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想到师傅薛绩,魏子期不觉又看了薛衍一眼。

    不知道这位姓名相同,年岁也相差无几的少年会否是卫国公府家走丢的那位大郎君。

    如果是的话就好了,薛衍这么聪明,一定能将师傅和公主侍奉的很好。

     届时师傅师娘有亲子承欢膝下,再也不会郁郁难安,终日不得开怀。

     薛衍可不知道魏子期在想什么,见他除了摇头便是沉吟不语,薛衍还以为魏子期是在烦恼燕郡王在泾州起兵谋逆,投降突厥的事情。

     听说朝廷派来平叛的大军也要过来了,不知道幽州会不会打仗。

     身处和平时代的薛衍对于打仗这种事情颇为抵触。

    但是他也不能左右朝廷的想法和时下的局面,只能尽力保护好自己的安全,能在后勤呆着就在后勤呆着,后期呆不下去了就上火头营,就算名字难听一些,反正他绝对不上战场。

     打定了主意不上战场的薛衍在火头营安心呆下了。

    由于他在小鸡炖蘑菇上的小露一手震慑了诸位将士,火头营的兵卒看着薛衍也不再是一副“暴殄天物”、“浪费食材遭雷劈”的痛不欲生。

    就连火头营的火长也在暗搓搓的期待着酸菜出缸后的美味。

     除此之外,诸位兵卒对于薛衍不但识文断字,好口腹之欲竟然到了亲下庖厨的爱好亦是不以为然。

     虽然“君子远庖厨”的真正意义并非后世之人曲解的那般,但是在大褚的世家勋贵中,也少有男子会出入庖厨之内。

    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在时下百姓看来,君子就应武能马上安天下,文能提笔定乾坤。

    有关于庖厨之道,这些世家勋贵的男子们顶多在众人面前表演一番“切鲙”,仅此而已。

     像薛衍这般亲自下厨煮饭烧菜的,实乃奇葩也。

     被众人视为奇葩的薛衍在酸菜还没好的日子里,接连吃了几天的东北炖菜后,终于腻歪了。

    正好他拜托将作监制作的炒勺炒锅等物也都做好了。

    于是薛衍便磨刀霍霍准备来一道东北赫赫有名的锅包肉换换口味。

     为此薛衍特地央求沐休进城的兵卒给他带回来一口猪----阉过的猪! 结果在准备调料的时候薛衍又蒙了。

     葱姜蒜醋之类的佐料倒是好找,可是做锅包肉最关键的一味调料白糖却是没处寻。

     薛衍忽然想起储物手镯中一本名为《广阳杂记》的古书内记载过;明嘉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