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围席论战

关灯
是有目共睹。

     “秦琅!”许久,叶明长舒一口气道。

    “薛引此人胆大心粗,与之数月交战,便知其胸无笔墨,却颇有章法,应该是他人受意,所以真正厉害之人应非幕后秦琅莫属。

    ” 自将秦琅驱逐至秦阳以来,交战数次,而秦琅却从未露过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从未露过面的人却以十万兵将死守秦阳两月之久,与二十万叶家军周转游刃有余。

    当然,若没点本事,谁又敢造反呢? “早年尝听闻秦阳关守将秦琅骁勇善战,足智多谋,然而真正与他交过手的人却没几个,是龙是蛟,一试便知!”沈蘅道。

    自古以来,人们思想上都认为女子的义务是相夫教子,治理内宅,对此女子有这一番谈吐,众人皆有些赞叹,有些人则是鄙夷。

     “如何试?”叶明追问沈蘅道。

    。

     然而,不等沈蘅再次开口,那叶孟便先声夺人。

    “不用试了,其实大家都没有错,薛引武艺卓绝,放眼叶家军可于之匹敌者可以说是空无一人。

    然秦琅神秘莫测也可算一劲敌,但秦琅”叶孟本想继续说下去,却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立刻向沈蘅投来一个示怪的神情,沈蘅只是回瞪一眼,并不在意。

     她从叶孟五岁起便在他身边,即使是到了长平也未曾改变。

    十多年见,那人都以自己的话唯命是从,从未更改。

    她虽然讨厌别人在她说话的时候插嘴,但还没有到要进斤斤计较的地步。

     “秦琅什么?”你小子怎么回事,说话只说一半?” “但秦琅如今不急于对付!”叶孟爽道。

     “此话怎讲?”叶明追问。

     “因为他只有七天好活了,又或许没有七天!”叶孟惋惜道。

    一个真正的人物,还未一展宏图便要无声死去,任谁都会有所可惜罢。

     众人包括叶明在内,听得也是云里雾里,飘忽不定。

    一些脾气急躁的人都急得跳起来了。

    “那你就说说应该怎么做吧!” “引蛇出洞!”叶孟再答。

    “薛引自铁仓关而来,铁仓关距此有三日路程,哪里原有十万西夏兵士把守,薛引离开之时带走了五万,还剩五万。

    且这次薛引增援秦阳并非光明正大,而是他与秦琅私下达成了交易。

    薛引欺上瞒下或夏王暗允而行之,欲图先斩后奏,不经朝商。

    故铁仓关没有增援守卫。

    ” “总而言之:铁仓关兵力薄弱,速速取之!” 叶明眼前的迷雾似乎开始清晰。

    西夏与建安十多年便已有休战之协约,如今在两国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起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故西夏增援秦琅之举定然也是不光彩,若是将来秦琅兵败,两国对峙,西夏只需将所有罪过推到薛引身上便可了事,毕竟两国并无往来,西夏王也不会为了他国而对本朝臣子做什么。

    毕竟薛家在西夏也是赫赫有名。

     西夏之所以会增援秦琅,肯定是秦琅许了西夏什么好处,例如金银、城池、商贸……当然也不全面,倘若将来秦琅兵反夺政,也可从中获得大量利益。

    若是秦琅败了他也可以全身而退。

    然而西夏对秦琅起兵一事怕是早有耳闻,其中怕也少不了西夏的挑拨。

    一来可以获得大量利益;二来挑起内乱,用秦琅来试探建安虚实,以备战事;三来则是让二者纷争,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看来,在秦琅被叶家军逼得步步退让的时候西夏便放弃了后者,让薛引增援怕也只是对叶家军的一个试探。

    毕竟敌人有多强,自己人亲自去领教才能知道的一清二楚。

     “既然薛引犯我边境,我们也要有所回敬!”叶明若有所思道。

    “依孟儿所见应当如何?” “依诸位所看若是铁仓关兴起战事,若要求援应向何处求援?”叶明道。

     “当然是距离铁仓关最近的南郡。

    ”众将皆道,叶明也会意点头赞同。

     南郡是距铁仓关最近的城池,城内驻扎着三十万西夏精锐,乃是重兵防守之地,众人认为铁仓若是遇难,西夏理所当然应当从南郡调兵增援。

     “不对,我想铁仓关若是需要增援,首当其冲的是秦阳关薛引的五万兵马。

    ”见叶孟摇头,沈蘅只得出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