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网红事件(九)

关灯
以引导舆论的风向。

    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呀!”?梁倩说的虽然很温和,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很郑重的提醒。

     “被什么时候做这一期节目呢?”?冯主编关心的问。

     “用你的话说,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过有一件事儿,还是可以操作的。

    ”?梁倩要说主题了。

     “什么事情啊?我们可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呢?”?冯主编说。

     “既然这件事儿已经把文科状元推到了网红的角色,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资源。

    如果他出场了,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资源,做一些正面的宣传。

    也可以做一些商业的操作。

    现在有些教育机构,正在物色代言人。

    文科状元这个角色,不是正当其时吗?只要有人出钱,再找一个经纪人出面。

    我们电视台可以和你们平面媒体合作,再找一家网络平台。

    形成三方合作机制。

    把这个小网红操作成产品或者企业的代言人还是有空间的。

    电视媒体,我没有问题。

    平面媒体,你怎么样啊?和我们合作的网络平台,也可以为成为一个合作方。

    你觉得这个事儿好不好啊?”?梁倩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原来你就等着这件事儿持续发酵。

    把网红转变成商业价值。

    不愧为媒体的高手。

    等到网上持续议论纷纷,网红更红。

    在商业操作上才有更大的价值。

    你这一招高,实在是高。

    平面媒体,我们没有问题。

    不过早报的编辑部不宜出面。

    我让我们的报业集团出面。

    你看好不好呢?”?冯主编积极的配合说。

     “报业集团本名头够响亮。

    你回去抓紧的操作。

    我们这边开始准备。

    然后我们三方先形成一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然后交给我们的广告部去执行。

    等到持续的发酵以后,来一番商业的操作。

    最后我们电视台在做这一期节目。

    对几方面都有利。

    从早报编辑部的角度说,作为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个编辑部,你们在这次操作中,不仅扭转自己的名声,还可以得到广告商的赞助。

    电视台借这个网红,做一些商业运作。

    最后做一期节目。

    应该说是名利双收。

    对于那个文科状元,还没有上大学,就成了网红。

    既可以做商业代言人,又可以做励志青年。

    也是名利双收。

    如果形成这样打架,共赢的局面,就是最理想的了。

    ”?梁倩描绘着美好的前景。

     “那我们就下去,抓紧的操作吧。

    ”?冯主编说。

     冯主编回到了早报的编辑部,向报业集团的老大请示了这件事儿。

    并以报业集团副主编的名义与电视台,某网络平台共同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但是冯主编没有想到的是,文科状元方大美,在网络平台出现以后,一个人就主导了舆论的方向。

    方大美的出现,让早报过早的边缘化了。

     冯主编最担心的是,现在这个局面,梁倩还会让报业集团作为合作的一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