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升职授勋

关灯
朝阳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未化的雪地上,驱赶走了长夜积存的寒冷,带来一丝暖意。

     张超扛着老爹十五斤重的缠铁枪终于到了白鹿车骑府营门前,门口蹲在墙跟晒着太阳的当值府兵,连忙迎了上来。

     “铁枪老哥,今天来的好早咧。

    ” “咋咧,今天咋还找了个后生帮你扛枪咧,这是谁家后生,长的好俊啊。

    ” 老爹咧开嘴,高兴的对两货道,“这是我儿,张超。

    ” “你当我们好诳啊,铁枪啥时冒出来这么大一个儿子咧?” “我新收的,不行啊?” “真的,那我们就要好好恭喜你咧。

    ”两家伙很热情的围着张超左右打量着。

     “那真是双喜临门啊,老铁枪。

    我们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咧,听将军说你要授勋了咧。

    ” 眼下是大唐立国之初,虽刚取得中原之战的胜利,但天下未定。

    因此李唐对于大唐府兵将士们,也还是很大方的。

    那些上战场的府兵,如有军功,便有很大机会获得勋赏。

     为了酬赏将士,大唐皇帝李渊兼采杨广的散职与杨坚的散实官名号,用来赏功。

    这些名号被称为国初勋名。

     不过勋号与勋官这个时候还是并行不悖的两套东西。

    勋号特点是闲,而勋官的特点是散,勋号是没品没阶的,而勋官此时是有品阶甚至能升迁的。

     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为了收买人心,大量授封勋号,到了此时已经有些泛滥的地步了,因此朝廷现在也在对此进行调整,意图还是废除泛滥的勋号,把勋号整合到勋官这一系统中来。

     国初勋名下其实是两套勋名,一套是以各种大夫为名的散职名号,一套则是以都督、将军等周隋武职为名的散实官。

    这两套勋名,前一套主要授给那些地方乡望人物,后一套主要授给军中立功将士。

     当然最值钱的还是上柱国为首的勋官系统。

     散职和散实官在唐朝后来渐渐形成了文武散官两套散职,并没有最终融入勋官体系中。

    文武散官后来还成了唐朝官员的一个重要确定品阶的标准。

    授官先授散职,散职确定品阶,职官则是确定其职事。

     但在如今,散职和散实官已经滥封过度,变的空有一个名号而已,与勋官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

     最起码的一点,授勋官就有勋田授,而勋名则没有田。

     老爹虽然现在仅是一个府军伙长,但他身上也是挂着国初勋名的,而且还是国初勋名散实官十阶中的第八阶大都督。

     大都督听起来很拉风,不过也仅仅是一个名号而已,授勋名的时候会有一笔勋赏钱粮,然后就没其它卵用了。

     因此老爹听说又要授勋,并不以为然。

     “哎哟,你个老铁枪,还装上了。

    告诉你,可不是授勋名,是勋官。

    勋官十二转中的武骑尉哩。

    ” 勋官十二转,武骑尉是一转,也就是最低一级。

     可就算是最低一级,武骑尉也是视从七品。

     勋官有品阶但无职掌,说白了就是享受某某级待遇,但不管事。

    这个享受待遇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勋官授田。

     一转的武骑尉,按制授勋田六十亩,这是永久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