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关灯
权臣,辅政的班组一分为二。

     一是以萧望之、周堪二人为代表的儒家大臣,其中萧望之还是汉元帝刘奭的太傅。

     其二是以尚书仆射石显和中书令弘恭二人为首的宦官集团。

     两个掌管尚书台的宦官和三位顾命大臣互相制衡,当然了,还有一个隐形的外戚集团。

    】 屏幕上出现了三大集团。

     【汉宣帝的本意是让儒家集团和官宦集团相互制衡,大家也应该都听过这个说法,汉元帝刘奭遵从儒家,但是最后儒家集团却输了,大家是否觉得矛盾?】 婧然这个问题一提出,正在整理史书的赵光美楞了。

     “对呀,汉元帝不是支持儒家么,他怎么输的??”赵光美从未从这个角度想问题。

     “司马光不说是汉元帝性情柔弱,缺乏主见么。

    ”赵德芳道,虽然资治通鉴有大量的个人观点,但是赵德芳觉的司马光对汉元帝的评价还是挺对的。

     【咱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从汉元帝的视角出发一起来看看儒家集团做了什么,咱们先说说儒家代表的萧望之,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的事迹他的理念。

     作为大儒,他治国的思想自然是儒家的“仁”,比如在汉宣帝当政期间,匈奴内乱,多数臣子提议趁此机会攻打匈奴,但是萧望之认为作为君子不可趁火打劫。

     在汉朝攻伐西羌期间,为了解决粮草问题,京兆尹张敝提议让那些罪行轻的人可用粮食给自己赎罪,但是萧望之又否定,他认为法不能变。

     从这两件事看,萧望之的确是仁义,但是仁义中又带着些不得变通。

    】 汉宣帝点头,这也是为何他不提倡儒家治国,治国怎可理想话,儒家治国是仁义了,但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又有何用。

     【萧望之上台后,自然是推行儒家治国,提拔儒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