她这才洗了手,坐过去,便问可有商议过锦心的事了。
景阳侯点了点头,道:“我本说交给我来看管,可是你家夫君不放心。
怕我一时不忍,放了锦心出来。
”说完抬眼看看锦鱼:“为了你的安全,且如此吧。
” 锦鱼有些意外,也不知道江凌怎么跟她爹说的。
她爹的态度竟然是极为平静。
三人便起身往老太太的期颐堂来。
进屋见老太太正指挥着屋里丫头挑樱桃,要打发人给宁哥儿送去。
见他们来了,便忙散了屋里的丫头婆子们,只留下花妈妈,拉了锦鱼上炕,不等锦鱼开口,就道:“我也猜到了,可是锦心那丫头在那羊羔酒上使了手脚,要害你性命?” 锦鱼松了一口气。
老太太真是明白人。
她便问该如何处置。
老太太沉吟片刻,决然道:“就如许氏,若是当初我知道她做下那事时,早作处置,也不会白白毁了四个孙儿孙女。
按说我是祖母,又是这把年纪,不该说有损阴鸷的话,可是锦心留不得啊。
” 锦鱼看了看江凌与她爹。
她爹神色平静,竟并未替锦心说话。
江凌抿着嘴角。
她不由有些意外。
难道只有她一个人想留锦心一命? 她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道:“我把她暂时送到庙里去了。
老和尚给她安排了一所僻静小院……” 老太太拉起锦鱼的手,轻轻拍了拍,锦鱼只觉得一滴泪滴在手背上,带着些温热,不由有些错愕,抬眼,就见老太太满是皱纹的脸上,有两行浊泪。
她正要开口,就听老太太道:“她跟她娘,若是有你跟你娘半分宽厚的心性,也不会闹到这个下场。
你呀,真是应了那句话,厚德载福。
难怪你姑爷对你这般的好。
似你这般好的性子,怕是全天下也找不出另一个。
” 锦鱼叫老太太夸得脸上微红,这才明白,老太太刚才说要杀了锦心,其实是为了她。
若按老太太的本心,仍是不忍的。
她不由眼中也是晶莹涌现。
事实定下来,只等锦心养好伤,便打算将她送到庄上的地牢里,严加看管。
她回家便让茯苓往锦熙锦芬锦兰锦柔处送了信。
就算锦心没有想要置她们于死地,可有个提防总是好的。
几姐妹都惊诧不已,说锦心并未送过她们羊羔酒,特意赶到相府问候。
柳镇也带着阿罗与阿经一起,去查抄了锦心酿酒之处,竟然还查出了其他几种毒药。
可见锦心是谋划已久。
准备用不同的毒,谋害不同的人。
真真是骇人听闻。
柳镇把那些毒药都交给了阿罗,阿罗说想要回去研究一下,看能不能炼制解药。
过了几日,老和尚派来的人说,锦心先不肯吃饭,一心求死。
老和尚便找了几个小和尚到她屋里去,日夜大声念经。
锦心坚持了三日,终于又开始吃饭。
人也好像平和了。
锦鱼听得啼笑皆非。
还得是和尚念经,包治一切。
早知如此,她早该把锦心送到寺里去的。
七月半时,老和尚派人来说,锦心已经能重新行走。
只是以后都得拄拐,走不利索了。
锦心要求见锦鱼一面。
锦鱼却是实在抽不出时间。
她要准备插花大会的事。
福国夫人卫五娘子九月十六要在宏福寺办插花会,这事被老和尚宣扬得天下皆知。
王青云听到消息,还特意诏她进宫,问是怎么回事。
那日小皇帝华照也在,便吵着也要来。
亏得她当时想着江凌,特意选了个官家沐休的日子,不然怕是这日的早朝都要因此被取消了。
必要叫御史跳脚。
本来就轰动天下的插花大会,因为皇上皇太后也要来,更是轰轰烈烈。
满京豪门都求着能来看上一眼。
又因为日子定得早,全国各地的插花名家,也都纷纷往京城赶,想要参与盛会。
锦鱼不由满心惶恐。
人家千里而来,她实在怕叫天下人失望,因此一直关在家中,认真修习插花之艺。
实在不想为了锦心的事,再分神。
* 转眼到了九月十五。
锦鱼与江凌带着孩子提前一天上了山。
怕第二日来的人太多,堵在路上。
与她同样想法的人也不少。
宏福寺的禅院,早就叫人订了一空。
不过锦鱼来此,特意让老和尚不许声张,就怕叫人扰了清静。
送茶水来的小和尚笑道:“我入寺这些年,还没见过这许多的人。
夫人可知,因再无禅院可住,许多人竟是索性在这林间扎起了帐篷。
” 渐哥儿见他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不由笑问:“你几岁入寺的?” 那小和尚约莫十岁上下,笑道:“我生下来就在这寺里。
”说着望了锦鱼一眼,双膝跪倒,郑重磕了三个响头。
锦鱼十分意外,忙让他起身。
那小和尚却不肯起身,抹着眼泪,道:“夫人可还记得,当年大雪成灾,无数人流离失所。
夫人与相爷在此赈灾。
我母亲走投无路投奔了来,得了热粥棉袄,这才能活着生下了我,把我舍给了寺里。
夫人相爷,是小人与母亲的救命恩人。
” 锦鱼不由唏嘘,问了小和尚几句,赏了他一串钱,这才让他走了。
浙哥儿便托腮看着锦鱼,双眼发呆,十分崇拜。
锦鱼便笑着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浙哥儿才道:“我之前在绿柳庄时,人人提起娘,都跟提到菩萨娘娘一样。
原来娘真的做了好多的好事,救过好多的人。
” 锦鱼笑着一指江凌:“说到救人,你爹爹这样做官,才叫救人。
若是天下太平,哪里还需要我来施粥施棉袄?” 江凌笑道:“夫人谬赞了。
若论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为夫可远不及夫人。
” 等吃过晚饭,孩子们不肯早睡,在院子里追逐玩闹。
其时月华如水,江凌给锦鱼披上了一件鹅黄绣菊漳绒斗篷,锦鱼便道:“不如让小和尚领了,你我去散散步?” 江凌点头。
两人便出了禅院,向山间行去。
里的风轻轻地拂着,发出沙沙如潮水般的响声。
月色之下,山坡重重叠叠的冈峦迤逦无边,好像披了一层银光,落了一层薄雪。
锦鱼心中一动,道:“不如你我再去救一个人?” 江凌知她说的是谁,想了想,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两人便问了小和尚,走了小半个时辰,到了一处偏僻小院。
青砖的院墙高耸,黑色的大门上挂着铁锁。
那小和尚掏了钥匙开了门。
锦鱼与江凌携手进去。
就见院中载的不是鲜花,而是各色菜
便不打扰,坐在江凌身边,看他们落子。
她的棋艺本是不精,可见她爹这棋下得,实在是还不如她,不由觉得好笑。
便自管去收拾她爹屋子里的竹子盆景。
收拾到一半,才听得江凌道了一声:“岳父承让了。
” 她这才洗了手,坐过去,便问可有商议过锦心的事了。
景阳侯点了点头,道:“我本说交给我来看管,可是你家夫君不放心。
怕我一时不忍,放了锦心出来。
”说完抬眼看看锦鱼:“为了你的安全,且如此吧。
” 锦鱼有些意外,也不知道江凌怎么跟她爹说的。
她爹的态度竟然是极为平静。
三人便起身往老太太的期颐堂来。
进屋见老太太正指挥着屋里丫头挑樱桃,要打发人给宁哥儿送去。
见他们来了,便忙散了屋里的丫头婆子们,只留下花妈妈,拉了锦鱼上炕,不等锦鱼开口,就道:“我也猜到了,可是锦心那丫头在那羊羔酒上使了手脚,要害你性命?” 锦鱼松了一口气。
老太太真是明白人。
她便问该如何处置。
老太太沉吟片刻,决然道:“就如许氏,若是当初我知道她做下那事时,早作处置,也不会白白毁了四个孙儿孙女。
按说我是祖母,又是这把年纪,不该说有损阴鸷的话,可是锦心留不得啊。
” 锦鱼看了看江凌与她爹。
她爹神色平静,竟并未替锦心说话。
江凌抿着嘴角。
她不由有些意外。
难道只有她一个人想留锦心一命? 她想了想,还是硬着头皮道:“我把她暂时送到庙里去了。
老和尚给她安排了一所僻静小院……” 老太太拉起锦鱼的手,轻轻拍了拍,锦鱼只觉得一滴泪滴在手背上,带着些温热,不由有些错愕,抬眼,就见老太太满是皱纹的脸上,有两行浊泪。
她正要开口,就听老太太道:“她跟她娘,若是有你跟你娘半分宽厚的心性,也不会闹到这个下场。
你呀,真是应了那句话,厚德载福。
难怪你姑爷对你这般的好。
似你这般好的性子,怕是全天下也找不出另一个。
” 锦鱼叫老太太夸得脸上微红,这才明白,老太太刚才说要杀了锦心,其实是为了她。
若按老太太的本心,仍是不忍的。
她不由眼中也是晶莹涌现。
事实定下来,只等锦心养好伤,便打算将她送到庄上的地牢里,严加看管。
她回家便让茯苓往锦熙锦芬锦兰锦柔处送了信。
就算锦心没有想要置她们于死地,可有个提防总是好的。
几姐妹都惊诧不已,说锦心并未送过她们羊羔酒,特意赶到相府问候。
柳镇也带着阿罗与阿经一起,去查抄了锦心酿酒之处,竟然还查出了其他几种毒药。
可见锦心是谋划已久。
准备用不同的毒,谋害不同的人。
真真是骇人听闻。
柳镇把那些毒药都交给了阿罗,阿罗说想要回去研究一下,看能不能炼制解药。
过了几日,老和尚派来的人说,锦心先不肯吃饭,一心求死。
老和尚便找了几个小和尚到她屋里去,日夜大声念经。
锦心坚持了三日,终于又开始吃饭。
人也好像平和了。
锦鱼听得啼笑皆非。
还得是和尚念经,包治一切。
早知如此,她早该把锦心送到寺里去的。
七月半时,老和尚派人来说,锦心已经能重新行走。
只是以后都得拄拐,走不利索了。
锦心要求见锦鱼一面。
锦鱼却是实在抽不出时间。
她要准备插花大会的事。
福国夫人卫五娘子九月十六要在宏福寺办插花会,这事被老和尚宣扬得天下皆知。
王青云听到消息,还特意诏她进宫,问是怎么回事。
那日小皇帝华照也在,便吵着也要来。
亏得她当时想着江凌,特意选了个官家沐休的日子,不然怕是这日的早朝都要因此被取消了。
必要叫御史跳脚。
本来就轰动天下的插花大会,因为皇上皇太后也要来,更是轰轰烈烈。
满京豪门都求着能来看上一眼。
又因为日子定得早,全国各地的插花名家,也都纷纷往京城赶,想要参与盛会。
锦鱼不由满心惶恐。
人家千里而来,她实在怕叫天下人失望,因此一直关在家中,认真修习插花之艺。
实在不想为了锦心的事,再分神。
* 转眼到了九月十五。
锦鱼与江凌带着孩子提前一天上了山。
怕第二日来的人太多,堵在路上。
与她同样想法的人也不少。
宏福寺的禅院,早就叫人订了一空。
不过锦鱼来此,特意让老和尚不许声张,就怕叫人扰了清静。
送茶水来的小和尚笑道:“我入寺这些年,还没见过这许多的人。
夫人可知,因再无禅院可住,许多人竟是索性在这林间扎起了帐篷。
” 渐哥儿见他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不由笑问:“你几岁入寺的?” 那小和尚约莫十岁上下,笑道:“我生下来就在这寺里。
”说着望了锦鱼一眼,双膝跪倒,郑重磕了三个响头。
锦鱼十分意外,忙让他起身。
那小和尚却不肯起身,抹着眼泪,道:“夫人可还记得,当年大雪成灾,无数人流离失所。
夫人与相爷在此赈灾。
我母亲走投无路投奔了来,得了热粥棉袄,这才能活着生下了我,把我舍给了寺里。
夫人相爷,是小人与母亲的救命恩人。
” 锦鱼不由唏嘘,问了小和尚几句,赏了他一串钱,这才让他走了。
浙哥儿便托腮看着锦鱼,双眼发呆,十分崇拜。
锦鱼便笑着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浙哥儿才道:“我之前在绿柳庄时,人人提起娘,都跟提到菩萨娘娘一样。
原来娘真的做了好多的好事,救过好多的人。
” 锦鱼笑着一指江凌:“说到救人,你爹爹这样做官,才叫救人。
若是天下太平,哪里还需要我来施粥施棉袄?” 江凌笑道:“夫人谬赞了。
若论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为夫可远不及夫人。
” 等吃过晚饭,孩子们不肯早睡,在院子里追逐玩闹。
其时月华如水,江凌给锦鱼披上了一件鹅黄绣菊漳绒斗篷,锦鱼便道:“不如让小和尚领了,你我去散散步?” 江凌点头。
两人便出了禅院,向山间行去。
里的风轻轻地拂着,发出沙沙如潮水般的响声。
月色之下,山坡重重叠叠的冈峦迤逦无边,好像披了一层银光,落了一层薄雪。
锦鱼心中一动,道:“不如你我再去救一个人?” 江凌知她说的是谁,想了想,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
两人便问了小和尚,走了小半个时辰,到了一处偏僻小院。
青砖的院墙高耸,黑色的大门上挂着铁锁。
那小和尚掏了钥匙开了门。
锦鱼与江凌携手进去。
就见院中载的不是鲜花,而是各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