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救治获得成功

关灯
还有两三个小时,天就亮了,我们在空中欣赏一下,看这个古老的城市如何一觉醒来。

    ” 陈可茜说:“这会耗不少的能量。

    ” 张心说:“只要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多耗点能量也值得。

    这辆车带的能量足够不停机使用一个月,哪用担心这几个小时?看吧,天一亮,这下面一定会传来喜讯。

    我们不用停得太高,只要他们碰不到就行,我要听一听他们的议论。

    ” 陈可茜并没有将车停得太低,他保持在了七米的高度,这是*作规程的要求,因为太低的话,车底喷出的气流会被地上的人查觉到。

     天亮了,朝阳像一把梳子,从城市的东头梳向西头,然而,晨光中的城市却有些让人失望。

    本来,黑暗中的城市让人对白天有了向往,但当你看到白天,便什么希望也没有了。

    人也好,建筑也好,甚至植物也好,全都呈现出绝望的灰色,就是那皇城里的红墙黄瓦,也像被历史的尘埃所蒙蔽,没有丝毫的光彩。

    只有那几条人工河反射着金黄的阳光,显出一些生气。

     行馆里依然十分安静,并没有因为太阳的升起而焕发神彩,围墙外丰富多腔的叫卖声也没有唤醒院里的任何人。

    外面,是一个忙碌的听天由命的凡世,自然与这里有很大的差别。

     张心将车窗打开了一条细缝,好闻闻车外的新鲜空气,但扑面而来的除了清新的空气,还有一股子尿臊味。

    原来,车下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沟,几个妇女正在洗马桶,竹刷子发出“唰唰”的声音。

     直到十点钟,行馆里的人才依次醒来,纷纷走到院子里,男人活动身体,女人忙碌着各种事务。

     突然,楼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先生,先生,你不能出去,你还是躺到床上吧。

    夫人,夫人,先生要到外面去。

    ” 楼里楼板发出的“咚咚”声清晰可闻,而且声音非常匆促、嘈杂,明显是有很多人同时发出。

     张心说:“成功!已经见到成效,真想下去跟他们一起庆贺一番。

    ” 没一会儿,二号出现在楼门口,护士和夫人都要去扶他,但都被他推开,二号拄着拐杖,走到了院子里。

    行馆内,差不多所有的人都被吸引来,围在院子,足有四五十人。

    人与人就是这样的不同,有的人,不管生与死,所能牵动的,最多只是家人的心,但有的人却不同,他的生死却关系到众多本不相干的人,这些不相干的人,自觉自愿地将命运维系在一个也许根本就不曾注意到自己的人身上。

    众星捧月,众云托日,大家见的只有月与日,自己,也许已经无关紧要。

     二号走到花台边,使劲吸了两口空气,再重重地呼出来。

     “好新鲜的空气,久而未吸,真是惬意啊。

    ” 二号刚想坐到石阶下,就有人递上椅子,夫人更急忙用一条毯子披在他背上,另一条毯子盖在膝盖。

     二号依旧没有放下手中的拐杖,他说:“久病卧床,跟坐牢没有两样,革命重要,身体也不能亏欠。

    否则,革命未成,倒要好多的同志为己担心,于心何安啊!这几个月,大家真是辛苦了!” 我看到夫人背过身去擦拭眼泪,这样的幸福时刻,流点热泪是应该的,在场的人也许已经感受到了夫人喜极而流的泪水,好几个人已经热泪盈眶。

     但张心却说:“不要以为他们是高兴才流泪,我告诉你们,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回光返照,是要永诀的征兆。

    ” 张心的话让我吃惊不小,我疑惑地盯着他,我不相信他说的是真。

     张心继续说:“不信,你们等着瞧,一会儿,一定会来一大堆医生。

    ” 我更生怀疑,但是,事实再次证明,张心的见识确实非我所能及,正说着,行馆里开出两辆汽车,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奔而去。

    再一会儿,就有一辆车开进院子里,车里下来一个老年的外国医生,来到二号面前,仔细地察看他的眼睛、舌头,还用听诊器听了听他的心跳,用血压计测量了他的血压。

     老医生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夫人说:“奇迹,奇迹,真是人类史上的奇迹!夫人,先生已经跟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要静心休养一段时间,等体质恢复,就跟正常人完全一样。

    真是奇迹啊,我从医差不多五十年,第一次见到癌症晚期能恢复得这样好,医学界的奇迹啊!这是一个专门产生奇迹的国度!” 夫人终于笑着对医生说:“约翰先生经验丰富,说的定是没有错,请屋里休息。

    ” 老医生说:“不用啦,我要在这里等史密斯来,一起见证这个奇迹。

    我绝不能错过这次会诊的机会,这可得感谢上帝,必定是圣母玛丽亚恩赐的结果。

    ” 刚开出去的两辆汽车冲进院子里,又有两位医生出现。

    三个医生围着二号检查了好久,终于达成共识,二号已经完全战胜了病魔。

    欢庆的气氛终于真正降临到行馆的所有角落,民族命运改变的时刻就要来临,我们同样的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