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关灯
色液体,忍不住猜想,上午简清是不是听到了自己和牙科实习生的对话,怎么忽然对奶茶有了成见…… 又隐约察觉,她对自己的态度有了一丝改变。

     似乎得到了她的某种偏袒。

     那是不是意味着,其实她也是喜欢彼此距离靠近的? 鹿饮溪不敢确认。

     为这若有似无的猜测,心跳忽然乱了几个节拍。

     * 身处医院,没有太多时间与空间整理私人情绪。

     泡好咖啡,鹿饮溪回到办公室,正看见简清和一位白发苍苍的家属谈话。

     家属身边坐着一位穿病号服的年轻病人,看上去不到三十岁。

     实体肿瘤与年龄密切相关,肿瘤科中老年患者居多,可近些年,十几二十岁的年轻患者渐渐多了起来。

     癌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检查结果出来了,CT显示病灶没有缩小,比原来大了一点,原来的化疗药可能已经产生耐药效果,就是说失效,不起作用,接下来要换一个新的化疗方案。

    ” 一如既往冷静平淡的口吻,不熟悉医疗环境的人,第一反应会觉得医生太过冷漠。

     其实已经蕴涵了一丝体贴。

     肿瘤科的医护人员在病人面前交谈时,怕刺激到病人的情绪,会避免用癌、肿瘤这些字眼,习惯说ca、cancer、tumor,或是占位、病灶,有转移了就说M灶。

     得知病情进展,病人脸色灰白,家属惶惶不安,用祈盼恳求的目光看着医生。

     这是肿瘤科的常态,医生一次次地向病人宣告方案失败、疾病进展;病人和家属一次次面对宣判、失望、绝望。

     简清没有停下安慰,继续冷静地同他们谈论治疗方案。

     徘徊犹豫不忍心,都不能解决问题。

     老练的医生,已经习惯了一针见血,直面问题,把病人的真实情况告知家属,提出后续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直面问题,是医患双方最好的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

     * “还很年轻啊。

    ” 病人和家属离开后,鹿饮溪看着病人的肺部CT惋惜。

     “28岁。

    ”简清低头抿了一口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