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酒吧游戏 2
关灯
小
中
大
快下班时,程莎过来通知施梦萦,老总周晓荣准备请部分员工吃晚饭,她也在被邀请的名单里。
施梦萦对此毫无心理准备。
周晓荣请员工吃饭,并不稀奇。
这个年轻的老总一直给人富二代败家子的印象,常拉着一群人出去吃吃玩玩,倒也有点平易近人的意思,全没老总的架子。
在很多人眼中,那个名义上没有管理层职务,实际拥有公司近半股份的徐芃老师,更应该是公司的老总,起码人家的架势像啊。
周晓荣过去组织吃喝玩乐时,无论是聚餐、唱k还是泡吧,从来都没叫过施梦萦。
她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入不了老总的眼,也许是业绩太差,也许是个性太清冷,总之没法和他们玩到一处去。
反正施梦萦也不眼红那些能被周晓荣看上的同事。
她非但看不上大多数同事,更看不上不靠谱的老总。
而且施梦萦也知道周晓荣对自己有所企图,好在到目前为止,他只是表现出了那方面的意图,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否则她早就辞职了。
今天突然收到邀请,施梦萦毫无喜悦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拒绝。
随即她发现自己好像不太懂应该怎样得体地表示拒绝。
最后,她才想到了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该不该拒绝? 业绩差始终是施梦萦的心病。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很努力,学历在同事中也算是不错的,为什么业绩总是上不去?要是公司整体效益很差,也就罢了,可是明明培训业务开展得很好,有些学历还不如自己的同事,譬如孔媛,业绩也是蒸蒸日上,自己却是毫无寸进,真是奇哉怪也。
为提升能力,一年多来施梦萦看了很多书和视频资料,全是和提升职场能力有关的。
沈惜曾对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看的大多数是正确的废话。
其中确实有些真知灼见,但东鳞西爪的,必须有极好的悟性和体验,才能从中找出那些真正有用的见解。
剩下的大部分所谓道理,根本没有实用性。
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教你应该做什么,却不教你怎么去做,与废话无异。
沈惜自己的书店,就几乎不卖任何职场类书籍。
那时施梦萦还觉得很好笑,自己的男友——几乎相当于未婚夫——就是书店老板,而自己买的这类书却没一本来自他的书店。
施梦萦记得在某个视频中,有位老师言之凿凿地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业绩提升无法速成。
但有一点相对较容易做到,而重要性也不亚于工作业绩,那就是人脉关系。
作为一个职场人,务必要注意保持好和同事间的关系,切忌在办公室孤立自己。
尽管沈惜曾经劝她不必把这些所谓的道理放在心上,但施梦萦还是有些小主见。
毕竟都是她亲自去书店仔细挑选后买回来的,总该有点用吧?不然岂不是证明自己的眼光着实很差? 轻率拒绝上司和同事的聚会邀请,好像就是孤立自己的错误选择,自己是不是正在犯职场大忌呢? 在办公室,就算做不到人见人爱,最起码总要合群嘛。
转念之间,施梦萦即将出口的“不”字变成“知道了”。
程莎见她点了头,就不再废话,转身离开。
她不太喜欢施梦萦这个最帮不上忙的部下。
她还得去通知同样不怎么喜欢的孔媛,尽管这个女孩与施梦萦恰好相反,是客服部业绩最好,势头最猛的员工之一。
这也很好理解。
像程莎这种依靠公关能力在公司立足,却已经不再年轻,不能再像没结婚的小姑娘那样百无禁忌的客服总监,怎么会喜欢势头毫不亚于自己,直接威胁到自己地位的部下呢? 当然,程莎很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待在客服总监的位置上。
自己已经35岁了,儿子都上小学了,总不可能永远去跟客人逢场作戏。
要是到40岁的时候,自己还得在酒桌上陪客户
施梦萦对此毫无心理准备。
周晓荣请员工吃饭,并不稀奇。
这个年轻的老总一直给人富二代败家子的印象,常拉着一群人出去吃吃玩玩,倒也有点平易近人的意思,全没老总的架子。
在很多人眼中,那个名义上没有管理层职务,实际拥有公司近半股份的徐芃老师,更应该是公司的老总,起码人家的架势像啊。
周晓荣过去组织吃喝玩乐时,无论是聚餐、唱k还是泡吧,从来都没叫过施梦萦。
她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入不了老总的眼,也许是业绩太差,也许是个性太清冷,总之没法和他们玩到一处去。
反正施梦萦也不眼红那些能被周晓荣看上的同事。
她非但看不上大多数同事,更看不上不靠谱的老总。
而且施梦萦也知道周晓荣对自己有所企图,好在到目前为止,他只是表现出了那方面的意图,没有什么不轨的举动,否则她早就辞职了。
今天突然收到邀请,施梦萦毫无喜悦感,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拒绝。
随即她发现自己好像不太懂应该怎样得体地表示拒绝。
最后,她才想到了最重要的那个问题:该不该拒绝? 业绩差始终是施梦萦的心病。
她怎么都想不明白,明明自己很努力,学历在同事中也算是不错的,为什么业绩总是上不去?要是公司整体效益很差,也就罢了,可是明明培训业务开展得很好,有些学历还不如自己的同事,譬如孔媛,业绩也是蒸蒸日上,自己却是毫无寸进,真是奇哉怪也。
为提升能力,一年多来施梦萦看了很多书和视频资料,全是和提升职场能力有关的。
沈惜曾对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她看的大多数是正确的废话。
其中确实有些真知灼见,但东鳞西爪的,必须有极好的悟性和体验,才能从中找出那些真正有用的见解。
剩下的大部分所谓道理,根本没有实用性。
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教你应该做什么,却不教你怎么去做,与废话无异。
沈惜自己的书店,就几乎不卖任何职场类书籍。
那时施梦萦还觉得很好笑,自己的男友——几乎相当于未婚夫——就是书店老板,而自己买的这类书却没一本来自他的书店。
施梦萦记得在某个视频中,有位老师言之凿凿地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业绩提升无法速成。
但有一点相对较容易做到,而重要性也不亚于工作业绩,那就是人脉关系。
作为一个职场人,务必要注意保持好和同事间的关系,切忌在办公室孤立自己。
尽管沈惜曾经劝她不必把这些所谓的道理放在心上,但施梦萦还是有些小主见。
毕竟都是她亲自去书店仔细挑选后买回来的,总该有点用吧?不然岂不是证明自己的眼光着实很差? 轻率拒绝上司和同事的聚会邀请,好像就是孤立自己的错误选择,自己是不是正在犯职场大忌呢? 在办公室,就算做不到人见人爱,最起码总要合群嘛。
转念之间,施梦萦即将出口的“不”字变成“知道了”。
程莎见她点了头,就不再废话,转身离开。
她不太喜欢施梦萦这个最帮不上忙的部下。
她还得去通知同样不怎么喜欢的孔媛,尽管这个女孩与施梦萦恰好相反,是客服部业绩最好,势头最猛的员工之一。
这也很好理解。
像程莎这种依靠公关能力在公司立足,却已经不再年轻,不能再像没结婚的小姑娘那样百无禁忌的客服总监,怎么会喜欢势头毫不亚于自己,直接威胁到自己地位的部下呢? 当然,程莎很明白,自己不会永远待在客服总监的位置上。
自己已经35岁了,儿子都上小学了,总不可能永远去跟客人逢场作戏。
要是到40岁的时候,自己还得在酒桌上陪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