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灯
小
中
大
定何去何从了,竟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不过毕云天立即意识到了,此时此刻的他本来就是毫无目的的,并没有什么地方要去。
毕云天自嘲地笑笑,信步朝前挪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地方,竟是紫江旁边的紫街。
毕云天觉得有点奇怪,自己怎么走着走着就到了这里? 紫街是毕云天的出生地。
紫街因傍着紫江而得名。
紫江来自西南方向高高的紫山。
开始紫江是一条涓涓细流,名曰紫溪,经过紫山县城时已成了一条紫河,待它七弯八拐,到了临紫市,就成了浩浩荡荡的紫江。
临紫市是一座古城,旧属吴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临紫市地方史志办的人说,开初的临紫其实就是一个码头,周围六县九镇的木材都要在这里集中,然后由木材商雇人扎了木排,顺紫江放往长江。
码头上的生意一旺,就有了一条紫街,医药百货,餐饮典当,烟花歌舞都兴隆起来。
紫街于是像蚕吃桑叶一样,慢慢向深处向远处蚕食开去,最后成为远近有名的府地。
不过再怎么变化,紫街的雏形似乎还保留着。
一眼看过去,那溜青的石板路,斑剥的木楼,高扬的当幡,脱了漆掉了笔划的门楣上的招牌,无不让人想起这紫街最初的模样来。
还有从檐下从老槐树的黯影里走过的紫街人,你见了他们那静如止水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飘逸的身影,还以为他们仍然生活在褪了色的旧时代,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天毕云天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一直走到街底才停下来。
他眼前是一道斑剥的宅门。
他就在宅门外站着,久久不愿离去。
那道宅门里曾经住过一个女人。
毕云天没法将这个女人从脑子里拂去。
毕云天心里明白,他之所以不由自主地到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为了赶赴记忆里这个女人的邀约。
紫街虽然年深月久,人事变迁不断,但有两姓人却一直居住在这里。
哪两姓?一曰毕,二曰梅。
毕云天记忆中的女人就是梅家女。
这个梅家女长着一双桃花眼,桃花眼漂亮迷人,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
这个女人名叫梅丽臣,比毕云天小五六岁。
梅丽臣从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跟这个叫做毕云天的男孩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薄雾如纱的清晨,梅丽臣挎着花书包才迈出屋门,就望见一个男孩骑着一部旧自行车从街外飙了过来。
梅丽臣认识他,他是前街毕家的小子,每天都要骑车从这里经过,到街外的向阳小学去上学。
他的车骑得特别快,但每次骑到她家屋门口时,只要她站在门边,他就会把车速放慢,朝她笑笑。
她就觉得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觉得他骑着车从街上飞快地飙过的派头很足。
她就想,如果哪一天能坐在他的车后,跟他一起去上学,那一定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梅丽臣终于可以上学了。
她像以往一样站在门口朝毕云天笑着。
毕云天也像以往一样放慢了车速。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车慢着慢着就停了下来。
他看到了她屁股后面的花书包。
他说:“你上学了?”她偏着头说:“是呀。
”他说:“你敢坐我的车么?”她说:“敢。
” 毕云天就笑了,一弯腰把梅丽臣抱上了车子的后座。
然后一边上车,一边回头叮嘱道:“坐稳啰。
”梅丽臣嗯一声,抓住了座位下的铁环。
而且把头靠在了毕云天的背上。
听见身下的轮子吱吱地响着,梅丽臣就觉得毕云天的后背是那样的宽厚,那样的柔软,美美地微合了双眼。
立即她就看见那白色的薄雾变成了彩色的丝绸,梦幻般飘扬起来。
真是日月如梭,在毕云天背上这么一靠,眨眼间就靠过了六个年头。
这时梅丽臣小学毕业了,毕云天也从向阳小学隔壁的中学毕业,刚好碰上高考恢复,他不声不响就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那个时候的大学还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很俏,毕业后北京和省城好几家单位都到学校去要毕云天,他完全可以任选一个单位留在北京或省城。
不知他是忘不了紫街那位长着桃花眼的梅家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竟然又回到临紫,到紫街后面的市委里做了一名干部。
这时梅丽臣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了,出落得水仙花似的。
有意思的是毕云天又骑上了那部旧自行车,又天天往梅丽臣家门口经过。
可当毕云天把车停在梅丽臣前面,笑着问她还坐不坐他的车时,梅丽臣那双亮丽得仿佛要渗出水来的桃花眼却羞涩地低下了。
毕云天感到一丝丝惊慌和失落。
梅丽臣那双光华四溢的桃花眼总在他眼前闪着,拂之不去。
他尽量回避着她。
直到梅丽臣高中毕业后在商场里做了营业员,他才鼓起勇气,把自行车骑到了商场门口。
梅丽臣终于再一次坐上了毕云天的自行车后座,一如多年前一样。
不想就在两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解的时候,紫街人确切说是毕家人出来干涉了。
这个说:“云天你是大学毕业生,你找一个小营业员,不般配不说,你脸上也无光啊?”那个说:“你现在是堂堂市委干部,前途无量,鹏程万里,而梅丽臣父亲早死,母亲躺在病榻上,你娶了她,不要拖累你一辈子?这对你的仕途可一点也不利啊。
”毕云天的父母也说他:“妻好半年粮,云天你可要考虑清楚,将来再吃后悔药却为时太晚了哟。
” 那时的毕云天正是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年龄,他将这些劝告全当成耳边风,置之不顾,仍然我行我素地跟梅丽臣好着。
这时有一个人走进了毕云天的家。
这人是毕云天的叔叔毕四海,毕云天从小就叫他海叔,紫街年轻一辈的人也都喊他海叔。
海叔当过临紫师专中文系教师,后来离开了师专,在紫街开了一个小店,经营书刊和字画,多年下来,他已经把生意做得挺有规模了,广州上海武汉好多大城市都有他的分店。
海叔对毕云天说:“云天啊,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梅丽臣吗?” 这一问,倒把毕云天问哑了,他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这么一个问题。
毕云天说:“喜欢就喜欢,爱情是没有理由和依据的。
”海叔说:“你这都是从那些浪漫的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可现实毕竟不是浪漫小说。
”毕云天说:“可现实与爱情并不一定矛盾。
” 海叔摇了摇头,背着手在屋里绕了一圈,然后站在毕云天面前说:“你注意过梅丽臣的那双眼睛没有?”毕云天这一下得意了,他说:“您一问我倒明白了,我爱上她,原来就是喜欢她那双美丽的眼睛。
”海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就知道你是为她那双眼睛所迷惑。
你知道那是一双什么眼睛吗?”毕云天说:“那是一双什么眼睛?” “那是一双桃花眼。
”海叔说。
毕云天眼前立即闪烁起那双钩魂的眼睛,他乐了,说:“桃花眼!多好的比喻,又形象又贴切。
海叔您是从哪首诗上得来的这个词?” 海叔说:“诗上有没有这个词汇,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相学上有这样的说法。
”毕云天说:“相学?海叔你对相学有研究?”海叔说:“我也没什么研究,不过粗通一二而已。
按相学上的说法,有那样眼睛的女人,不仅淫邪,而且克夫。
”海叔说:“因此谁娶了这样的女人,谁便家无宁日,不是短寿,也会穷困潦倒一生。
”海叔说:“这样的事,我可见得多了。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梅家好些女人都有这种眼睛,娶了有这种眼睛的梅家女的男人不是早逝,就是家道中落。
” 这时轮到毕云天哈哈大笑了。
笑够了之后,他才说道:“海叔呀,什么年代了,你以为你的话会有人相信吗?”海叔有些生气,说:“你不相信就不相信好了,你如果愿意断送自己,你就娶这个女人做妻子吧。
” 说完,海叔拂袖而去。
此后,毕云天依然和梅丽臣来往着。
但不知何故,他却多了一个心眼,常偷偷去瞧梅丽臣那双桃花眼,越发觉得那双眼睛好看,总是看也看不够。
梅丽臣发现毕云天在看自己,就说:“我们认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还没看够?”毕云天说:“你太漂亮了,尤其是你这双眼睛。
” 越觉得梅丽臣的眼睛漂亮,毕云天就越容易想起海叔跟他说过的那些话。
他不出声地说:难道海叔说的真是那么回事么?毕云天虽然是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不久前还入了党,信奉的是唯物主义,但他究竟生于紫街,长于紫街,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超凡脱俗。
关于梅丽臣的桃花眼淫邪克夫的话,慢慢也传到了她本人的耳里。
梅丽臣开始并不当回事,可后来说的人多了,她心里也不自在了。
她开始寻找借口回避起毕云天来。
恰在此时,另一个女孩走进了毕云天的生活,这就是董小萍。
董小萍那时刚从师范毕业,在一所中学里教书。
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是毕云天的顶头上司。
董小萍跟她父亲住在市委大院里,有空常到他父亲的办公室去玩玩,就认识了毕云天。
机关里年轻人不多,董小萍的到来总是给死气沉沉的机关平添一道亮色,毕云天就似遇见了许久不见的知已,跟这个小姑娘有说不完的话题。
慢慢两人就投机起来。
也就是说,毕云天生活里从此有了两个女孩。
他当然无法不去比较这两个女孩。
一比,董小萍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后来毕家人知道了关于毕云天和董小萍的一些情况,就都来撺掇他,说董小萍可是大权在握的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的女儿,把她逮住了就等于逮住了今后往上爬的天梯,这辈子飞黄腾达就有了希望。
毕云天竟也变得犹豫起来,一边是青梅竹马的情人,一边是关系自己前途命运的顶头上司的女儿,摊到谁都不是那么好做决断的。
是梅丽臣的离去,成全了毕云天和董小萍的婚事。
那时沿海刚刚开放,梅丽臣不声不响地去了那边,走时连毕云天的面都没见,只留下一封短信,说缘起聚,缘尽散,两人的缘已尽,要他不要等她,等也是白等。
梅丽臣这一走就是五年。
五年后梅丽臣的母亲逝世,她才风尘仆仆从沿海回到紫街。
这时毕云天已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他本人也到下面县里做了县长。
毕云天是在梅丽臣母亲下葬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他扔下县里如麻的事务,匆匆赶了回来。
在梅丽臣母亲住过的屋子里,他见到了老人的遗像和这个他一直无法忘怀的女人。
他在这个屋子里陪了梅丽臣三天,四眼相视,却默默无语。
到第四天,梅丽臣再也抑制不了自己,扑进毕云天怀里大放悲声,不知是痛哭她那死去的母亲,还是自己逝去的爱情。
此后梅丽臣就在这个小屋里住了下来。
她没去外面找工作,她的存款几辈子也花不完。
她深居简出,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没有约定的日子,毕云天驾着车从县里赶回紫街,悄悄推开自家那道静静的虚掩着的木门。
而这个时候梅丽臣那双上挑的桃花眼便更亮丽更湿润,一碰上这双眼睛,毕云天全身的血液就抑制不住地膨胀起来。
这一辈子恐怕再也没法拒绝这双勾魂摄魄的眼睛了:毕云天难免痴想。
尔后他就在一只铺着花布垫的木椅上坐了,让一份温馨的感觉雾一样在心头弥漫开来。
梅丽臣嗔道:“你好久没来了。
”毕云天说:“其实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
”梅丽臣说:“你是一只花舌子。
”毕云天说:“我还没见过哪个女人喜欢说蠢话的男人。
” 梅丽臣就笑了。
她笑着转过身去,进了厨房。
等梅丽臣从厨房里出来时,她手上多了一件东西。
那是一只小木盆,里面盛着直冒白气的热水。
梅丽臣把木盆端到毕云天的身前,让他把脚放进木盆里。
那热水有些烫。
当然是刚好能够承受的那种烫。
毕云天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暖流自脚底升起,慢慢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皮肤洇去。
梅丽臣就在他的斜对面坐下,很感兴趣地听他说些县里的事情,偶尔也插上一两句,好像她就是他的领导,在听他的汇报。
说着说着,他就忘记自己说到了哪儿,他的注意力被她那双上挑的流光溢彩的桃花眼吸引了过去,他觉得他这辈子能与这双桃花眼相遇,真是自己的福分。
6、其实毕云天到梅丽臣那里去得也很节制。
他总是在最困难甚至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迈进那道宅门。
那时毕云天在宁阳做县长,县一中那座六层的新教学楼快封顶时突然倒塌。
一时整个县城闹得沸沸扬扬,议论四起。
当天下午市纪委就打电话到县里,三天内要把情况弄清楚,然后作出详细汇报,责任在谁,谁负责,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
这座教学楼是毕云天亲手签批的项目,出了这样的事,他这个县长怎么脱得了干系?毕云天立即派公安局的人去抓捕有关人员,结果除校长被带回来外,那包工头和出纳已经逃走。
毕云天急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连续两个晚上都无法成眠。
他心里清楚,这事如果没弄个水落石出,责任将全落到自己头上,到时他这个县长的位置就难坐得稳了。
毕云天满脑子都是麻纱,心想反正这么躺着也无济于事,干脆披衣下床,在他所住的县委招待所坪里绕起了圈子。
绕着绕着就绕到了他停车的地方,他于是掏出随身的钥匙,打开车门,发动马达,把车子开出了招待所。
在县城里兜了一阵风,不知不觉就驶上了通往临紫的那条毛马路。
毕云天没有回自己的家,鬼使神差把车开进紫街,停在了梅丽臣的屋外。
他在车上犹豫了好一阵,还是下车推开了那道宅门。
一接触到梅丽臣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毕云天心里就感到踏实了。
她已从他眼里看出了什么,就说:“又碰上麻烦了吧?”毕云天就砂罐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苦衷全都说了出来。
男人其实也是需要倾诉的,憋在肚里的话说出来后,毕云天那郁积于心头的不安和焦虑就减轻了许多,等他离开紫街回到宁阳,一个周密的计划已经在脑子里形成。
他撇开县公安局长,秘密带上两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干警,把一中的教导主任抓了起来。
开始教导主任还硬得很,什么也不说。
毕云天说:“你别瞒了,我问你,那
不过毕云天立即意识到了,此时此刻的他本来就是毫无目的的,并没有什么地方要去。
毕云天自嘲地笑笑,信步朝前挪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地方,竟是紫江旁边的紫街。
毕云天觉得有点奇怪,自己怎么走着走着就到了这里? 紫街是毕云天的出生地。
紫街因傍着紫江而得名。
紫江来自西南方向高高的紫山。
开始紫江是一条涓涓细流,名曰紫溪,经过紫山县城时已成了一条紫河,待它七弯八拐,到了临紫市,就成了浩浩荡荡的紫江。
临紫市是一座古城,旧属吴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临紫市地方史志办的人说,开初的临紫其实就是一个码头,周围六县九镇的木材都要在这里集中,然后由木材商雇人扎了木排,顺紫江放往长江。
码头上的生意一旺,就有了一条紫街,医药百货,餐饮典当,烟花歌舞都兴隆起来。
紫街于是像蚕吃桑叶一样,慢慢向深处向远处蚕食开去,最后成为远近有名的府地。
不过再怎么变化,紫街的雏形似乎还保留着。
一眼看过去,那溜青的石板路,斑剥的木楼,高扬的当幡,脱了漆掉了笔划的门楣上的招牌,无不让人想起这紫街最初的模样来。
还有从檐下从老槐树的黯影里走过的紫街人,你见了他们那静如止水的眼神和不慌不忙的飘逸的身影,还以为他们仍然生活在褪了色的旧时代,与世隔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这天毕云天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一直走到街底才停下来。
他眼前是一道斑剥的宅门。
他就在宅门外站着,久久不愿离去。
那道宅门里曾经住过一个女人。
毕云天没法将这个女人从脑子里拂去。
毕云天心里明白,他之所以不由自主地到了这个地方,原来就是为了赶赴记忆里这个女人的邀约。
紫街虽然年深月久,人事变迁不断,但有两姓人却一直居住在这里。
哪两姓?一曰毕,二曰梅。
毕云天记忆中的女人就是梅家女。
这个梅家女长着一双桃花眼,桃花眼漂亮迷人,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魔力。
这个女人名叫梅丽臣,比毕云天小五六岁。
梅丽臣从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跟这个叫做毕云天的男孩联系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薄雾如纱的清晨,梅丽臣挎着花书包才迈出屋门,就望见一个男孩骑着一部旧自行车从街外飙了过来。
梅丽臣认识他,他是前街毕家的小子,每天都要骑车从这里经过,到街外的向阳小学去上学。
他的车骑得特别快,但每次骑到她家屋门口时,只要她站在门边,他就会把车速放慢,朝她笑笑。
她就觉得他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觉得他骑着车从街上飞快地飙过的派头很足。
她就想,如果哪一天能坐在他的车后,跟他一起去上学,那一定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
梅丽臣终于可以上学了。
她像以往一样站在门口朝毕云天笑着。
毕云天也像以往一样放慢了车速。
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的车慢着慢着就停了下来。
他看到了她屁股后面的花书包。
他说:“你上学了?”她偏着头说:“是呀。
”他说:“你敢坐我的车么?”她说:“敢。
” 毕云天就笑了,一弯腰把梅丽臣抱上了车子的后座。
然后一边上车,一边回头叮嘱道:“坐稳啰。
”梅丽臣嗯一声,抓住了座位下的铁环。
而且把头靠在了毕云天的背上。
听见身下的轮子吱吱地响着,梅丽臣就觉得毕云天的后背是那样的宽厚,那样的柔软,美美地微合了双眼。
立即她就看见那白色的薄雾变成了彩色的丝绸,梦幻般飘扬起来。
真是日月如梭,在毕云天背上这么一靠,眨眼间就靠过了六个年头。
这时梅丽臣小学毕业了,毕云天也从向阳小学隔壁的中学毕业,刚好碰上高考恢复,他不声不响就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那个时候的大学还属于精英教育,大学生很俏,毕业后北京和省城好几家单位都到学校去要毕云天,他完全可以任选一个单位留在北京或省城。
不知他是忘不了紫街那位长着桃花眼的梅家女,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竟然又回到临紫,到紫街后面的市委里做了一名干部。
这时梅丽臣已经是一位高中生了,出落得水仙花似的。
有意思的是毕云天又骑上了那部旧自行车,又天天往梅丽臣家门口经过。
可当毕云天把车停在梅丽臣前面,笑着问她还坐不坐他的车时,梅丽臣那双亮丽得仿佛要渗出水来的桃花眼却羞涩地低下了。
毕云天感到一丝丝惊慌和失落。
梅丽臣那双光华四溢的桃花眼总在他眼前闪着,拂之不去。
他尽量回避着她。
直到梅丽臣高中毕业后在商场里做了营业员,他才鼓起勇气,把自行车骑到了商场门口。
梅丽臣终于再一次坐上了毕云天的自行车后座,一如多年前一样。
不想就在两人如胶似漆难分难解的时候,紫街人确切说是毕家人出来干涉了。
这个说:“云天你是大学毕业生,你找一个小营业员,不般配不说,你脸上也无光啊?”那个说:“你现在是堂堂市委干部,前途无量,鹏程万里,而梅丽臣父亲早死,母亲躺在病榻上,你娶了她,不要拖累你一辈子?这对你的仕途可一点也不利啊。
”毕云天的父母也说他:“妻好半年粮,云天你可要考虑清楚,将来再吃后悔药却为时太晚了哟。
” 那时的毕云天正是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年龄,他将这些劝告全当成耳边风,置之不顾,仍然我行我素地跟梅丽臣好着。
这时有一个人走进了毕云天的家。
这人是毕云天的叔叔毕四海,毕云天从小就叫他海叔,紫街年轻一辈的人也都喊他海叔。
海叔当过临紫师专中文系教师,后来离开了师专,在紫街开了一个小店,经营书刊和字画,多年下来,他已经把生意做得挺有规模了,广州上海武汉好多大城市都有他的分店。
海叔对毕云天说:“云天啊,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梅丽臣吗?” 这一问,倒把毕云天问哑了,他好像从来就没想过这么一个问题。
毕云天说:“喜欢就喜欢,爱情是没有理由和依据的。
”海叔说:“你这都是从那些浪漫的外国小说里学来的,可现实毕竟不是浪漫小说。
”毕云天说:“可现实与爱情并不一定矛盾。
” 海叔摇了摇头,背着手在屋里绕了一圈,然后站在毕云天面前说:“你注意过梅丽臣的那双眼睛没有?”毕云天这一下得意了,他说:“您一问我倒明白了,我爱上她,原来就是喜欢她那双美丽的眼睛。
”海叔哈哈大笑起来,说:“我就知道你是为她那双眼睛所迷惑。
你知道那是一双什么眼睛吗?”毕云天说:“那是一双什么眼睛?” “那是一双桃花眼。
”海叔说。
毕云天眼前立即闪烁起那双钩魂的眼睛,他乐了,说:“桃花眼!多好的比喻,又形象又贴切。
海叔您是从哪首诗上得来的这个词?” 海叔说:“诗上有没有这个词汇,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相学上有这样的说法。
”毕云天说:“相学?海叔你对相学有研究?”海叔说:“我也没什么研究,不过粗通一二而已。
按相学上的说法,有那样眼睛的女人,不仅淫邪,而且克夫。
”海叔说:“因此谁娶了这样的女人,谁便家无宁日,不是短寿,也会穷困潦倒一生。
”海叔说:“这样的事,我可见得多了。
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梅家好些女人都有这种眼睛,娶了有这种眼睛的梅家女的男人不是早逝,就是家道中落。
” 这时轮到毕云天哈哈大笑了。
笑够了之后,他才说道:“海叔呀,什么年代了,你以为你的话会有人相信吗?”海叔有些生气,说:“你不相信就不相信好了,你如果愿意断送自己,你就娶这个女人做妻子吧。
” 说完,海叔拂袖而去。
此后,毕云天依然和梅丽臣来往着。
但不知何故,他却多了一个心眼,常偷偷去瞧梅丽臣那双桃花眼,越发觉得那双眼睛好看,总是看也看不够。
梅丽臣发现毕云天在看自己,就说:“我们认识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你还没看够?”毕云天说:“你太漂亮了,尤其是你这双眼睛。
” 越觉得梅丽臣的眼睛漂亮,毕云天就越容易想起海叔跟他说过的那些话。
他不出声地说:难道海叔说的真是那么回事么?毕云天虽然是一个堂堂的大学毕业生,不久前还入了党,信奉的是唯物主义,但他究竟生于紫街,长于紫街,不可能一下子做到超凡脱俗。
关于梅丽臣的桃花眼淫邪克夫的话,慢慢也传到了她本人的耳里。
梅丽臣开始并不当回事,可后来说的人多了,她心里也不自在了。
她开始寻找借口回避起毕云天来。
恰在此时,另一个女孩走进了毕云天的生活,这就是董小萍。
董小萍那时刚从师范毕业,在一所中学里教书。
她的父亲是当时的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是毕云天的顶头上司。
董小萍跟她父亲住在市委大院里,有空常到他父亲的办公室去玩玩,就认识了毕云天。
机关里年轻人不多,董小萍的到来总是给死气沉沉的机关平添一道亮色,毕云天就似遇见了许久不见的知已,跟这个小姑娘有说不完的话题。
慢慢两人就投机起来。
也就是说,毕云天生活里从此有了两个女孩。
他当然无法不去比较这两个女孩。
一比,董小萍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后来毕家人知道了关于毕云天和董小萍的一些情况,就都来撺掇他,说董小萍可是大权在握的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的女儿,把她逮住了就等于逮住了今后往上爬的天梯,这辈子飞黄腾达就有了希望。
毕云天竟也变得犹豫起来,一边是青梅竹马的情人,一边是关系自己前途命运的顶头上司的女儿,摊到谁都不是那么好做决断的。
是梅丽臣的离去,成全了毕云天和董小萍的婚事。
那时沿海刚刚开放,梅丽臣不声不响地去了那边,走时连毕云天的面都没见,只留下一封短信,说缘起聚,缘尽散,两人的缘已尽,要他不要等她,等也是白等。
梅丽臣这一走就是五年。
五年后梅丽臣的母亲逝世,她才风尘仆仆从沿海回到紫街。
这时毕云天已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他本人也到下面县里做了县长。
毕云天是在梅丽臣母亲下葬后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他扔下县里如麻的事务,匆匆赶了回来。
在梅丽臣母亲住过的屋子里,他见到了老人的遗像和这个他一直无法忘怀的女人。
他在这个屋子里陪了梅丽臣三天,四眼相视,却默默无语。
到第四天,梅丽臣再也抑制不了自己,扑进毕云天怀里大放悲声,不知是痛哭她那死去的母亲,还是自己逝去的爱情。
此后梅丽臣就在这个小屋里住了下来。
她没去外面找工作,她的存款几辈子也花不完。
她深居简出,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待一个没有约定的日子,毕云天驾着车从县里赶回紫街,悄悄推开自家那道静静的虚掩着的木门。
而这个时候梅丽臣那双上挑的桃花眼便更亮丽更湿润,一碰上这双眼睛,毕云天全身的血液就抑制不住地膨胀起来。
这一辈子恐怕再也没法拒绝这双勾魂摄魄的眼睛了:毕云天难免痴想。
尔后他就在一只铺着花布垫的木椅上坐了,让一份温馨的感觉雾一样在心头弥漫开来。
梅丽臣嗔道:“你好久没来了。
”毕云天说:“其实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
”梅丽臣说:“你是一只花舌子。
”毕云天说:“我还没见过哪个女人喜欢说蠢话的男人。
” 梅丽臣就笑了。
她笑着转过身去,进了厨房。
等梅丽臣从厨房里出来时,她手上多了一件东西。
那是一只小木盆,里面盛着直冒白气的热水。
梅丽臣把木盆端到毕云天的身前,让他把脚放进木盆里。
那热水有些烫。
当然是刚好能够承受的那种烫。
毕云天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暖流自脚底升起,慢慢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皮肤洇去。
梅丽臣就在他的斜对面坐下,很感兴趣地听他说些县里的事情,偶尔也插上一两句,好像她就是他的领导,在听他的汇报。
说着说着,他就忘记自己说到了哪儿,他的注意力被她那双上挑的流光溢彩的桃花眼吸引了过去,他觉得他这辈子能与这双桃花眼相遇,真是自己的福分。
6、其实毕云天到梅丽臣那里去得也很节制。
他总是在最困难甚至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迈进那道宅门。
那时毕云天在宁阳做县长,县一中那座六层的新教学楼快封顶时突然倒塌。
一时整个县城闹得沸沸扬扬,议论四起。
当天下午市纪委就打电话到县里,三天内要把情况弄清楚,然后作出详细汇报,责任在谁,谁负责,该处分的处分,该撤职的撤职。
这座教学楼是毕云天亲手签批的项目,出了这样的事,他这个县长怎么脱得了干系?毕云天立即派公安局的人去抓捕有关人员,结果除校长被带回来外,那包工头和出纳已经逃走。
毕云天急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连续两个晚上都无法成眠。
他心里清楚,这事如果没弄个水落石出,责任将全落到自己头上,到时他这个县长的位置就难坐得稳了。
毕云天满脑子都是麻纱,心想反正这么躺着也无济于事,干脆披衣下床,在他所住的县委招待所坪里绕起了圈子。
绕着绕着就绕到了他停车的地方,他于是掏出随身的钥匙,打开车门,发动马达,把车子开出了招待所。
在县城里兜了一阵风,不知不觉就驶上了通往临紫的那条毛马路。
毕云天没有回自己的家,鬼使神差把车开进紫街,停在了梅丽臣的屋外。
他在车上犹豫了好一阵,还是下车推开了那道宅门。
一接触到梅丽臣那双水汪汪的桃花眼,毕云天心里就感到踏实了。
她已从他眼里看出了什么,就说:“又碰上麻烦了吧?”毕云天就砂罐倒豆子一样,把自己的苦衷全都说了出来。
男人其实也是需要倾诉的,憋在肚里的话说出来后,毕云天那郁积于心头的不安和焦虑就减轻了许多,等他离开紫街回到宁阳,一个周密的计划已经在脑子里形成。
他撇开县公安局长,秘密带上两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干警,把一中的教导主任抓了起来。
开始教导主任还硬得很,什么也不说。
毕云天说:“你别瞒了,我问你,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