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关灯
‘商人,姓魏,七年之前来到此……’ 王康排出去的手下,立刻开始排查。

     利用东厂的暗哨,无孔不钻,天下之事,只要东厂的人想知道,挖地三尺也照样能够找出来。

     经过排查和筛选,很快就锁定了目标。

     查到的资料用几个字就能概括: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魏辰的父亲,本名魏廷敬,七年之前来到边境做生意。

     魏廷敬当年就是逃难,后来娶商户独女姜氏,而后生了长子魏辰,姜氏年纪小,勉强生了孩子后,直接血崩了。

     而岳父母也伤心离世,魏廷敬继承了财产,虽说不多,但是也有了启动资金。

     于是在魏辰三岁的时候,开始外出经商做生意,倒是有点运气和能力,没少挣银子。

     然后托了关系,在边境开始了这一本万利的生意,想要在边境做生意,真的是需要当地有人。

     由于魏廷敬长相不错,家世也不错,很快就在当地娶妻生子,借着妻子家族的力量,在当地的生意也算是顺顺利利。

     对于长子魏辰,魏廷敬内心中其实还是有一些重量,挣了银子之后,也多次往家里送银子。

     后来过了两年,魏廷景本来想回家将长子接到此处,全家一起团圆。

     继室魏李氏却借着怀孕,拦截下了魏廷敬,一次又一次。

     这才导致七年的时间,魏廷敬从来没有回来看过魏辰,而且养在身边的儿子女儿越来越多,对于长子魏辰也越来越不看重。

     这就是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而且长时间不在面前养着,儿子也不亲啊。

     但是长子魏辰已经十岁了,如果再不接到身边,娶妻生子都是大麻烦。

     只不过魏廷敬真倒霉,刚想行动,就碰到了匈奴小规模进犯,而他和商队一不小心就彻底的玩完了。

     继室魏李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照料好丈夫的后事,根本就没想起前面还有个长子魏辰。

     继室魏李氏也不可能接魏辰过来了,作为嫡长子,魏辰可是能够分家产的七成,她的孩子只能分剩下的三成。

     接长子,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而且当家人和商队都没了,以后也没有再挣钱的路了,以后算是坐吃山空。

     不过庆幸魏廷敬前些年确实挣了不少银子,留下了宅子店铺还有田庄。

     只要继室魏李氏不乱花,节省着点儿过日子,不仅能养活孩子们,甚至是过的日子也要比普通老百姓强太多了。

     虽说落叶归根是人之常情,但是魏家也没有什么名门,也没家族。

     继室魏李氏隐瞒不报,直接让魏廷敬下葬在此地的风水宝地,以后这一脉的人都视这里为故土。

     至于前面生的长子魏辰,继室魏李氏也不管了,反正这么远的距离,有时候一辈子都见不上一面。

     大家最好两不相干,互不干扰,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就得了。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也不能说继室魏李氏是个纯粹的坏人,也不算是个好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自私自利的人。

     ~~~~~~~~~~~ 王康看着收集起来的魏辰父亲的资料,真是觉得魏辰受苦了。

     而且这也说明了一件事情,魏辰并不是有些人是安排的存在。

     真的是因缘巧合,干爹姓魏,魏辰就好像是上天送给魏千岁的‘亲儿子’似的。

     就在王康看着资料,把资料小心的收集起来,准备回京城交给魏千岁。

     门外,传来莫将军大喊大叫的声音,非得要带王康到处转转到处看看。

     “王监军,听说你要走了,可别走这么快呀,军营你还没查看。

    你不查看的话,回到京城如何交差呀~” 莫将军的嗓门大,说话就像是打仗,其实就是声音大。

     王康听到手下阻止的声音,但是根本就阻止不了了。

     “莫将军,你到底有什么事找咱家,有事儿你就直说,别搞这些虚头巴脑。

    ” 王康真是要被烦死了,他根本就没有想管岳家军的想法。

     首先岳家军保家卫国,他虽然是个太监,但是和岳家绝对没有什么冲突。

     他又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对于在民间有着非常好名誉的岳家军,王康的心思是能不惹就不惹。

     谁说宦官心中就是祸国殃民,没有那么多恶毒的心思,也就是贪贪财。

     他就过来随随便便收点礼,到处逛悠一下,搞个形式就回去了。

     王康觉得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怎么这个莫将军老是来骚扰自己,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事呀? 莫将军一脸的委屈,就是满脸的络腮胡子,壮硕的身子,脸上还有刀痕,故作委屈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打人呢。

     反正王康被吓得想吐了,他现在真的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莫将军想不出来如何不留痕迹的让王监军了解情况,他想出来的法子就是和人家处成兄弟。

     “没啥大事,走,带你去军营逛一圈,尝一尝军营的饭菜……” 莫将军十分自来熟,拉着王康就走,虚假的动作,别有用心的样子, 王康也认命了,心里想着:到底要看看,这是搞什么秘密? ~~~~~~~~ 岳家军以军纪严明而闻名与世。

     王康进入军营之后,确实发现无论任何人进来都要过三关。

     三道关卡,验明身份者,才能入内。

     岳家军的精神状态非常不错,站岗的底层兵,也站的笔直。

     行走间巡逻的队伍,也是非常的整齐。

     看着就是一个能上战场能打仗的岳家军。

     就这么逛了一会儿,王康就发现了不对,为什么这些岳家军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显得特别的旧。

     就连兵器都不是新的,好像用了很久,刀刃上都都有小口。

     王康真是很纳闷,天启朝是要完蛋了吗?竟敢克扣军饷。

     万一要是让匈奴知道了,举兵南下,挡不挡得住呀! 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贪官敢贪污军饷,就算是贪污,也就是过手油,谁还敢明目张胆的直接不发军饷,那纯粹是老寿星上吊找死! 莫将军看着王康皱起来的眉毛,心里还有一丝丝的改观。

     主要是公孙军师详细一点给分析,魏千岁这一派的太监们,倒是一个贪财归贪财,还有一丝底线的存在。

     如果没有皇帝意义的‘刻意’培养,就算是太监,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成为魏千岁。

     “世人皆知宦官坏,却不知道纵容宦官之人……” 公孙军师没有多说,该懂的人都懂了,留有余地,万事点透就不好看了。

     至少魏千岁一派的太监们从来没有主动的祸害平民老百姓,他们所搜刮的金银财宝,也都是来自于商人或者是贪官污吏。

     人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