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关灯
“有没有中间熟人可以说上话?” “说来也巧,这人就是康所的奶奶。

    老人家特别顽固,村里人都这么说。

    ” 柳芝娴一愣,“可是康昭明天进山,估计时间来不及。

    ” 樊柯可能错过什么关键点,一时又抓不住。

     “我听说康奶奶压根不认他这个孙子,本来我还想着康昭在本地算是光耀门楣,应该能说上点话……” 柳芝娴说:“我找妮妮问问,她是康昭堂妹。

    ” 樊柯终于抓住一闪而过的灵光点,“阿娴好样的,才来半个月认识的人都挺有分量,镇上关系就靠你疏通了。

    ” 柳芝娴哭笑不得,“凑巧。

    ” 话虽如此,樊柯仍打算再去康奶奶家探口风。

     柳芝娴随行。

     一到康奶奶家门口,柳芝娴不禁驻足,心中啊了声。

     找到了,原来在这里。

     黄底红字的“烈属光荣”牌匾,钉在门楣上,整座宅子气质顿时肃穆起来,让人不禁敛神屏气。

     樊柯发现异常,提醒:“要进去了。

    ” 康奶奶一见来人,立马作出关门的架势,“又来干什么,你不答应条件都不要来找我。

    ” 就差没抡起扫把赶客。

     樊柯堆起笑,“我们就是路过拿点东西来给您,没别的事。

    ” 一大袋核桃搁到门边。

     康奶奶板起脸,“我老太婆哪来的力气剥。

    ” 樊柯春风和煦,“纸皮核桃,一捏就开,不费劲的。

    锻炼手关节,又能补脑。

    ”又拉过柳芝娴,“这是我的合伙人,负责苗木栽培的园艺师。

    我们真不是骗子,苗圃建成后,需要大批花农,也是给乡亲们提供就业机会。

    ” 老人眼神沉淀几十年看人的刻薄,“漂亮女人没一个靠得住!” 柳芝娴和樊柯面面相觑。

     这时,里屋奔出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奶奶,给我点钱,准备回校了。

    ” 眼神扫过门外来客,在柳芝娴身上多停一瞬,又视若无睹。

     康奶奶语气陡转,半哄半无奈,“饭都不吃就出去,这才、三点啊,你去那么早做什么?” “快点快点,我同学在外面等着我呢。

    ” 康奶奶叽叽咕咕着回房。

     少年心满意足飞出康奶奶的房间,书包甩肩上。

    康奶奶追出来,抄起那包核桃塞给少年,“这个带上,补脑的。

    ” 少年抱怨,“这东西那么硬,怎么吃啊!” “皮很薄的,连奶奶都能捏开。

    带去和你同学分享。

    ” 少年勉为其难抱过,“好吧。

    ” 无视门口两人,康奶奶嘭地关上木门,喜剧突兀落幕。

     柳芝娴约康曼妮吃宵夜。

     “家属,你好!”康曼妮第一说完,自己憋不住笑场。

     看来大志应该改名大喇叭。

     柳芝娴自嘲:“我的确是熊逸舟的家属,没毛病。

    ” 康曼妮肩膀一耸一耸,“家属说得对。

    ” 柳芝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直奔主题,说了康奶奶的事。

     “哦。

    她这样我一点也不觉