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167

关灯
一斗非常难。

    但那兑换来的可都是粮食啊!一家老小齐上阵,只要努力一些,多得两斗粮食,还是可以的! 最近百姓们出门,脸上都不再是绝望沉闷。

     大家互相打招呼,都会笑着问:“你家抓了多少蝗虫卵?一斗半?哎呦,这么多,厉害啊!” 被夸的也会心里舒坦,但最后还是感激道:“那还是得感谢官府,感谢咱们江国的皇帝陛下。

    要不是陛下,咱怎么能用蝗虫换粮食呢。

    ” 抓蝗虫卵,是为了全面遏制蝗虫。

     与此同时还能兑换到粮食,这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儿呢! 百姓们心里都清楚,这些都是皇帝陛下为大家做的。

     从鸭子大军、拖拉机以及三万士兵来到洛州那天开始,洛州百姓的苦日子,就此开始扭转。

     比如黄六妮一家。

     他们此前从未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原来生在一个和平昌盛的国家,拥有一位勤政爱民的皇帝,是如此幸福的一件事情。

     先说田地里。

     那些曾经让他们害怕的,‘腾腾腾’冒着黑烟的怪物,原来一点都不可怕,反而十分有用! 它们是用来耕田的利器! 黄六妮家的田地,被蝗虫吃的七七八八。

     一家人本来都在绝望,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活命。

     可没过两天,就有官府组织着拖拉机,来到了黄庄村。

     拖拉机把黄六妮家的田地重新耕了一遍,替他们家多开垦了十五亩的新田地。

     还给他们带来了黄豆、玉米、棉花的种子,以及土豆和红薯。

     这些新型的农作物种子,现在都是不要钱的,直接可以耕种。

    将来等丰收的时候,再额外把税粮补上去。

     黄豆可以榨油,可以磨豆腐,喝豆浆。

     玉米可以做玉米糊糊粥。

     棉花能织布做衣裳。

     土豆可以炒菜,也能做主食。

     红薯就更好了,能做粥,也能煮着吃,烤着吃。

     黄六妮一家都听呆了。

     原来还有这么以前他们连听都没听过的庄稼!! 除此之外,官府的人,还在他们村凿了一个几十米深的水井,种田暂时不用缺水。

     “我家要多种点土豆,听说这个能当主食吃。

    ” “棉花也要多种一些,这个虽然麻烦,但将来能做衣裳啊。

    ” “那个拖拉机,哎呦,犁地速度快的吓人,还能播种。

    要是种玉米的话,直接都能帮你种下去!” “红薯和土豆种起来稍微讲究一些,要切成块……” “洛州城开始招工了!有化肥厂,钢筋厂、水泥厂,不仅如此,还招修建大坝的工人!” 拖拉机在田地里耕种,腾腾腾冒着黑烟。

     无数小孩兴奋的在旁边大呼小叫观看,就连大人们都忍不住来看新鲜。

     黄六妮在田地里种田的时候,听说了城里在招工的消息。

     听说自从陛下进了洛州城以后,开办了好多厂子,到处都在缺人。

     黄六妮属于胆子比较大的那种,她以前都敢去洛州城找工作,听说这事儿以后,她觉得自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于是,黄六妮说服爹娘。

     让力气大的二哥、三哥去大坝报名做工人,让老爹以及五哥,去化肥厂和水泥厂试试。

     这个时候他们还是老思想,男丁出去干活儿,女人留在家里种田。

     但令黄家人开心的是,他们家的男丁,竟然都找到了活儿! 爹和五哥分别进了厂子,每月三百文。

     二哥、三哥更多一些,每月四百文。

     因为老爹进的是化肥厂,他们家还可以免费使用化肥,将来从老爹的月薪里面扣除! 黄家二哥回来,更是激动的跟家里人说道:“陛下是真的厉害,那么宽的黄河,他要在上面修建大坝!招了一万多工人,水泥,钢筋每天都往那边送!还有个更厉害的家伙,叫挖掘机,挖土可方便啦!” 一家人既感激又兴奋。

     黄六妮因为抓住机会,让家里人出去上工,家庭地位蹭蹭上涨,爹娘和兄弟姐妹们有事儿都找她来商量。

     家里人很少有这么赚钱的时候,甚至破天荒吃了一顿饱饭。

     老娘给黄六妮盛了满满一大碗,其余人也没有意见。

     然而,看着兴奋的哥哥们在谈论大坝、工厂里的事情,黄六妮和大姐、四姐互相对视,都看懂了彼此眼睛里的羡慕。

     吃完饭以后。

     黄六妮悄悄找到两个姐姐,说道:“等家里农活儿忙完了,咱们也去上工。

    他们男人能干的活儿,咱们也能干。

    咱自己攒到钱,以后说话也硬气。

    ” 大姐、四姐重重点头。

     六妮这次建议家里人出去上工以后,在家里地位蹭蹭涨,两个姐姐都看懂了。

     得有本事,给家里做贡献,赚到钱,说话才能硬气起来啊。

     连偏远地区小县村落里的黄家,生活都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整个洛州,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变好。

     灭蝗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

     只要确定蝗虫都拔除干净以后,拖拉机就会进入村子里,帮助百姓耕地种田。

     乡间田野里的鸭子大军,满洛州的跑着吃蝗虫。

     各种新兴农作物,开始出现在田地里。

     人们不再畏惧蝗灾,旱灾,而是干劲儿十足的种田、灭蝗、上工赚钱。

     - 洛州城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化肥厂、农药厂、冶钢厂、钢筋厂、拖拉机厂、以及挖掘机厂相继开始大招工。

     百姓们有活儿忙,有钱赚,整个死气沉沉的州城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起来。

     当然,人们谈论的最多的,还是‘洛州大坝’。

     “听说那个大坝,足足有两千多米长!我家男人说,想要把这个大坝修建好,得要至少五年时间!” “乖乖,这么久?” “等修建好以后,咱洛州再也不会有旱灾、涝灾,以及蝗灾。

    ” 大家谈论着这些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惊叹,以及期待。

     娄姝和田大山,以及大江村的人,来到洛州以后扑了个空。

     陛下没在洛州,而是在百官、以及洛州知府的陪同下,正在七十多里外的黄河畔,为建设‘洛州大坝’做前期准备工作。

     于是,他们在洛州稍作休整后,赶去了黄河畔。

     四月的风很凉爽。

     黄河畔大片、大片的棚屋房被盖起来,成百上千的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

     娄姝以及田大山,还有大江村的百姓,出生在西北,哪里见过这样宽阔汹涌的大河。

     哪怕黄河最近处于枯水期,可那奔涌的河水,仍旧看的大家心潮澎湃。

     更让人心潮彭拜的是,陛下竟然打算在这宽阔的大河上,修建大坝! “这——” 田大山看着远处涛涛绵延的黄河水,咋舌道:“这得是个多庞大的工程量啊。

    ” 娄姝同样神情震撼。

     她的目光在黄河上扫过,最后看向远处那个穿着明黄色龙袍、身姿挺拔的年轻男子,没忍住多看了几眼。

     一段时间不见。

     曾经穿着县太爷官服,还尚有些稚嫩的陈庚年,如今已经成为统一整个北方的尊贵帝王了。

     陈庚年正在跟张开冀,以及邵安聊‘洛州大坝’的规划。

     “目前是四月份,正适合动工。

    若是到六月,暴雨来袭,水线上涨,反而难度增加更大。

    你们手中的这份图纸,是朕最近这几天规划好的,施工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

    ” “大坝整体要用钢筋柱打桩,定住地基,然后用水泥混凝土浇筑。

    只浇筑一遍是不行的,这种建立在大河之上的大坝,要反复的浇筑、碾压、再次浇筑。

    防渗、泄洪、防滑等工作,也都要保证不能出现一点问题。

    ” 陈庚年看着远处滔滔不绝的黄河,神情严肃:“这个大坝,事关未来整个洛州,乃至整个江国的粮食基础,修建好了,是百年基业,但若是修建出了问题,一旦大坝决堤……” 剩余的话,陈庚年没有说出口。

     但他话里隐藏的意思,让邵安和张开冀都神情凝重。

     大坝若是决堤,带来的一系列恐怖后果,是整个洛州都无法承受的。

     所以最近,大坝修建一直处于紧张的准备过程中,各个流行细节都要审核确定到没有任何一丝问题,才能开始正式动工。

     “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

    ” 张开冀郑重道。

     他们这边刚聊完。

     老太监三福笑着来通报:“启禀陛下,江县大江村的百姓过来了,同行的还有凉州知府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