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坐等
关灯
小
中
大
丐,可没少刨老鼠窟窿寻宝。
出银?景易干巴笑起:“你先找,银子…等秋粮下来,咱们再说。
” 楚陌蹙眉:“皇上,你得再想法子充盈国库,不能总像现在这样,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
” “我绞尽脑汁了。
”景易垂头丧气:“出的总比进的多。
就拿打仗这事来说,军饷翻番,兵卒丧葬安置银等等。
仗打赢了,战败的派使臣来朝,咱们还得好好接待,扬大景之风…我都不敢再往下说了,秋粮已经见底了。
” 有一点楚陌一直想不通:“漠辽集三十万大军南下,大景倾力抵御。
现在他们战败了,不是该割城赔金银吗?朝廷怎么就要好好招待了?是想招待好了,叫漠辽对中原富饶念念不忘,来年再犯吗?” 景易也气:“自古以来就这般,”起身走向龙案,拿了最上的那本折子,递予楚陌,“礼部今日呈上的,看完,我连晚膳都不想吃了。
” 将折子推回,楚陌不想看,端杯把茶喝完:“臣深觉皇上手头还是富裕的,不然也不会说‘自古以来就这般’。
您也别跟臣叫穷了,臣要银不多,两万两就行。
” “善之,我是真穷。
” “真穷,那您就把北伐军打仗消耗的军饷,跟漠辽…要回来。
”楚陌放下空杯,不再看皇帝,站起身拱了拱手:“皇上,西城浣丽街进府里的人也该抓了。
” “你进宗人府大牢,我就已经让御前侍卫去拿人了。
” 这话一落地,就有御前侍卫匆匆赶回:“皇上,进府里没主子,只剩下人。
” 晚了,景易沉目。
楚陌倒是不觉意外。
进奎文说是没罪,可却被拘在大牢里。
黎永宁不傻,她心知肚明,岂会留着进奎文的妻子儿女待在府里等着被抓? “臣告退。
” 小尺子将人送出清乾殿,回来见皇上还沉着气,抿了抿唇,终多了句嘴:“进府没了主子不是大事,反正迟迟早早都逃不过死。
皇上不必介怀。
” 长吐一口气,景易闭上目。
“倒是状元爷说的那些前话,奴才觉甚是在理儿。
土匪拿大刀跑上家门抢劫,被打残了,掉过头来上门道歉说和。
我还得杀猪宰羊地招待?哪有这样的好事?” 景易轻嗤一笑,睁开条眼缝:“困于八字,大国之风、礼仪之邦。
” “咱老祖宗都扬了千年的大国之风了,南边蛮夷西北胡虏什么时候跟咱客气过,还不是想尽法子年年来犯。
”小尺子抱着拂尘:“要在咱们村里,不打得他见咱跟见鬼似的,都算是孬。
” 景易仰头一口将茶饮尽,把杯扔在桌上:“去翰林院召谈宜田、江崇清。
”穷生极恶,反正他是穷怕了。
“是,奴才这就去。
” 小虎子百日前天,陕东、南延晋华的礼送到汪香胡同,满满一马车。
吉安带着辛语理了下,她大哥、二哥家里封了银,还有一布兜的碎布。
信上说,碎布都是大嫂、二嫂向亲朋近邻讨的,够做件百家衣。
吉孟氏没给闺女乱翻,将那布兜拿回了东厢。
另,信旻的婚期定在八月二十九,那时院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大房信童、二房信宜都有着落了。
信童还准备和他二叔一道下场探探乡试的底儿。
知道家里儿孙都在埋头苦读,吉忠明欣慰极了,笑看着认真听他娘读信的小虎子。
辛劳一辈子,全是为家室为儿孙。
儿孙都出息过得都好,他和老妻便好。
就是然丫头…唉,没法说。
“三哥在晋华县干得是风生水起…”吉安翻过一页书信,接着往下阅,不知看到什么,蛾眉蹙起。
楚陌见了,抱着小虎子杵到她腿边,垂目看去。
因着雨季将临,四月份,吉彦去了辖下各镇察民情,看堤坝。
在瑶溪镇下峪村一户古稀老人家里用饭,无意中聊到从晋华县走出去的大吏,刑部尚书进奎文。
不想那老人竟道他家与进家曾比邻而居。
进家老爷进海明在当时是晋华县一等一的俊秀后生,落冠之年便考中举人。
可就这么个俊秀人,为一来路不明的抱琴女,竟弃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子。
那未婚妻子一时想不开,不顾老子娘投河溺死了。
进海明得知噩耗后,伤心了两月,但还是用大红花轿,将抱琴女娶进了门。
抱琴女就不是个好命人儿,进门一年才怀上身子。
这胎还没满三月,进海明娘吃块江米糕,噎死了。
孩子落地,进海明的爹又平地摔跤,跌断了脖颈。
孩子才过百日,进海明自己落了病,没多久也去了。
村里人都说抱琴女克的进家,也是进家的报应。
因着前后事,村里原是想赶抱琴女母子走的,但就在里长、里老要上门的前一天,来了位年轻的僧人。
那僧人虽年轻,但瞧着就很高洁。
他敲开了进家的门,进去不过两刻,便出来了,右眼血淋淋,可面上却带着笑。
有村民上前问:“你眼珠子都没了,怎还笑得出来?” 僧人回:“贫僧予人看命,犯了忌讳,自是躲不过五弊三缺。
” “看命,是给进家那寡妇吗?” “不,是给她孩子。
”僧人浅笑:“奎星下凡,非凡人矣。
” 那老人之所以能将事记得这么清楚,是在于“进奎文”的名,奎星下凡。
村里因年轻僧人的话,为以后想,便没赶那对母子走,予他们一份安稳。
可安稳哪是好得的?老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那抱琴女还长得十分体面,再加上个将来必出息的幼子,不少男子常往村东跑。
也是怪异,凡纠缠得紧的,不是断腿就是断手,没一个好下场。
后来,进奎文上了五岁,抱琴女送他去私塾。
私塾里的稚童都被家里警告过,倒没有笑话、欺负进奎文。
没几年,老者兄弟在外有了门路,一家子便搬离了村子。
一走就是到老,前年才回到下峪村。
“所以进奎文就是他爹的儿子。
”吉安说完这话,自己都忍不住发笑。
楚陌头轻轻顶了顶怀里的小东西:“进海明。
” “你们要不要往前头永宁侯家送个信?”吉忠明提醒。
之前永宁侯世子派亲信南下,那肯定是很在意此事。
现在进奎文又被皇上关了,他内里肯定不是个好。
“不用特地送去,明日永宁侯府老太君和世子夫人定会来吃席,到时我予她们说一回。
”吉安将信收起,起身抱过盯着她的胖儿子,支使楚陌:“你去西厢瞧瞧师父,午饭都没
出银?景易干巴笑起:“你先找,银子…等秋粮下来,咱们再说。
” 楚陌蹙眉:“皇上,你得再想法子充盈国库,不能总像现在这样,吃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
” “我绞尽脑汁了。
”景易垂头丧气:“出的总比进的多。
就拿打仗这事来说,军饷翻番,兵卒丧葬安置银等等。
仗打赢了,战败的派使臣来朝,咱们还得好好接待,扬大景之风…我都不敢再往下说了,秋粮已经见底了。
” 有一点楚陌一直想不通:“漠辽集三十万大军南下,大景倾力抵御。
现在他们战败了,不是该割城赔金银吗?朝廷怎么就要好好招待了?是想招待好了,叫漠辽对中原富饶念念不忘,来年再犯吗?” 景易也气:“自古以来就这般,”起身走向龙案,拿了最上的那本折子,递予楚陌,“礼部今日呈上的,看完,我连晚膳都不想吃了。
” 将折子推回,楚陌不想看,端杯把茶喝完:“臣深觉皇上手头还是富裕的,不然也不会说‘自古以来就这般’。
您也别跟臣叫穷了,臣要银不多,两万两就行。
” “善之,我是真穷。
” “真穷,那您就把北伐军打仗消耗的军饷,跟漠辽…要回来。
”楚陌放下空杯,不再看皇帝,站起身拱了拱手:“皇上,西城浣丽街进府里的人也该抓了。
” “你进宗人府大牢,我就已经让御前侍卫去拿人了。
” 这话一落地,就有御前侍卫匆匆赶回:“皇上,进府里没主子,只剩下人。
” 晚了,景易沉目。
楚陌倒是不觉意外。
进奎文说是没罪,可却被拘在大牢里。
黎永宁不傻,她心知肚明,岂会留着进奎文的妻子儿女待在府里等着被抓? “臣告退。
” 小尺子将人送出清乾殿,回来见皇上还沉着气,抿了抿唇,终多了句嘴:“进府没了主子不是大事,反正迟迟早早都逃不过死。
皇上不必介怀。
” 长吐一口气,景易闭上目。
“倒是状元爷说的那些前话,奴才觉甚是在理儿。
土匪拿大刀跑上家门抢劫,被打残了,掉过头来上门道歉说和。
我还得杀猪宰羊地招待?哪有这样的好事?” 景易轻嗤一笑,睁开条眼缝:“困于八字,大国之风、礼仪之邦。
” “咱老祖宗都扬了千年的大国之风了,南边蛮夷西北胡虏什么时候跟咱客气过,还不是想尽法子年年来犯。
”小尺子抱着拂尘:“要在咱们村里,不打得他见咱跟见鬼似的,都算是孬。
” 景易仰头一口将茶饮尽,把杯扔在桌上:“去翰林院召谈宜田、江崇清。
”穷生极恶,反正他是穷怕了。
“是,奴才这就去。
” 小虎子百日前天,陕东、南延晋华的礼送到汪香胡同,满满一马车。
吉安带着辛语理了下,她大哥、二哥家里封了银,还有一布兜的碎布。
信上说,碎布都是大嫂、二嫂向亲朋近邻讨的,够做件百家衣。
吉孟氏没给闺女乱翻,将那布兜拿回了东厢。
另,信旻的婚期定在八月二十九,那时院试的结果也出来了。
大房信童、二房信宜都有着落了。
信童还准备和他二叔一道下场探探乡试的底儿。
知道家里儿孙都在埋头苦读,吉忠明欣慰极了,笑看着认真听他娘读信的小虎子。
辛劳一辈子,全是为家室为儿孙。
儿孙都出息过得都好,他和老妻便好。
就是然丫头…唉,没法说。
“三哥在晋华县干得是风生水起…”吉安翻过一页书信,接着往下阅,不知看到什么,蛾眉蹙起。
楚陌见了,抱着小虎子杵到她腿边,垂目看去。
因着雨季将临,四月份,吉彦去了辖下各镇察民情,看堤坝。
在瑶溪镇下峪村一户古稀老人家里用饭,无意中聊到从晋华县走出去的大吏,刑部尚书进奎文。
不想那老人竟道他家与进家曾比邻而居。
进家老爷进海明在当时是晋华县一等一的俊秀后生,落冠之年便考中举人。
可就这么个俊秀人,为一来路不明的抱琴女,竟弃了青梅竹马的未婚妻子。
那未婚妻子一时想不开,不顾老子娘投河溺死了。
进海明得知噩耗后,伤心了两月,但还是用大红花轿,将抱琴女娶进了门。
抱琴女就不是个好命人儿,进门一年才怀上身子。
这胎还没满三月,进海明娘吃块江米糕,噎死了。
孩子落地,进海明的爹又平地摔跤,跌断了脖颈。
孩子才过百日,进海明自己落了病,没多久也去了。
村里人都说抱琴女克的进家,也是进家的报应。
因着前后事,村里原是想赶抱琴女母子走的,但就在里长、里老要上门的前一天,来了位年轻的僧人。
那僧人虽年轻,但瞧着就很高洁。
他敲开了进家的门,进去不过两刻,便出来了,右眼血淋淋,可面上却带着笑。
有村民上前问:“你眼珠子都没了,怎还笑得出来?” 僧人回:“贫僧予人看命,犯了忌讳,自是躲不过五弊三缺。
” “看命,是给进家那寡妇吗?” “不,是给她孩子。
”僧人浅笑:“奎星下凡,非凡人矣。
” 那老人之所以能将事记得这么清楚,是在于“进奎文”的名,奎星下凡。
村里因年轻僧人的话,为以后想,便没赶那对母子走,予他们一份安稳。
可安稳哪是好得的?老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何况那抱琴女还长得十分体面,再加上个将来必出息的幼子,不少男子常往村东跑。
也是怪异,凡纠缠得紧的,不是断腿就是断手,没一个好下场。
后来,进奎文上了五岁,抱琴女送他去私塾。
私塾里的稚童都被家里警告过,倒没有笑话、欺负进奎文。
没几年,老者兄弟在外有了门路,一家子便搬离了村子。
一走就是到老,前年才回到下峪村。
“所以进奎文就是他爹的儿子。
”吉安说完这话,自己都忍不住发笑。
楚陌头轻轻顶了顶怀里的小东西:“进海明。
” “你们要不要往前头永宁侯家送个信?”吉忠明提醒。
之前永宁侯世子派亲信南下,那肯定是很在意此事。
现在进奎文又被皇上关了,他内里肯定不是个好。
“不用特地送去,明日永宁侯府老太君和世子夫人定会来吃席,到时我予她们说一回。
”吉安将信收起,起身抱过盯着她的胖儿子,支使楚陌:“你去西厢瞧瞧师父,午饭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