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关灯
新政党派。

    】 【当然还有特例独行的党派,比如独树一帜的苏轼。

    】 殿上的司马光、王安石被以依次点名。

     “臣为大宋社稷,没有任何党派。

    ”王安石听自己被定成党派纷争之首大为震惊,他坚持新政,下为百姓,上为大宋,绝无半点私心! “若臣有私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断子绝孙…”王安石当即发誓,恨不得把所有的毒誓都加在自己身上。

     “臣也为了大宋江山,绝无私心。

    ”司马光跟上,谁还不是为了大宋江山呀,就你无私?就你高贵?老臭驴一头! “你才是老迂腐,就堪比那茅坑里的石头,你是又臭又硬呀!”王安石听司马光骂他老臭驴,怒斥之。

     朝堂的两位大员竟然对骂起来,宋神宗倒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没劝架的打算。

     苏轼没想到神迹还单独把自己给提出来了,独树一帜,他十分好奇自己怎么独树一帜了? 【李隆基】:苏轼如何独树一帜! 看后世热闹的李隆基问,他觉得后世宋朝很是热闹。

     【简单的说,就是在王安石实行新政的时候,苏轼反对新政,他觉得不能如此鲁莽的立马执行新政,王安石乃是纸上谈兵。

    】 乐瑶这一解释,焦点又转移到了苏轼身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也不吵了,二人一并看向苏轼。

     宋神宗也看向苏轼。

     苏轼因才学被欧阳修赏识,并大为称赞,在朝堂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听苏轼也反对变法,司马光投以赞赏的眼神,不愧是欧阳修赞赏的才子! “官家,王安石新法就是纸上谈兵,动祖宗基础业,苏轼,你说对不对。

    ”司马光把苏轼拉上。

     “苏轼,你过来。

    ”宋神宗让苏轼到殿前,隔着那么老远听他说话费劲。

     “以臣所见,新法操之过急,并没从实际出发,正如神迹所言,三冗问题还没有得以解决……” “新政就是解决三冗之政,你说我纸上谈兵,难道就放之任之,眼睁睁的看大宋国灭么!”王安石情绪激动,直接喷了苏轼一脸唾沫。

     苏轼…… 他也没说不管呀,没听他方才说的是操之过急过急么… 苏轼抬袖,把脸上的唾沫给擦去,未等开口,乐瑶接着讲。

     【因苏轼反对新法,王安石颇为愤怒,于是让御史弹劾苏轼,苏轼不用他弹劾,自己请命,既然说不过,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 苏轼点点头,不错,这的确是他的性子,说不过就不说了,能非让瞎子聋子听你意见么,再把自己给气死了,去哪当官不是当呀。

     “心胸如此狭隘!为大宋江山?绝无私心,可笑,不过以新法为名,搞党派之争,动大宋根基,王安石,你个佞臣!”司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么就被这样一个人给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胸竟然如此狭隘,难不成真是朕看错了他? 宋神宗心里嘀咕的话竟然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直播间。

     乐瑶对王安石的印象还是挺好的,虽然后世把宋朝之灭的原因归于王安石身上,对于这点乐瑶是不赞成的。

     就大怂的德行,没有变法只能灭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强了一些,也不能说一些吧,拗相公,真是连神仙劝也听的性格,但是不狭隘。

    】 “犟驴呀。

    ”宋神宗认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确如此,有时候连自己的话他都不听。

     【咱们还用苏轼举例子。

     苏轼得罪王安石离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给皇帝书信,表明自己定会好好为官。

     官场的客套话,众官都写,苏轼也不能不写。

     于是他给宋真宗上书《湖州谢上表》,在这表里,苏大居士嘴贱的毛病又犯了。

    】 苏轼讪讪一笑,他嘴贱? 【苏轼在表里说,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不能跟着宋神宗一起变法。

     自己这样的,也就在小城小镇的当个小官。

     苏轼这一表一下激怒了当时的新政党派,这是明目张胆的讽刺他们,骂他们呀! 于是新政之官员集体上书,告苏轼目中无人,狂妄自大,讽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苏轼逮捕,入押京城,这就是“乌台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