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关灯
小
中
大
三、关于《人间词话》的写作年代问题,《新注》作了如下的推断:
《人间词话》从光绪戊申(1908年)十月开始发表于《国粹学
报》,文末无王氏自署之写作年代。
自1926年朴社单行本起,各种 版本均署有:“宣统庚戌九月脱稿于京师定武城南寓庐”。
宣统庚 戌乃1910年。
这显然因王氏逅记致误。
王氏《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 大部分(其中十九家)完成于“光绪戊申季夏”,正是《人间词话》 写作的资料根据之一。
《人间词话》当写于1908年夏秋之际。
这一意见实值得重视。
“王氏追记致误”恐系事实。
否则,戊申刊出, 己酉连载已毕,何以迟至“庚戌九月”始行,“脱稿”?惟坐实“写于 1908年夏秋之际”这一结论,似尚可斟酌。
据静安1907年所作《(三十)自序》(二)、谓“近二三年中”, 兴趣已“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此与“填词之成功”直接相关。
“余 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阂,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 则平日之所自信也。
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 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
”在五代北宋与南宋词人之间,加以扬抑, 此实可视为一种词论。
至作于“丙午(1906)四月“之《人间词甲稿序》, 与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之《人间词乙槁序》,其作为静 安词论之一种纲领性文字,更无可疑。
按,此二序确为静安自作,参看 1986年第1期《艺谭》所载陈鸿祥《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序》一文。
此 处补提一证:《教育世界》第166号(“丁未十二月”)上载有丁未(1907) 年《教育丛书第七集总目》,其,‘论说及代论”项下之《人间词乙稿 序》,注为“汪国维撰”。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之境界”条与“诗 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条,均取自《文学小言》,而《文学小言》 发表于1906年。
又,静安《二牖轩随录》(作于1913年,连载于《盛 京时报》,该报为日人一宫主办)中,曾选录己作《人间词话》二
自1926年朴社单行本起,各种 版本均署有:“宣统庚戌九月脱稿于京师定武城南寓庐”。
宣统庚 戌乃1910年。
这显然因王氏逅记致误。
王氏《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 大部分(其中十九家)完成于“光绪戊申季夏”,正是《人间词话》 写作的资料根据之一。
《人间词话》当写于1908年夏秋之际。
这一意见实值得重视。
“王氏追记致误”恐系事实。
否则,戊申刊出, 己酉连载已毕,何以迟至“庚戌九月”始行,“脱稿”?惟坐实“写于 1908年夏秋之际”这一结论,似尚可斟酌。
据静安1907年所作《(三十)自序》(二)、谓“近二三年中”, 兴趣已“渐由哲学而移于文学”,此与“填词之成功”直接相关。
“余 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阂,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 则平日之所自信也。
虽比之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余愧有所不如,然此等 词人亦未始无不及余之处。
”在五代北宋与南宋词人之间,加以扬抑, 此实可视为一种词论。
至作于“丙午(1906)四月“之《人间词甲稿序》, 与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之《人间词乙槁序》,其作为静 安词论之一种纲领性文字,更无可疑。
按,此二序确为静安自作,参看 1986年第1期《艺谭》所载陈鸿祥《关于王国维的人间词序》一文。
此 处补提一证:《教育世界》第166号(“丁未十二月”)上载有丁未(1907) 年《教育丛书第七集总目》,其,‘论说及代论”项下之《人间词乙稿 序》,注为“汪国维撰”。
《人间词话》中的“三种之境界”条与“诗 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条,均取自《文学小言》,而《文学小言》 发表于1906年。
又,静安《二牖轩随录》(作于1913年,连载于《盛 京时报》,该报为日人一宫主办)中,曾选录己作《人间词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